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砻斲(礱斲)
亦作“ 礱斵 ”。
(1).磨和砍削。亦指磨和砍削的技能。比喻处世为人之道。 唐 柳宗元 《梓人传》:“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礱斲之器。” 唐 刘禹锡 《犹子蔚适越戒》:“汝之始成人,犹器之作朴,是宜力学为礱斵,亲贤为青黄,睦僚友为瑶金……在勤而行之尔。”
(2).琢磨;切磋。 唐 孟郊 韩愈 《纳凉联句》:“殷勤相劝勉,左右加礱斲。”法书要录卷六引 唐 窦蒙 《〈述书赋〉语例字格》:“礲斲:错综雕文,方申巧妙。”一本作“ 礱 ”。
《國語辭典》:拨弄(撥弄)  拼音:bō nòng
1.来回拨动。《红楼梦》第五四回:「二人听说,忙和弦按调拨弄起来。」
2.挑拨。如:「拨弄是非」。
3.摆布、玩弄。《文明小史》第四回:「一个西崽,毕竟粗人,由人拨弄,只是不知。」
《漢語大詞典》:参味(參味)
(1).讲究味道。晋书·后妃传上·文帝文明王皇后:“后虽处尊位,不忘素业,躬执纺绩,器服无文,御浣濯之衣,食不参味。”
(2).琢磨;玩味。 明 李贽 《四书评·〈论语·子罕〉》:“説‘子畏於匡’,及夫子説来,却又不畏。最可参味。”
《國語辭典》:拨拉(撥拉)  拼音:bō lā
1.拨弄。《醒世姻缘传》第九五回:「罗氏站住,动也不动,素姐伸手,罗氏使手拨拉。」
2.推拨进入。《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一日两顿饭,没端碗,先打著问心替嫂子念一千声佛,这碗饭才敢往口里拨拉。」
《國語辭典》:磨擦  拼音:mó cā
1.两物体接触而互相擦动。如:「磨擦生热」。也作「摩擦」。
2.比喻人与人之间的争执或冲突。如:「朋友相处久了,不免会磨擦,彼此要多包容。」也作「摩擦」。
《漢語大詞典》:揉磨
(1).犹琢磨。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三:“诗虽奇伟,而不能揉磨入细,未免粗才。”
(2).方言。犹言折磨。
《漢語大詞典》:疑磨
琢磨;思量。白雪遗音·玉蜻蜓·问卜:“因此我昨宵一晚暗疑磨:卖卜人城外多,俱是些顺嘴胡诌来算命,无非套人口气走江湖。”
分類:琢磨思量
《漢語大詞典》:磓琢
锤炼;琢磨。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十:“ 司马迁 欲自成一家,磓琢经传之文以从世变可也,至改《古文尚书》论语可乎?”
分類:锤炼琢磨
《漢語大詞典》:掂度
忖度;琢磨。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五段:“这个东西,只要脑子里有数,你掂度掂度,押押韵,就编成了。” 王明刚 《探亲》:“ 小玉姐 在旁边难以插话, 王金哥 心直犯掂度。”
分類:忖度琢磨
《漢語大詞典》:磋砻(磋礱)
琢磨;研究。 晋 葛洪 抱朴子·应嘲:“夫君子之开口动笔,必戒悟蔽,式整雷同之倾邪,磋礱流遁之闇秽。”
分類:琢磨研究
《漢語大詞典》:揉摩
(1).按摩;搓摩。《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颠顶骨》:“外用手法推按心胸两肋腋下腹上,并轻托内腕攒筋,频频揉摩。” 茅盾 《追求》一:“她笑吟吟地伸直了身体,两只很白的手在胸前一上一下地揉摩。”
(2).犹琢磨。 清 恽敬 《〈坚白斋诗集〉序》:“故其为诗清而不浮,坚而不劌……反覆以发其腴,揉摩以去其滓。”
分類:按摩琢磨
《國語辭典》:留连(留連)  拼音:liú lián
1.徘徊不忍离去。《初拍案惊奇》卷二七:「妻子既不见,留连于此无益。」《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梅花一枝枝如画在上面相似,两公子留连不忍相别。」也作「流连」。
2.一再挽留。《水浒传》第四回:「次日,赵员外要回,告辞长老,留连不住。」
《國語辭典》:磨勘  拼音:mó kān
1.推求学理。清。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二○。江右学王门案五。太常王塘南先生时槐》:「塘南之学,八十年磨勘至此,可谓洞彻心境者矣!」
2.古时勘察官吏的成绩。唐。德宗〈磨勘内侍官结阶敕〉:「并结阶累勋阶者,并且当司磨勘,具衔奏来。」
3.明、清科举时,对乡、会试卷,按例须进呈,派翰林院儒臣覆核,检查词句、书法是否符合规定,称为「磨勘」。见明。黄佐《翰林记。卷一一。评驳进呈试录》、清。孙承泽《天府广记。卷一七。礼部磨勘》。
《國語辭典》:雕琢  拼音:diāo zhuó
1.刻镂。《孟子。梁惠王下》:「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
2.修饰文词。《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也作「雕瑑」。
《國語辭典》:研磨  拼音:yán mó
磨碎。如:「研磨成细末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