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礼佛(禮佛)
顶礼于佛;拜佛。南史·张畅传:“百姓有罪,使礼佛赎愆。”新唐书·傅奕传:“至有身陷恶逆,狱中礼佛,口诵梵言,以图偷免。” 明 李贽 《豫约》:“除挑水、舂米作务照常外,其餘非礼佛即静坐也。” 张怀奇 《颐和园词》:“年高礼佛爱山庄,春老役灵移海市。”
《漢語大詞典》:和佛
拜佛。和,和南。佛门称稽首、敬礼为和南。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三:“有十二人奉白莲教者,往海上和佛。”参见“ 和南 ”。
《國語辭典》:和南  拼音:hé nán
胡语音译。梵语作vand。古印度人对长上问候用语,表示敬礼、恭敬之意。此用语亦流行于佛教团体。唐。玄奘 答中印度僧智光书:「并有片物供养,愿垂纳受,路远不得多,莫嫌鲜薄,玄奘和南。」
《國語辭典》:随喜(隨喜)  拼音:suí xǐ
1.因认同他人某种行为,而生起愉悦、赞许的心,佛教称为「随喜」。唐。般若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四○:「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
2.参与布施、捐款。《水浒传》第四五回:「弊寺新造水陆堂了,也要来请贤妹随喜。」
3.游玩、参观寺院。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随喜了上方佛殿,早来到下方僧院。」《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七郎同老母进寺随喜,从人撑起伞盖跟后。」
4.随意。《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大王前者行文字天下人进宝,近日进得何宝?将来与子童随喜看之。」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先生既看周易,必然有甚心得去处。老夫随喜观看咱。」
《國語辭典》:进香(進香)  拼音:jìn xiāng
到寺庙烧香膜拜神佛。《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明日我推说到杭州进香,好过来住起罢了。」《老残游记》第二回:「春秋时节,士人尚不断的来此进香。」
《漢語大詞典》:香室
佛教语。本为佛祖 释迦牟尼 的居室,后泛指佛堂经殿等烧香拜佛之所。《根本说一切有部毘柰耶杂事》卷二六:“尔时世尊遂便作意,即以右足踏其香殿。”原注:“西方名佛所住堂,为健陀俱知,健陀是香,俱知是室。此是香室香臺香殿之义。不可亲触尊颜,故但唤其所住之殿,即如此方玉阶陛下之类。” 明 屠隆 《綵毫记·展叟单骑》:“香室清斋,偿尽凄凉债。”
《國語辭典》:礼忏(禮懺)  拼音:lǐ chàn
佛教用语。指礼拜佛、法、僧三宝,忏悔所造的罪业。《梁书。卷五一。处士列传。庾诜》:「晚年以后,尤尊释教,宅内立道场,环绕礼忏,六时不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即令家人等买棺盛殓,送回原籍。家人等循俗例,为之延僧礼忏。」今通称为「拜忏」。
《国语辞典》:朝顶(朝顶)  拼音:cháo dǐng
登山拜佛或到山庙进香。
《國語辭典》:拜忏(拜懺)  拼音:bài chàn
佛教徒诵经拜佛、忏悔业障。《西游记》第三六回:「我弟子从小儿出家,做了和尚,又不曾拜忏吃荤生歹意,看经怀怒坏禅心。」
《漢語大詞典》:顶佛(頂佛)
佛教语。谓顶礼拜佛。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 噶尔丹 託 济隆 代乞和,顶佛立誓而遁。”
《国语辞典》:烧香磕头(烧香磕头)  拼音:shāo xiāng kē tóu
1.燃香礼神拜佛,行跪拜礼。如:「家长们纷纷到文昌庙烧香磕头,祈求孩子能金榜题名。」
2.比喻为求人办事而送礼请客拉关系、苦苦哀求。如:「想办成这事儿,免不了还是得烧香磕头,四处求爷爷告奶奶。」也作「磕头烧香」、「烧香叩头」。
《国语辞典》:磕素头(磕素头)  拼音:kē sù tóu
北平方言。指没带香烛及供品的敬神拜佛。
《国语辞典》:烧头香(烧头香)  拼音:shāo tóu xiāng
在重要节庆礼神拜佛时,信徒争烧第一支香,以示虔敬的习俗。见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神保观神生日》。
《漢語大詞典》:赶摆(趕擺)
傣 族人拜佛的集会。 艾芜 《南行记续篇·野樱桃》:“有一次赶摆,土司让他的女人,都出来看看。”
《國語辭典》:顶礼膜拜(頂禮膜拜)  拼音:dǐng lǐ mó bài
顶礼,五体投地,以头顶礼佛足。膜拜,举两手伏地跪拜。顶礼膜拜指崇拜到了极点。《荡寇志》第四四回:「再看时,塔顶忽全,那老僧前面,又添一个青年女子,顶礼膜拜,行状举止,彷佛慧娘。」《痛史》第二六回:「汉人不准骚扰,虽一草一木亦不准动。此令一下,合城汉人无不香花灯烛,顶礼膜拜。」
《漢語大詞典》:烧头炉香(燒頭爐香)
旧时礼神拜佛,信徒争上第一炉香,以示虔诚,称“烧头炉香”。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州西 灌口二郎 生日,最为繁盛……夜五更争烧头炉香,有在庙止宿,夜半起以争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