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寿陵(壽陵)
(1).指帝后生前预筑的陵墓。后汉书·光武纪下:“初作寿陵。将作大匠 竇融 上言园陵广袤,无虑所用。” 李贤 注:“初作陵未有名,故号寿陵,盖取久长之义也。 汉 自 文帝 以后皆预作陵,今循旧制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建安 二十三年﹞六月,令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 西门豹 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2).“寿陵餘子”的省称。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所谓进不得 邯郸 之步,退又失 寿陵 之义者也。”参见“ 寿陵失步 ”。
《漢語大詞典》:寿陵失步(壽陵失步)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 寿陵 餘子之学行於 邯郸 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后以“寿陵失步”比喻仿效不成,反而丧失了固有技能。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五:“丑女来效顰,还家惊四邻。 寿陵 失本步,笑杀 邯郸 人。” 秦牧 《艺海拾贝·“邯郸学步”》:“自从 庄子 的著作中叙述了它以后,‘邯郸学步’或者‘寿陵失步’这句成话,常常被许多人所引用。”
《漢語大詞典》:遗徽(遺徽)
死者生前的美好德行。 宋 岳珂 愧郯录·追册后:“是时, 郭后 正位中宫, 仁宗 追念遗徽,特崇位号。”
《國語辭典》:遗志(遺志)  拼音:yí zhì
生前未能实现的理想或目标。如:「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
《國語辭典》:名讳(名諱)  拼音:míng huì
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晋。束皙〈劝农赋〉:「条牒所领,注列名讳。」《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有一乡宦,姓杨,是本朝甲科,后来没收煞,不好说得他名讳。」
《漢語大詞典》:象生
(1).祭祀时以亡者生前所用之物作为象征,称象生。后汉书·祭祀志下:“庙以藏主,以四时祭。寝有衣冠几杖象生之物,以荐新物。”
(2).指模仿真物。 宋 杨万里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之七:“粉揑孙儿活逼真,象生果子更时新。”
(3).指口技。 清 汪懋麟 《郭猫儿传》:“少以詼调謔浪闻市肆,善謳,尤善象生。象生者,效羽毛飞走之属声音,宛转逼肖,尤工於猫,故 扬 人号之猫。”
《國語辭典》:遗行(遺行)  拼音:yí xìng
行为有所缺失。《文选。宋玉。对楚王问》:「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國語辭典》:生圹(生壙)  拼音:shēng kuàng
人还活著的时候,预先为自己造好的墓穴。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三二。生圹》:「岐自为春秋藏,图季札、子产、晏婴、叔向、四像居宾位,自画其像居主位,皆为赞颂。此生圹之始也。」
分類:生前坟墓
《漢語大詞典》:相克
(1).制胜。易·同人:“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2).互相制约。 鲁迅 《集外集拾遗·〈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序言》:“他以为在这书中,有两种社会底要素在相克,就是建设的要素和退婴,散漫,过去的颓唐的力。”
(3).星相家术语。谓男女两造中一方生前注定的命运对另一方有妨害。 巴金 《家》七:“据说她后来把大表哥同 梅表姐 两人的八字拿去找人排了一下,说是两造的命相克,不能配合,否则女的会早死。”
《漢語大詞典》:遗字(遺字)
(1).残留的文字。 宋 张耒 《上方》诗:“古壁有遗字,昔人嗟寂寥。”隶续·魏三体石经〈左传〉遗字 宋 洪适 释:“右 魏 三体石经左传遗字古文三百七。”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阎若璩》:“石经残碑遗字见於 洪适 隶释者五百四十七字。” 清 丘逢甲 《和平里行》:“里人敬忠宝遗字,未入南中金石志。”
