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周礼·天官·冢宰·大宰》
「祀五帝。」唐·贾公彦疏:「五帝者,东方青帝灵威……西方白帝白招拒。」

例句

白帝盛羽卫,鬖髿振裳衣。 韩愈 辛卯年雪

《國語辭典》:白帝  拼音:bái dì
1.中国古代神话中五天帝之一。指西方之神。《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妪曰:『吾子,白帝子也。』」
2.地名。在今大陆地区四川省奉节县东。参见「白帝城」条。唐。李白 早发白帝城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漢語大詞典》:白帝子
传说 汉高祖 刘邦 为 赤帝 子, 秦 统治者为 白帝 子。 赤帝 子斩杀 白帝 子,表明 汉 当灭 秦 。史记·高祖本纪:“有一老嫗夜哭,曰:‘吾子, 白帝 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 赤帝 子斩之。’”后因借指被推翻的王朝。 古直 《吊赵伯先先生》诗:“当径谁歼 白帝 子,临风我慟 赵 王孙。”
《国语辞典》:白帝城  拼音:bái dì chéng
地名。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东汉初公孙述据此筑城,自称为「白帝」,故以为名。本为鱼复县城,其后历为州、郡治所。城居高山,形势险要。三国时蜀汉以此为防吴重地。刘备伐吴,为陆逊所败,退居此城,后卒于城西永安宫。也称为「白帝」。
《漢語大詞典》:白帝子
传说 汉高祖 刘邦 为 赤帝 子, 秦 统治者为 白帝 子。 赤帝 子斩杀 白帝 子,表明 汉 当灭 秦 。史记·高祖本纪:“有一老嫗夜哭,曰:‘吾子, 白帝 子也,化为蛇,当道。今为 赤帝 子斩之。’”后因借指被推翻的王朝。 古直 《吊赵伯先先生》诗:“当径谁歼 白帝 子,临风我慟 赵 王孙。”
《漢語大詞典》:白帝仓(白帝倉)
古粮仓名。在 蜀郡 成都 城郭外。后汉书·公孙述传:“ 成都 郭外有 秦 时旧仓, 述 改名 白帝仓 。” 李贤 注:“ 述 以色尚白,故改之。” 清 吴伟业 《饭石峰》诗:“莫救黔黎饿,谁开 白帝仓 。”
《漢語大詞典》:早发白帝城
诗篇名。唐代李白作。写于作者在流放夜郎途中遇赦,从四川前往江陵(今属湖北)时。全文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用轻快之笔写出船下三峡的快速,也反映出作者当时的兴奋心情。气势豪迈,语言奔放,是千古传诵的名作。
《分类字锦》:白帝真源
杜甫 望岳诗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张翔华山诗 白帝真源深固地,金精颢气远浮天。
分类:华山
《分类字锦》:白帝霜舆(白帝霜舆)
陆龟蒙 白帝霜舆欲御秋。
分类:
《漢語大詞典》:素祇
蛇神 白帝 之别称。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 汉 秉素祇之徵, 魏 称黄星之验。” 吕向 注:“ 汉高祖 斩白蛇, 高祖 常执此以自负。故云秉素祇也。秉,执;祇,神;徵,应也。”参见“ 素蛇 ”。
分類:白帝
《漢語大詞典》:素蛇
白蛇。特指 汉高祖 斩白蛇起义的 白帝 子。 唐 李德裕 《冥数有报论》:“ 朝歌 未灭,而 周 流丹乌矣, 白帝 尚在,而 汉 断素蛇矣;皆兆发於先,而符应於后,不可以智测也。”参见“ 素祇 ”。
《國語辭典》:四灵(四靈)  拼音:sì líng
1.麟、凤、龟、龙四种灵兽。《礼记。礼运》:「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2.南宋永嘉诗人徐照(灵晖)、徐玑(灵渊)、翁卷(灵舒)、赵师秀(灵秀)的合称。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六二。别集一五》。
《国语辞典》:拾穗  拼音:shí suì
1.收割后捡拾田中的遗谷。唐。杜甫〈暂往白帝复还东屯〉诗:「筑场怜穴蚁,拾穗许村童。」金。宋九嘉〈途中书事〉诗二首之二:「终朝拾穗不盈把,只有流民如麦芒。」
2.十九世纪法国画家米勒的一幅画。以自然写实的方法,亲切的描绘出农家妇女拣拾遗穗的景象。
《漢語大詞典》:白后
即 白帝 。传说主西方之神,因作西方的代称。管子·幼官:“九和时节,君服白色,味辛味,听商声,治溼气,用九数,饮於 白后 之井。”
分類:白帝西方
《漢語大詞典》:西畤
古代帝王祭祀 白帝神 的地方。史记·封禅书:“ 秦襄公 既侯,居西垂,自以为主 少皞 之神,作 西畤 ,祠 白帝 ,其牲用駵驹、黄牛、羝羊各一云。”汉书·郊祀志上:“ 西畤 、 畦畤 ,祠如其故,上不亲往。诸此祠,皆太祝常主,以岁时奉祠之。” 北齐 萧悫 《上之回》诗:“发軔城 西畤 ,回舆事北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