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皇子
(1).皇帝的儿子。史记·孝文本纪:“﹝ 孝文皇帝 二年﹞三月,有司请立皇子为诸侯王。” 唐 元稹 《李逢吉等加阶》:“某官 李逢吉 是朕皇子时侍读也。”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成婚先一日,皇子於皇上、皇后前行礼。” 张伯驹 《续洪宪纪事诗》之十四:“双双寳马驾云鑾,皇子金衣绘影看。”
(2). 三国 魏 曹植 所作《皇太子生颂》的简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 陈思 所缀,以《皇子》为标。”
(3).复姓。 春秋 齐 有 皇子告敖 。见庄子·达生
《漢語大詞典》:凤皇子(鳳皇子)
砚石名。 山东省 淄川县 东北 仙岩洞 所出最上等的砚石。 清 盛百二 《淄砚录》:“形如卵。俗名凤皇子者为最,犹 端溪 之子石也。”
《漢語大詞典》:皇子陂
亦作“ 皇子坡 ”。 地名。在今 陕西省 长安县 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下:“南有 泬水 注之。水上承 皇子陂 於 樊川 。” 唐 白居易 《代书一百韵寄微之》:“高上 慈恩塔 ,幽寻 皇子陂 。” 宋 张礼 《游城南记》:“己酉,謁 龙堂 ,循 清 明渠 而西,至 皇子坡 。”亦省作“ 皇陂 ”。 唐 杜甫 《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诗:“第五桥东流恨水, 皇陂 岸北结愁亭。”
《漢語大詞典》:皇子坡
见“ 皇子陂 ”。
《漢語大詞典》:皇子陂
亦作“ 皇子坡 ”。 地名。在今 陕西省 长安县 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下:“南有 泬水 注之。水上承 皇子陂 於 樊川 。” 唐 白居易 《代书一百韵寄微之》:“高上 慈恩塔 ,幽寻 皇子陂 。” 宋 张礼 《游城南记》:“己酉,謁 龙堂 ,循 清 明渠 而西,至 皇子坡 。”亦省作“ 皇陂 ”。 唐 杜甫 《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诗:“第五桥东流恨水, 皇陂 岸北结愁亭。”
《分类字锦》:爵比皇子
汉书楚元王交传文帝尊宠元王子生爵比皇子
分类:宗室
《漢語大詞典》:维城(維城)
(1).连城以卫国。《诗·大雅·板》:“怀德维寧,宗子维城。”后汉书·刘虞公孙瓒陶谦传赞:“ 襄賁 励德,维城 燕 北。仁能洽下,忠以卫国。”文选·干宝〈晋纪总论〉:“宗子无维城之助,而 閼伯 、 实沉 之郤岁构。” 张铣 注:“维,连也,言宗子连城封之,以助京室也。”旧唐书·昭宗纪上:“丙辰, 韩建 上表,请封拜皇太子、亲王,以为维城之计。”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宗室小考:“故宗室无不諳习弓马、 清 语,以备维城之选焉。”
(2).借指皇子或皇室宗族。后汉书·孝明八王传赞:“ 孝明 传胤,维城八国。” 唐 无可 《送李长吉之任东井》诗:“家世维城后,官资宰邑初。”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三年:“ 孙盛 论曰:‘……然不思建德垂风,不固维城之基,至使大权偏据,社稷无卫,悲夫!’” 胡三省 注:“此言帝猜忌宗室,以亡 魏 。”
《漢語大詞典》:皇嗣
皇子。后亦指皇太子。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后常以皇嗣未广,每怀忧叹。”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祐陵符兆:“ 哲宗皇帝 即位既久,而皇嗣未立。” 梁启超 《上鄂督张制军书》:“阁下最精训詁之学,试问皇嗣与皇太子之名义,有何分别?”
《國語辭典》:阿哥  拼音:ā gē
1.称谓。称哥哥。《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正要来见阿哥,求带契。」
2.对陌生男子的敬称。《水浒传》第三回:「敢问阿哥:你姓甚么?」
《國語辭典》:阿哥  拼音:à ge
1.清制,皇子未成年受爵时的通称。见《称谓录。卷一○。皇诸子。阿哥》。
2.称谓。满人父母或称儿子为「阿哥」。《儿女英雄传》第一二回:「老爷听了这话,把脸一沉,问道:『阿哥!你在那里弄得许多银子?』」
《國語辭典》:后天(後天)  拼音:hòu tiān
1.人出生后对身体的养护,及因环境、教养等而形成的性质。相对于先天而言。《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只是她天生的那好动不好静的性儿,仗著后天这片心,怎生扭得过先天的性儿去。」
2.明日的次日。如:「她后天会来吗?」也作「后日」、「后儿」。
3.后于天时而行事。《易经。乾卦》:「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汉。王充《论衡。初禀》:「如必须天有命,乃以从事,安得先天而后天乎?」
《漢語大詞典》:三天
(1).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学说,有浑天、宣夜、盖天三家,称为“三天”。宋书·律历志序:“《天文》虽为该举,而不言天形,致使三天之説,纷然莫辨。”详“ 宣夜 ”。
(2).道教称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为三天。汉武帝内传:“是三天上元之官,统领十万。”海内十洲记·方丈洲:“ 方丈洲 在 东海 中心……有金玉琉璃之宫,三天司命所治之处。”云笈七籤卷八:“三天者,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也。”
(3).佛教称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三天。 唐 李白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诗:“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 王琦 注:“三天,谓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也。” 明 何景明 《咏天宁寺塔》诗:“镜现三天象,珠含四日光。”
