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永新娇小

相关人物
李隆基(唐玄宗)


《乐府杂录》
开元中,内人有许和子者,本吉州永新县乐家女也,开元末选入宫,即以永新名之,籍于宜春院。善歌,能变新声。遇高秋朗月,台殿清虚,喉啭一声,响传九陌。
《开元天宝遗事》
宫妓永新者善歌,最受明皇宠爱。每对御奏歌,则丝竹之声莫能遏。帝尝谓左右曰:「此女歌直千金。」
典故
相关人物
李隆基(唐玄宗)


《太平御览》卷五百六十八〈乐部六·宴乐〉~2698~
《乐府杂录》:「雨淋铃者,因唐明皇驾回至骆谷,闻雨淋銮铃,因令张野狐撰为曲名。」又曰:「还京乐者,唐明皇自蜀返正乐官,张野狐撰此曲。」
《碧鸡漫志》卷五
〈雨淋铃〉,《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时梨园弟子惟张野狐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传于世。」予考史及诸家说,明皇自陈仓入散关,出河池,初不由斜谷路。今剑州梓桐县地名上亭,有古今诗刻记明皇闻铃之地,庶几是也。罗隐诗云:「细雨霏微宿上亭,两中因感雨淋铃。贵为天子犹魂断,穷著荷衣好涕零。剑水多端何处去,巴猿无赖不堪听。少年辛苦今飘荡,空愧先生教聚萤。」世传明皇宿上亭,雨中闻牛铎声,怅然而起,问黄幡绰:「铃作何语?」曰:「谓陛下特郎当。」特郎当,俗称不整治也。明皇一笑,遂作此曲。《杨妃外传》又载上皇还京后,复幸华清,从宫嫔御多非旧人。于望京楼下,命张野狐奏〈雨淋铃〉曲。上四顾悽然,自是圣怀耿耿,但吟「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世中」。杜牧之诗云:「零叶翻红万树霜,玉连开蕊暖泉香。行云不下朝元阁,一曲淋铃泪数行。」张祜诗云:「雨淋铃夜却归秦,犹是张徽一曲新。长说上皇和泪教,月明南内更无人。」张徽即张野狐也。或谓祜诗言上皇出蜀时曲,与《明皇杂录》、《杨妃外传》不同。祜意明皇入蜀时作此曲,至两淋铃夜却又归秦,犹是张野狐向来新曲,非异说也。元微之〈琵琶歌〉云:「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因玆弹作雨淋铃,风雨萧条鬼神泣。」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
典故
张徽一曲

相关人物
张徽
 
李隆基(唐玄宗)


