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61,分65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病魔
病废
病容
移病
病苦
受病
羸病
生病
春病
病患
得病
病革
年病
病耳
声病
《國語辭典》:病魔  拼音:bìng mó
比喻疾病缠身,好像魔鬼来侵袭。如:「那个人病魔缠身,骨瘦如柴。」
《漢語大詞典》:病废(病廢)
因病废弃;因病残废或有残疾。 宋 杨万里 《谢苏州使君张子仪尚书赠服送酒钱》诗:“病废非为高,抛官十餘年。” 巴金 《海的梦·奴隶们的故事》:“许多人因为不能忍受困苦而自杀,许多人被繁重的工作压倒而病废。”如:虽然我是病废之人,但还是愿意帮助你们做点工作。
《國語辭典》:病容  拼音:bìng róng
生病的容貌。《三国演义》第一○八回:「恪大惊,自乘马遍视各营,果见军士面色黄肿,各带病容。」《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玉郎见刘璞虽然是个病容,却也人材齐整。」
分類:有病面容
《國語辭典》:移病  拼音:yí bìng
上书称病。为从前仕宦者请求引退的藉辞。《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移病免归。」也作「移疾」。
《國語辭典》:病苦  拼音:bìng kǔ
疾病的痛苦。唐。白居易〈序洛诗序〉:「今寿过耳顺,幸无病苦。」唐。刘禹锡〈早夏郡中书事〉诗:「言下辨曲直,笔端破交争。虚怀询病苦,怀律操剽轻。」
分類:疾苦痛苦
《國語辭典》:受病  拼音:shòu bìng
得病、生病。《老残游记》第一○回:「山地多潮湿,所以先用云母铺了,再加上这蓑毯,人就不受病了。」
《漢語大詞典》:羸病
衰弱生病。韩非子·十过:“财食将尽,士大夫羸病。” 汉 班固 《白虎通·丧服》:“身体羸病,故杖以扶身。” 唐 韩偓 《伤乱》诗:“交亲流落身羸病,谁在谁亡两不知。”
分類:衰弱生病
《國語辭典》:生病  拼音:shēng bìng
得病、害病。《水浒传》第六七回:「兄弟若闲,便要生病。若不叫我去时,独自也要去走一遭。」
《漢語大詞典》:春病
(1).春季发生之病。《素问·金匮真言论》:“春病在阴,秋病在阳。” 唐 王涣 《惆怅》诗:“夜寒春病不胜怀,玉瘦花啼万事乖。” 唐 白居易 《自问》诗:“老慵难发遣,春病易滋生。”
(2).相思之病。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长有梦魂迷别浦,岂无春病入离心。”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五章:“女弟此言非确,实则人传彼姝春病颇剧耳。”
分類:相思
《國語辭典》:病患  拼音:bìng huàn
病人。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其间老弱病患短小怯懦者,不可胜数。」
《國語辭典》:得病  拼音:dé bìng
患病。《儒林外史》第一回:「王冕隐居在会稽山中,并不自言姓名,后来得病去世。」
《國語辭典》:病革  拼音:bìng jí
革,急。病革指病情危急。《礼记。檀弓上》:「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
分類:病势危急
《骈字类编》:年病
南北朝 邢邵 冬夜酬魏少傅直史馆诗 年病从横至,动息不自安。
《漢語大詞典》:病耳
重听不聪之耳。 宋 杨万里 《过湖口县上下石钟山》诗:“愿闻大声开病耳,今夜明月正无滓。” 宋 范成大 《元夕》诗之四:“尚爱乡音醒病耳,隔墙时有卖餳人。”
分類:听不
《漢語大詞典》:声病(聲病)
指诗文声律上的毛病。做诗讲求韵律,探讨声病,始自 南朝 梁 沈约 等,至 唐 乃有此称。 唐 时以诗赋取士,常以此决定优劣取舍。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 稹 九岁学赋诗,长者往往惊其可教。年十五六,初识声病。” 宋 苏轼 《乞不分差经义诗赋试官札子》:“试经义者主虚浮之文,考试赋者主声病之学,纷紜争竞,理在不疑。”《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元年》:“考文者以声病为是非。” 胡三省 注:“声病,谓以平、上、去、入四声辑而成文,音从声顺谓之声,反是则谓之病。”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取士上:“昔之诗赋亦何足以得士,然必费考索,推声病,未有若时文,空疏不学之人皆可为之也。”参阅 郭绍虞 《永明声病说》《再论永明声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