(2).死者生前的题字、文稿等。 唐 孟郊 《李少府厅吊李元宾遗字》:“零落三四字,忽成千万年。那知冥寞客,不有补亡篇。” 唐 元稹 《祭亡友文》:“拜我者曩日之旧童,示我者絶时之遗字。”
(3).脱漏文字。 元 熊朋来 《〈钟鼎篆韵〉序》:“乙卯癸亥,一再脱藳,宜无遗字,而帖之所载,韵或缺焉。”
《漢語大詞典》:仍几
保留原样的几案。为纪念死者,保留如生前原样,故称。书·顾命:“敷重篾席,黼纯,华玉仍几。” 孔 传:“仍,因也。因生时几不改作。”周礼·春官·司几筵:“凡吉事变几,凶事仍几。” 南朝 陈 沈初明 《陈武帝哀策文》:“哭仍几之将撤,慟祖鬯之虚斟。”
《漢語大詞典》:容衣
(1).帝王生前的衣冠,陈设以供人祭奠。又称魂衣。亦指帝后的寿衣。后汉书·礼仪志下:“容根车游载容衣……尚衣奉衣,以次奉器衣物,藏於便殿。”《汉书·贾谊传》“朝委裘”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孟康 曰:“委裘,若容衣,天子未坐朝,事先帝裘衣也。”周礼·春官·司服“奠衣服” 郑玄 注:“奠衣服,今坐上魂衣也。” 贾公彦 疏:“案下《守祧职》云:‘遗衣服藏焉’, 郑 云:大敛之餘也。至登祀之时,则出而陈於坐上。则此奠衣服者也。” 孙诒让 正义引 孔广森 曰:“《汉大丧仪》:尚衣奉衣登容根车诣陵,奉衣就幄坐,大祝进醴,献如礼。既葬,容根车游载容衣,藏於便殿。此 郑 所谓魂衣矣。 周 之奠衣服亦藏於寝,其事又相类。《贾谊传》‘植遗腹,朝委裘’, 孟康 曰:‘委裘若容衣,天子未坐朝,事先帝裘衣也。’” 唐 韩愈 《大行皇太后挽歌词》之三:“画霎登秋殿,容衣入夜臺,。云随仙驭远,风助圣情哀。” 明 高启 《送安南使者杜舜卿还国应制》诗:“号册纔临境,容衣忽掩泉。使蒙天语唁,嗣许国封传。” 清 钱谦益 《九月初二日奉神宗显皇帝遗诏于京口成服哭临恭赋挽词》之一:“清霜明秘器,红叶掩容衣。慟哭江城暮,秋笳起落暉。”
(2).犹内衣。 清 王晫 今世说·尤悔:“ 袁重其 将出游,母为脱轻容衣,浣澣更絍以衣子。”
《國語辭典》:阴室(陰室)  拼音:yīn shì
1.私室。南朝于帝王驾崩后,以其生前所居殿为阴室,存放其日常用品。《宋书。卷三。武帝本纪下》:「孝武大明中,坏上所居阴室,于其处起玉烛殿,与群臣观之。」《南齐书。卷五六。倖臣列传。茹法亮》:「延昌殿为世祖阴室,藏诸御服。」
2.古代太庙中祭祀未成年而死的宗子的地方。《晋书。卷一九。礼志上》:「而惠帝世,悯怀太子、太子二子哀太孙臧、冲太孙尚并祔庙;元帝世,怀帝殇太子又祔庙,号为阴室四殇。」《隋书。卷二八。百官志下》:「太庙署又置阴室丞,守视阴室。」
3.背阳朝北的阴凉之室。古代常作为避暑、藏冰之处。唐。萧昕 仲冬时令赋:「斩木阳崖,采周官于是月,藏冰阴室,咏幽诗于此时。」唐。柳宗元 柳州东亭记:「阴室以违温风焉,阳室以违凄风焉,若无寒暑也。」
《漢語大詞典》:中阴(中陰)
佛教语。谓轮回中死后生前的过渡状态。其间虽离形躯,仍有五阴(色、受、想、行、识)。佛教徒认为中阴身如小儿,以七天为一期而生于本处。若在七日末了仍未得生缘,则更续中阴七天,最长的到第七期之终,必然往生于一处。后世俗演变为七七追荐的法事。正法念处经·畜生品一:“此中阴有分,若本不行布施持戒,是人则生煖水之中,口常乾燥,如触灰汁,以本业故。”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梵衍那国:“ 商诺迦 缚娑 者, 阿难 弟子也,在光身中,以设诺迦草衣,於解安居日,持施众僧。承兹福力,於五百身中阴、生阴,恆服此衣,以最后身,从胎俱出。” 章炳麟 《狱中闻沈禹希见杀》诗:“中阴当待我,南北几新坟。”
《漢語大詞典》:关侯(關侯)
即 三国 蜀 关羽 。生前曾封 汉寿亭侯 ,故称。 明 徐渭 《蜀汉关侯祠记》:“蠲卜时日,奉 蜀汉 前将军 关侯 象以居之。”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天津旅舍魂》:“扮浄者,取硃涂面,着袍靴,装 关侯 。”
分類:关羽生前
《漢語大詞典》:遗植(遺植)
指后来继续栽种的植物。 宋 张耒 《郭圃送芜菁感成长句》:“当时此物助军行, 渭 上 褒 中有遗植。”亦指某人生前手植。 清 龚炜 巢林笔谈·顾仲瑛遗植山茶花:“ 平乐村 山茶树, 顾仲瑛 先生遗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