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山难(山难)  拼音:shān nàn
登山时发生迷途、失足或冻毙等灾难事件。如:「即使山难频传,登山爱好者依然络绎于途。」
《漢語大詞典》:泛菊(汎菊)
亦作“泛菊”。 古人指重阳节登山宴饮菊花酒的活动。 唐 李峤 《九日应制得欢字》诗:“仙杯还泛菊,宝饌且调兰。” 唐 岑参 《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诗:“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絃管醉东篱。” 唐 欧阳詹 《曲江池记》:“泛菊则因高乎断岸,祓禊则就洁乎芳沚。”
《漢語大詞典》:携屐(攜屐)
携带登山屐。表示即将登山。 清 唐孙华 《赠借山大师》诗:“名山有约时携屐,野客来寻嬾过桥。”
《国语辞典》:山友  拼音:shān yǒu
喜好登山者彼此的称呼。如:「登山社定期举办活动,藉以联络山友们的感情。」
《漢語大詞典》:陵冈(陵岡)
亦作“ 陵岗 ”。
(1).升登山冈。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一:“临源挹清波,陵岗掇丹荑。”晋书·文苑传·李充:“狡兔陵冈,游鱼遁川。”
(2).山陵;山冈。 晋 潘岳 《京陵女公子王氏哀辞》:“于以祖之,于掖闺庭;于以送之,陵冈崔嵬。”
《漢語大詞典》:陵阿
(1).丘陵,山陵。 汉 蔡邕 《述行赋》:“率陵阿以登降兮,赴 偃师 而释勤。” 元 戴表元 《容容斋赋》:“丰狐之择燠,乾鹊之违风,知陵阿丛薄之功,而不知託气於太空。”
(2).登山,进山。后汉书·申屠蟠传赞:“悽悽硕人,陵阿穷退。” 李贤 注:“言贤者退而穷处。诗·国风曰:‘考槃在阿,硕人之薖。’曲陵曰阿;陵,升也。”
《漢語大詞典》:回磴(迴磴)
盘旋的登山石径。 明 王渐逵 《游罗浮赋》:“尔迺转迴磴,俯遥壑,即杳冥,度广汉。”
《漢語大詞典》:黄神
(1). 黄帝 。《淮南子·览冥训》:“西老折胜, 黄神 啸吟。” 高诱 注:“ 黄帝 之神,伤道之衰,故啸吟而长嘆也。”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补救世道文件四种》:“慨自水兽洪猛, 黄神 啸吟,礼乐偕辫髮以同隳,情性与缠足而俱放。”
(2).印名。古登山者所佩,以避虎狼。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古之人入山者,皆佩黄神越章之印,其广四寸,其字一百二十,以封泥著所住之四方各百步,则虎狼不敢近其内也。” 王国维 《游仙》诗:“临轩自佩黄神印,受籙教披素女书。”
《漢語大詞典》:磴路
登山的石路。 宋 陆游 《小筑》诗:“罗雀门庭无俗驾,缘云磴路有归樵。”
分類:登山石路
《國語辭典》:茱萸会(茱萸會)  拼音:zhū yú huì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饮酒的宴会。也称为「登高会」。
《國語辭典》:俞儿(俞兒)  拼音:shū ér
1.传说中的登山之神。见《管子。小问》。
2.古代善于辨别滋味的人。《庄子。骈拇》:「属其性于五味,虽通如俞儿,非吾所谓臧也。」
《漢語大詞典》:烟策(煙策)
(1).传说仙人巡天时驱使坐骑的鞭子。 唐鲍溶 《途中旅思》诗之一:“心期 周太子 ,下马拜虚碧,鹤驾如可从,他年执烟策。” 唐 顾云 《华清词》:“九色真龙上汉时,愿把霓幢引烟策。”
(2).登山用的竹杖。 唐 苏子华 《竹如意赋》:“众媚彩而求益,我求真而自适;点珠翠之华筵,宜幽栖之烟策。”
《漢語大詞典》:余儿(余兒)
传说中的登山神。太平广记卷二九一引《管仲子·齐桓公》:“ 管仲 曰:‘臣闻登山之神有 余儿 者,长尺而人物具焉。霸王之君兴,而登山之神见,走前导也。’”
分類:登山山神
《漢語大詞典》:梯崖
攀登山崖。宋史·方技传上·赵自然:“﹝ 赵抱一 ﹞俄至山崖絶顶,见数人会饮,音乐交奏,与人间无异。 抱一 骇而不测。会巡检使过其下,闻乐声,疑羣盗欢聚,集村民梯崖而上。至则无所睹, 抱一 独在。”
《国语辞典》:朝顶(朝顶)  拼音:cháo dǐng
登山拜佛或到山庙进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