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糖厂(糖厂)  拼音:táng chǎng
将甘蔗、甜菜、米、麦等原料,提炼制成糖类的工厂。如:「这一大片甘蔗园都是镇上那家糖厂的。」
《国语辞典》:甘蔗颠子(甘蔗颠子)  拼音:gān zhè diān zi
甘蔗的尾端。一般都不甜、少汁。如:「甘蔗颠子是甘蔗最不好吃的部分。」
分类:甘蔗尾端
《国语辞典》:黑尾浮尘子(黑尾浮尘子)  拼音:hēi wěi fú chén zǐ
动物名。一种为害水稻、小麦、粟、甘蔗的昆虫。成虫趋光性强,在黄昏时颇为活跃,常群集叶鞘间吸收叶液,被害部呈苍白色斑点,可传播水稻毒素病,使水稻生育萎缩而死。也称为「稻浮尘子」。
《国语辞典》:甜根子草  拼音:tián gēn zi cǎo
植物名。禾本科甘蔗属,大型的草本植物。生长在海拔一千公尺以下。株高约在五十至一百八十公分间。根茎与秆皆呈直立性。叶细线形,长二至十八公分,坚硬,叶缘锐利。花期由七月至十一月间。圆锥花序顶生,长二十至四十公分,花序轴、花梗、节及小穗基盘均被银白色长毛。甜根子无制糖的经济效用,但却是海滨防风定砂的最佳植物。叶及秆亦可作为畜牧的饲料,花轴可为油灯的灯心。
《国语辞典》:白砂糖  拼音:bái shā táng
用甘蔗汁制成褐色砂糖后,再施压榨,去其糖蜜,则成白砂糖。简称为「白糖」。
《国语辞典》:甘蔗板  拼音:gān zhè bǎn
把制糖后剩留的甘蔗渣,发酵成纤维浆,再经成型、烘乾而得的材料,质轻多孔,常用来隔热、隔声。也称为「蔗板」。
《国语辞典》:熬糖  拼音:áo táng
1.将甘蔗制成糖。
2.将糖粒煎制成糖水。如:「他正在熬糖,准备调制爱玉冰。」
分类:甘蔗糖水
《国语辞典》:倒吃甘蔗  拼音:dào chī gān zhè
(歇后语)渐入佳境。意谓甘蔗愈近根部甜度愈高,故愈吃愈甜。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篇》:「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国语辞典》:兰姆酒(兰姆酒)  拼音:lán mǔ jiǔ
一种由甘蔗汁、糖蜜发酵蒸馏制成的烈酒。兰姆为英语rum的音译。酒精成分百分之六十至八十。除可直接饮用外,又可作为糕饼、烟丝、雪茄烟等的香料。原产于西印度群岛,以牙买加京斯敦所产最著名。也译作「朗姆酒」。如:「兰姆酒、高粱酒都太烈,少喝为宜。」
《國語辭典》:二化螟  拼音:èr huà míng
动物名。属鳞翅目。身体细长,前翅阔长,呈灰黄色,有褐黑色小点,后翅为三角形,呈白色。成虫昼伏夜出,有趋光性,幼虫常群聚在植物茎内穿孔蛀食,致使植物发生枯心或白穗的现象,是一种危害农作的害虫。繁殖甚速,在台湾一年可繁殖三至四代,为水稻、粟、玉米、甘蔗、茭白等的大敌。也称为「钻心虫」。
《漢語大詞典》:发棵(發棵)
分蘖。稻、麦、甘蔗等植物发育的时候,在幼苗靠近土壤的部分生出分枝。
《漢語大詞典》:果蔗
一种供鲜食的甘蔗。其特点是汁多清甜,脆嫩爽口。我国果蔗按皮色可分青皮、红皮、紫皮三种,产地主要在 广东 、 浙江 、 福建 等省。《人民日报》1974.7.3:“这个县盛产果蔗……这是一种当水果吃的果蔗,必须保持水分充足。”
《國語辭典》:农产品(農產品)  拼音:nóng chǎn pǐn
农业所生产的收成品。也称为「农产物」。
《漢語大詞典》:朗姆酒
英语rum的译音。也称老姆酒。是用甘蔗汁、糖蜜等经发酵、蒸馏而成的酒。酒精含量一般不超过65%。新酒透明无色,陈酒带金黄色。国外以 牙买加 所产最为驰名,我国以 广东 所产为上。
《國語辭典》:渐入佳境(漸入佳境)  拼音:jiàn rù jiā jìng
比喻环境逐渐好转或趣味渐浓。参见「渐至佳境」条。《镜花缘》第三八回:「今日忽然现出『若花』二字,莫非从此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