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生死  拼音:shēng sǐ
1.生存或死亡。《文选。任昉。出郡传舍哭范仆射诗》:「结欢三十载,生死一交情。」《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治晚勿幸大病,生死难保,这事断不能了。」
2.坚持,不顾一切。《金瓶梅》第四一回:「于是生死把大妗子留下了,然后作辞上轿。」
《国语辞典》:同生死  拼音:tóng shēng sǐ
一同生,一同死。形容情谊深厚。《红楼梦》第六四回:「只因他虽说和黛玉一处长大,情投意合,又愿同生死,却只是心中领会,从来未曾当面说出。」
《漢語大詞典》:一生死
同“ 一死生 ”。 明 庄元臣 《叔苴子内编》卷一:“夫乌知生之不为死,乌知死之不为生;乌知生之愈于死,乌知死之愈于生,故至人一生死。”
《國語辭典》:生死海  拼音:shēng sǐ hǎi
佛教将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六道的轮回世界喻为生死海。因为众生在六道中,就是生死的无尽循环。《佛所行赞》卷三:「当乘智慧舟,超度生死海。」
《漢語大詞典》:生死交
见“ 生死之交 ”。
《國語辭典》:生死之交  拼音:shēng sǐ zhī jiāo
可以共生死,共患难的交谊。元。郑光祖《㑳梅香。楔子》:「晋公在鎗刀险难之中,我父亲挺身赴战,救他一命,身中六鎗,因此上与俺父亲结为生死之交。」《三国演义》第六八回:「凌统回寨中拜谢孙权。权曰:『放箭救你者,甘宁也。』凌统乃顿首拜宁曰:『不想公能如此垂恩!』自此与甘宁结为生死之交,再不为恶。」
《漢語大詞典》:生死缘(生死緣)
不解之缘。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出了 阳关 向前走,就同生人结下生死缘。”
《國語辭典》:生死簿  拼音:shēng sǐ bù
阴间记载生者生卒年月日时辰的簿本。宋。洪迈《夷坚甲志。卷四。郑邻再生》:「复命检勾生死簿,称邻寿尚有一纪半。」《西游记》第三回:「是我显神通,直嚷到森罗殿,与那十王争吵,将我们的生死簿看了。」
《国语辞典》:生死不负(生死不负)  拼音:shēng sǐ bù fù
比喻不论生死,永不相违。《警世通言。卷一。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伯牙年长为兄,子期为弟。今后兄弟相称,生死不负。」
《国语辞典》:生死弟兄  拼音:shēng sǐ dì xiōng
两肋插刀,生死与共的兄弟。《红楼梦》第六六回:「不想柳二弟从那边来了,方把贼人赶散,……所以我们结拜了生死弟兄,如今一路进京。」
《国语辞典》:生死分定  拼音:shēng sǐ fèn dìng
生死存殁早由上天注定。《三国演义》第五三回:「忽报公子刘琦病亡。玄德闻之,痛哭不已。孔明劝曰:『生死分定,主公勿忧。』」
《国语辞典》:生死轮回(生死轮回)  拼音:shēng sǐ lún huí
佛教谓众生由于无明,致有种种行为,这些行为会遗留下业力,当这一期生命结束后,业力会引发再生,投生为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中的一种,然后老、病、死和各种痛苦又再次伴随而来。众生只要尚未證悟真理、断除烦恼,如此的生命现象就会一再地循环。明。无名氏《李云卿》第四折:「今日到来日修,每日去频发愿,过今年挨到来年,担阁了修行仙道远,则这生死轮回怎遣!」
《国语辞典》:生死与夺(生死与夺)  拼音:shēng sǐ yǔ duó
掌握生杀赏罚的大权。《晋书。卷一○二。刘聪载记》:「今王沈等乃处常伯之位,握生死与夺于中,势倾海内。」也作「杀生与夺」、「生杀与夺」。
《国语辞典》:生死见交情(生死见交情)  拼音:shēng sǐ jiàn jiāo qíng
比喻朋友不经生死难关,很难看出真交情。语本《史记。卷一二○。汲黯等传。太史公曰》:「始翟公为廷尉,宾客填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及再用,客复至,公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见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国语辞典》:义同生死(义同生死)  拼音:yì tóng shēng sǐ
情深义重,生死与共。《三国演义》第二回:「我三人义同生死,岂可相离?不若都投别处去便了。」
分类:生死与共
《国语辞典》:不顾生死(不顾生死)  拼音:bù gù shēng sǐ
比喻意志专一,甚至连自己的生命安危都不顾虑。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小娘子去了也。方才说道:『心间万般哀苦事,尽在回头一望中。』又与我这五十文金钱为信物,我也不顾生死,不问那里赶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