《明皇杂录》补遗〈雨霖铃曲〉~46~
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时梨园子弟善吹觱篥者,张野狐为第一,此人从至蜀,上因以其曲授野狐。洎至德中,车驾复幸华清宫,从官嫔御多非旧人。上于望京楼下命野狐奏雨霖铃曲,未半,上四顾凄凉,不觉流涕,左右感动,与之歔欷,其曲今传于法部。
《國語辭典》:玄宗  拼音:xuán zōng
谓道也。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眇眇玄宗,萋萋辞翰。」
《国语辞典》:唐玄宗  拼音:táng xuán zōng
帝号。唐代的中兴君主。参见「李隆基」条。
《國語辭典》:二祖  拼音:èr zǔ
1.汉高祖、世祖。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卷八。前赵录八。刘宣传》:「每读汉书至萧何、邓禹传,未尝不反覆咏之曰:『大丈夫若遭二祖,终不令两公独擅美于前矣。』」
2.晋太祖、世祖。《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惟公太宰,光翼二祖,诞育洪胄,纂戎于鲁。」
3.称曾祖父与祖父。《文选。曹植。王仲宣诔》:「自君二祖,为光为龙。」
4.称宗派的第二代领袖。《景德传灯录。卷三。第二十九祖慧可大师》:「北齐天保初,闻二祖盛化,乃致书通好。」
《漢語大詞典》:幽宗
犹玄宗。指佛道的深奥义理。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体极不兼应》:“夫幽宗旷邈,神道精微,可以理寻,难以事詰。” 南朝 梁简文帝 《和萧东阳祀七里庙》:“万里实幽宗,三神亦天搆。”
《國語辭典》:书院(書院)  拼音:shū yuàn
旧时私人教学读书的场所。唐明皇置丽正书院,集文学之士,为中国书院设置之始,此后盛行于宋、明。《五代史平话。汉史。卷上》:「慕容三郎是个有田产的人,未免请先生在书院教导义男刘知远读习经书。」《三国演义》第二○回:「晨起,复至书院中,将诏再三观看,无计可施。」
《漢語大詞典》:明皇
唐 玄宗 ( 李隆基 )谥 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后世诗文多称为 明皇 。 唐 薛逢 《金城宫》诗:“忆昔 明皇 初御天,玉舆频此驻神仙。” 清 洪升 《长生殿·传概》:“ 天宝明皇 , 玉环 妃子,宿缘正当。”
《國語辭典》:南京  拼音:nán jīng
1.地名。位在江苏省西南部。东有钟山,西、北临长江,依山面水,中间为秦淮河和长江的冲积平原,形势险要。战国时称为「金陵」,三国时吴国于此建都,改称为「建业」。后东晋、宋、齐、梁、陈皆以南京为首都,改称为「建康」。至明太祖又在此建都,称为「应天府」。后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应天府为南京,为「南京」名称的由来。
2.城市名。参见「南京市」条。
《漢語大詞典》:三郎
(1).古代三种郎官的合称。史记·秦始皇本纪:“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 司马贞 索隐:“三郎,谓中郎、外郎、散郎。” 张守节 正义引汉书·百官表:“有议郎、中郎、散郎,又有左右三将,谓郎中,车郎、户郎。”
(2). 唐 玄宗 小字。因其排行第三,故称。 唐 郑嵎 《津阳门》诗:“ 三郎 紫笛弄烟月,怨如别鹤呼羈雌。”原注:“内中皆以上为 三郎 。” 宋 马永卿 懒真子卷一:“ 三郎 谓 明皇 也。 明皇 兄弟六人,一人早亡,胡 明皇 为太子时,号五王宅。 寧王 、 薛王 , 明皇 兄也, 申王 、 岐王 , 明皇 弟也,故谓 三郎 。” 明 屠隆 《彩毫记·为国荐贤》:“一自 三郎 度曲后,许多天乐在人间。” 郁达夫 《毁家诗纪》:“省识 三郎 肠断意, 马嵬 风雨葬花魁。”
(3).泛称排行第三者。南齐书·陈显达传:“当世快牛称 陈世子 青、 王三郎 乌、 吕文显 折角、 江瞿曇 白鼻。”
《國語辭典》:马嵬(馬嵬)  拼音:mǎ wéi
地名。在陕西省兴平县西二十五里。相传唐时安禄山作乱,玄宗奔蜀,次马嵬驿,命高力士赐杨贵妃死。也称为「马嵬堡」、「马嵬坡」、「马嵬亭」、「马嵬镇」。
《國語辭典》:九宫(九宮)  拼音:jiǔ gōng
1.元曲常用的九种宫调,有仙吕宫、南吕宫、中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等。也称为「南北九宫」。
2.九宫格的简称。参见「九宫格」条。
3.术数用语。指九个方位。东汉以前的易纬家以八卦之宫,加上中央,合称为「九宫」。《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臣闻圣人明审律历以定吉凶,重之以卜筮,杂之以九宫。」
4.象棋术语。指棋盘上由斜交叉线构成的「米」字形方格。是「将」、「帅」及「士」活动的区域。
《漢語大詞典》:九宫十三调(九宫十三調)
南曲宫调诸调式的总称。正宫、中吕、南吕、黄钟、仙吕、越调、商调、双调、仙吕入双调为九宫,加上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羽调、合为九宫十三调。《曲谱凡例》:“南曲九宫十三调,盖以仙吕为一宫,而羽调附之;正宫为一宫,而大石调附之;中吕为一宫,而般涉调附之;南吕为一宫,黄钟为一宫,越调为一宫,商调为一宫,而小石调附之;双调为一宫,仙吕入双调为一宫,共为九宫十三调。”
《國語辭典》:九宫格(九宮格)  拼音:jiǔ gōng gé
临帖所用的界格纸。每一大格用「井」字形划分为九小格,以便于临摹时对照范本字形、掌握点划部位。另有田字格、米字格等,功用相当。简称为「九宫」。
《国语辞典》:窣地  拼音:sù dì
1.突然。唐。玄宗〈初入秦川路逢寒食〉诗:「洛阳芳树映天津,灞岸垂杨窣地新。」
2.拂地。唐。孙光宪〈思帝乡。如何〉词:「六幅罗裙窣地,微行曳碧波。」
《國語辭典》:南内(南內)  拼音:nán nèi
1.唐代长安的兴庆宫。在蓬莱宫之南,原系玄宗为藩王时故宅,故称为「南内」。《新唐书。卷七七。后妃传下。贞献萧太后传》:「帝每日问安及岁时庆谒,率繇复道至南内,群臣及命妇诣宫门候起居。」唐。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2.南宋皇帝居住的殿宇。《宋史。卷一五四。舆服志六。宫室》:「皇帝之居曰殿,总曰大内,又曰南内。」元。周密《武林旧事。卷七。乾淳奉亲》:「官家恭请太上、太后来日就南内排当。」
3.明代皇城中的小南城,称为「南内」。乃英宗为上皇时所居。清。孔尚任《桃花扇》续四○出:「南内汤池仍蔓草,东陵辇路又斜阳。」
《漢語大詞典》:雨霖铃(雨霖鈴)
亦作“ 雨淋铃 ”。
(1). 唐 教坊曲名。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补遗》:“ 明皇 既幸 蜀 ,西南行初入 斜谷 ,属霖雨涉旬,於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 贵妃 ,採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 唐 元稹 《琵琶歌》:“因兹弹作《雨霖铃》,风雨萧条鬼神泣。” 明 梁辰鱼 《红线女》第一折:“《雨霖铃》空响人何处,只落得渺渺独愁予。”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词:“信得羽衣传鈿合,悔教罗袜葬倾城,人间空唱《雨淋铃》。”参阅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五。
(2).词牌名。由 唐 教坊曲演化而成。双调,一百零三字,仄韵。 宋 柳永 始作。 柳永 一生失意潦倒,生活漂泊无定。在他离开 汴京 时作此词,以抒发惜别之情。词中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句,脍炙人口。后用以指代失意潦倒。 清 陈维嵩 《赠歌者陈郎》诗:“怜尔少年非失意,逢人也唱《雨霖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