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砧上之肉  拼音:zhēn shàng zhī ròu
比喻生死由人,任人蹂躏宰割的对象。如:「只要你一吸毒,就是砧上之肉,受到毒贩的控制。」
《国语辞典》:一死一生  拼音:yī sǐ yī shēng
多指有关生死等重大的关键时刻。《史记。卷一二○。汲郑列传》太史公曰:「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国语辞典》:阴阳间隔(阴阳间隔)  拼音:yīn yáng jiàn gé
生死相互隔开。《红楼梦》第四三回:「若芳魂有感,香魄多情,虽然阴阳间隔,既是知己之间,时常来望候二爷,未尝不可。」
《国语辞典》:不顾死活(不顾死活)  拼音:bù gù sǐ huó
1.生死完全不顾。比喻拚命。《西游记》第六三回:「这呆子不顾死活,闯上宫殿,一路钯,筑破门扇,打破桌椅,把些吃酒的家火之类,尽皆打碎。」
2.对别人的立场或事情不多作关心、顾虑。《儒林外史》第一六回:「间壁又要房子翻盖,不顾死活,三五天一回人来催,口里不知多少閒话。」
《国语辞典》:不生不死  拼音:bù shēng bù sǐ
1.超脱生死的境界。《入楞伽经》卷八:「如来藏世间,不生不死,不来不去,常恒清凉不变。」也作「不死不生」。
2.要死不活,苟延残喘。如:「病成这个样子,不生不死,痛苦非常!」
《國語辭典》:不死不生  拼音:bù sǐ bù shēng
超脱生死的境界。《庄子。大宗师》:「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也作「不生不死」。
《漢語大詞典》:阿罗汉果(阿羅漢果)
佛教语。小乘谓断一切嗜欲和烦恼并出三界生死者,称为得到阿罗汉果。百喻经·三重楼喻:“我今不用餘下三果,唯求得彼阿罗汉果。”
《漢語大詞典》:东岳大帝(東嶽大帝)
道教所奉东岳庙中的 泰山 神。迷信谓其掌管人间生死。每年夏历三月二十八日举行祭祀。 鲁迅 《朝花夕拾·无常》:“凡是神,在 中国 仿佛都有些随意杀人的权柄似的,倒不如说是职掌人民的生死大事的罢,就如城隍和 东岳大帝 之类。” 沙汀 《一个秋天的晚上》:“那是间大神殿,正中的 东岳大帝 已经搬移开了。”
《国语辞典》:存亡未卜  拼音:cún wáng wèi bǔ
生死尚不知晓。《喻世明言。卷一七。单符郎全州佳偶》:「况宗族远离,夫家存亡未卜,随缘快活,亦足了一生矣。」《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今遭大难,流落他方,存亡未卜。」
《國語辭典》:十八层地狱(十八層地獄)  拼音:shí bā céng dì yù
中国民间信仰认为人死后所入的痛苦世界。这个世界有十八层级,愈下则愈苦。一般用来比喻最悲惨的报应。《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我赖了你的,我堕十八层地狱。」《儒林外史》第三回:「我听斋公们说:打了天上的星宿,阎王就要拿去打一百铁棍,发在十八层地狱,永不得翻身。」也作「十八地狱」。
《國語辭典》:生死与共(生死與共)  拼音:shēng sǐ yǔ gòng
一起经历生与死。形容关系密切,休戚相关。如:「他的合夥人都是推心置腹,生死与共的好朋友。」
《國語辭典》:生死之交  拼音:shēng sǐ zhī jiāo
可以共生死,共患难的交谊。元。郑光祖《㑳梅香。楔子》:「晋公在鎗刀险难之中,我父亲挺身赴战,救他一命,身中六鎗,因此上与俺父亲结为生死之交。」《三国演义》第六八回:「凌统回寨中拜谢孙权。权曰:『放箭救你者,甘宁也。』凌统乃顿首拜宁曰:『不想公能如此垂恩!』自此与甘宁结为生死之交,再不为恶。」
《國語辭典》:生关死劫(生關死劫)  拼音:shēng guān sǐ jié
生死成败的命运。《红楼梦》第五回:「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