(4).泛指天空。《西游记》第十六回:“ 行者 道:‘你不曾见夜间那火,光腾万里,亮透三天,且休説二十里,就是二百里也照见了。’”
(5).指 清 代皇子及诸王公读书的前、中、后三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世称上斋曰三天,盖由从前列圣每岁驻蹕 澄清园 ,诸王公即读书园庐,其地为殿三层,皆有 世宗 皇帝御书匾额,前曰‘前垂天貺’,谓之前天;中曰‘中天景物’,谓之中天;后曰‘后天不老’,谓之后天,统谓之三天。”
《國語辭典》:侍读(侍讀)  拼音:shì dú
职官名。主掌教授诸王经书。南北朝、唐、宋诸王府,有侍读、侍讲的官吏。唐有侍读、侍讲等学士。宋、元、明有翰林侍读学士及侍读。清翰林院、内阁,亦有侍读学士及侍读等官。
《漢語大詞典》:三天
(1).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学说,有浑天、宣夜、盖天三家,称为“三天”。宋书·律历志序:“《天文》虽为该举,而不言天形,致使三天之説,纷然莫辨。”详“ 宣夜 ”。
(2).道教称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为三天。汉武帝内传:“是三天上元之官,统领十万。”海内十洲记·方丈洲:“ 方丈洲 在 东海 中心……有金玉琉璃之宫,三天司命所治之处。”云笈七籤卷八:“三天者,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也。”
(3).佛教称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三天。 唐 李白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诗:“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 王琦 注:“三天,谓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也。” 明 何景明 《咏天宁寺塔》诗:“镜现三天象,珠含四日光。”
(4).泛指天空。《西游记》第十六回:“ 行者 道:‘你不曾见夜间那火,光腾万里,亮透三天,且休説二十里,就是二百里也照见了。’”
(5).指 清 代皇子及诸王公读书的前、中、后三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世称上斋曰三天,盖由从前列圣每岁驻蹕 澄清园 ,诸王公即读书园庐,其地为殿三层,皆有 世宗 皇帝御书匾额,前曰‘前垂天貺’,谓之前天;中曰‘中天景物’,谓之中天;后曰‘后天不老’,谓之后天,统谓之三天。”
《漢語大詞典》:宣夜
(1).我国古代三种宇宙学说之一。主张天无一定形状,也非物质造成,其高远无止境,日月星辰飘浮空中,动和静都依靠“气”。见晋书·天文志书·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齐七政” 唐 孔颖达 疏:“ 蔡邕 《天文志》曰:言天体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浑天。宣夜絶无师説…… 虞喜 云:宣,明也;夜,幽也。幽明之数,其术兼之,故曰宣夜。” 唐 杨炯 《浑天赋》:“客有为宣夜之学,喟然而言曰:旁望万里之横山,而皆青翠;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皆黝黑。”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测天三家以外诸说:“测天者,宣夜、浑天、昕天三家,人皆知之。”
(2).借称测天之学。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己:“ 杨盈川 , 显庆 五年待制宏文馆,时年方十一, 上元 三年制举,始补校书郎,尤最深於宣夜之学。”
(3).指司天之官夜间宣报时辰星象等。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挈壶宣夜,辩气朔於灵臺;书笏珥彤,纪言事於仙室。”挈壶氏,指司天之官。
《漢語大詞典》:青盖(青蓋)
(1).青色的车盖。 汉 制用于皇太子、皇子所乘之车。后汉书·舆服志上:“皇太子、皇子皆安车,朱班轮,青盖。”晋书·舆服志:“﹝天子之法车﹞青盖,黄为里,谓之黄屋。” 宋 范成大 《归州竹枝歌》之二:“竹篱茅舍作晚市,青盖黄旗称使君。” 清 蒋士铨 《香祖楼·觞芰》:“云锦天机倩谁裁,贪看红粧青盖。”
(2).借指帝王。 汉 阮瑀 《琴歌》:“青盖巡九州,在东西人怨。”文选·陆倕〈石阙铭〉:“青盖南洎,黄旗东指。” 李善 注:“言帝祚南迁。” 清 顾炎武 《太平》诗:“云拥白龙来戍垒,日随青盖落江津。” 王蘧常 汇注:“此言 弘光 之槛送 北京 也。”
(3). 宋 制,宰相仪仗张青色伞盖。 宋 苏轼 《召还至都门先寄子由》诗:“已飞青盖在河梁,定餉黄封兼赐名。” 施元之 注:“文选·古诗:‘飞盖何翩翩。’按,国朝故事,宰相执政,许张青盖。” 清 赵执信 《甿入城行》诗:“银鐺杻械从青盖,狼顾狐嘷怖杀人。”
(4).色青而形如伞盖的植物顶部。 晋 葛洪 抱朴子·内篇佚文:“人芝生名山之阴,青盖白茎。” 唐 杜甫 《柟树为风雨所拔叹》诗:“沧波老树性所爱,浦上童童一青盖。”
(5).特指荷叶。 宋 范成大 《新津道中》诗:“曲沼擎青盖,新畦艺緑针。” 宋 姜夔 《念奴娇》词:“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
《國語辭典》:赐告(賜告)  拼音:sì gào
1.皇帝给假休息或养病。《汉书。卷五○。汲黯传》:「黯多病,病且满三日,上常赐告者数,终不瘉。」
2.请人告知的敬辞。如:「倘有消息,乞请赐告。」
《國語辭典》:园寝(園寢)  拼音:yuán qǐn
1.建于帝王茔墓的庙寝。《续汉书志。第九。祭祀志下》:「古不墓祭,汉诸陵皆有园寝,承秦所为也。」《文选。张载。七哀诗二首之一》:「园寝化为墟,周墉无遗堵。」
2.清代指皇妃及皇子等的墓穴所在地。见《清会典。卷四二。礼部。祠祭清吏司四》:「景陵皇贵妃园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