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现代化(現代化)  拼音:xiàn dài huà
传统社会、经济及政治制度,逐渐演变到现代、都市及工业社会的过程。
《国语辞典》: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  拼音:nóng yè xiàn dài huà
为加速农业发展所施行的政策,包括农业科学化、农业商品化、耕作机械化、农民组织化等。
《国语辞典》:四个现代化(四个现代化)  拼音:sì ge xiàn dài huà
大陆地区所提出的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合称。
《國語辭典》:四化  拼音:sì huà
大陆地区指工业、农业、国防、科技的四个现代化。
《國語辭典》:遥感(遙感)  拼音:yáo gǎn
近年新开发的探测技术,对远距离的事物进行侦测或产生感应。参见「遥感探测」条。
《国语辞典》:空桥(空桥)  拼音:kōng qiáo
现代化机场提供给旅客下机的长廊设备,连接机身与机场大厦,可自由伸缩。
《國語辭典》:侦察卫星(偵察衛星)  拼音:zhēn chá wèi xīng
装设有照相器材、电视、雷达、红外线等设备,对目标进行侦察,藉以获得战略情报,达成军事侦察任务的人造卫星。
《漢語大詞典》:体制改革
在我国,指克服现有体制中的弊端,使各种体制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是我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保证。
《國語辭典》:遥测(遙測)  拼音:yáo cè
一种从远距离观测物体的技术。参见「遥感探测」条。
《国语辞典》:警察学校(警察学校)  拼音:jǐng chá xué xiào
实施初级警察教育、培养现代化警员的学校。
《国语辞典》:中山高速公路  拼音:zhōng shān gāo sù gōng lù
我国第一条现代化的公路。位于台湾本岛西侧,北起基隆市,南迄高雄市,连接台湾西部各大都市、城镇,以及北部的基隆港与南部的高雄港两大国际港口。全长三百七十馀公里,民国五十九年开工,六十七年十月三十一日全线通车,一〇五年又向南延伸近二公里。简称「中山高」。
《国语辞典》:土洋结合(土洋结合)  拼音:tǔ yáng jié hé
把本土传统的与西洋现代化的技术、设备结合起来。即称为「土洋结合」。
《国语辞典》:多功能厅(多功能厅)  拼音:duō gōng néng tīng
大陆地区指现代化的大饭店中所设可供餐饮、会议、娱乐等多功能的厅堂。
《国语辞典》:传统社会(传统社会)  拼音:chuán tǒng shè huì
尚未具有或尚未普遍应用现代化科学与技术知识的社会。在社会结构上,人际连带较为紧密,也较无现代都会的疏离感,社会阶序尊卑分明,常由地方望族与信仰组织掌控分配社会资源;在文化上,主导的价值体系是各种非科学知识的世界观;在经济上,尚未运用现代科学与科技于生产活动;在政治上,尚未发展个人主义与民主参与,权力主要集中在贵族或大地主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