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40,分323页显示  上一页  99  100  101  102  103  105  106  107  10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辍朝
日表
天诏
宠异
日毂
御衣
制使
过马
内制
龙衣
宠赐
视学
大麓
御厨
瑶图
《漢語大詞典》:辍朝(輟朝)
(1).停止朝议。礼记·曲礼下:“輟朝而顾,不有异事,必有异虑,故輟朝而顾,君子谓之固。” 郑玄 注:“心不正,志不在君。輟,犹止也。” 孔颖达 疏:“臣於朝矜庄儼恪,视不流目。若忽止朝而迴顾,此若非见异事,则心有异虑也,此由不先习也。”
(2).皇帝停止临朝听政。旧唐书·文宗纪论:“故事,天子隻日视事,帝谓宰辅曰:‘朕欲与卿等每日相见,其輟朝、放朝,用双日可也。’”《东周列国志》第一回:“﹝ 宣王 ﹞遂得一恍惚之疾,语言无次,事多遗忘,每每輟朝。”
《國語辭典》:日表  拼音:rì biǎo
1.在日月之外。比喻极远的地方。《宋书。卷二九。符瑞志下》:「日表地外,改服请教。」
2.日影。《续汉书志。第一。律历志上》:「以比日表,以管万事。」
3.帝王的仪表。《宋史。卷一四一。乐志十六》:「仰瞻日表映朱纮,环佩更锵鸣。」
《漢語大詞典》:天诏(天詔)
皇帝的诏命。 唐 韦应物 《送常侍御却使西蕃》诗:“归奏圣朝行万里,却衔天詔报蕃臣。” 唐 李嘉祐 《送袁员外宣慰劝农毕赴洪州使院》诗:“气迎天詔喜,恩发土膏春。”
分類:诏命帝王
《國語辭典》:宠异(寵異)  拼音:chǒng yì
异于众人的恩宠与重视。《汉书。卷七二。王吉传》:「上以其言迂阔,不甚宠异也。」《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老臣过受师傅之任,数蒙宠异之恩,岂敢爱惜垂没之年,而不尽其慺慺之心哉!」
《漢語大詞典》:日毂(日轂)
太阳。 宋 范成大 《丙戌闰七月九日与王必大登姑苏台避暑》诗:“炎官扶日轂,辉赫不停运。” 元 柳贯 《次韵鲁恭政观潮》之一:“日轂行天沦左界,地机激水出东溟。”亦指帝王的车驾。 宋 华镇 《次韵和曹公衡山行》:“拂掠朱鸞毛羽轻,朗听日轂声鍧鍧。”参见“ 日轮 ”。
《國語辭典》:日轮(日輪)  拼音:rì lún
太阳形圆,运行不止,有如车轮,故称太阳为「日轮」。北周。庾信镜赋〉:「天河渐没,日轮将起。」明。陆世廉《西台记》第一出:「日轮谁复更挥戈,怕听军前尽楚歌。」
《漢語大詞典》:御衣
帝王所着的衣服。后汉书·丁鸿传:“ 永平 十年詔徵, 鸿 至即召见,説《文侯之命篇》,赐御衣及綬。” 唐 李峤 《春日游苑喜雨应诏》诗:“密雨迎仙步,低雨拂御衣。” 唐 王建 《赠王枢密》诗:“脱下御衣偏得著,进来龙马每教骑。”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五年:“始命太僕卿 冯延鲁 、卫尉少卿 钟謨 使於 唐 ,赐以御衣、玉带等及犒军帛十万。”
《漢語大詞典》:制使
(1).制约。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通国身:“精积於其本,则血气相承受;贤积於其主,则上下相制使。” 宋 叶适 《新书》:“以后衝前,以新改旧,凡朝廷上下之所恃以相维持、相制使者,奉行此书而已。”
(2).皇帝派遣的使者。 唐 韩愈 《王公神道碑铭》:“制使出巡,人填道迎,显公德。”参阅《唐律疏议》卷十。
(3). 宋 代殿前司所属下级军职。《水浒传》第十二回:“﹝ 杨志 ﹞年纪小时,曾应过武举,做到殿司制使官。 道君 因盖 万岁山 ,差一般十个制使去 太湖 边搬运花石纲。”
《漢語大詞典》:过马(過馬)
指皇帝乘骑,由宦官备马并牵来交献。 唐 韩偓 《苑中》诗:“外使调鹰初得按,中官过马不教嘶。”自注:“上每乘马,必阉官驭以进,谓之过马。既乘之,而后蹀躞嘶鸣。” 蒋礼鸿 曰:“‘过马’的‘过’应该就是交献的意思。”参阅《敦煌变文字义通释·过》
《漢語大詞典》:内制
(1). 唐 宋 时称由翰林学士所掌的皇帝诏令为“内制”。 唐 初,中书省设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命,无内外制之分。至 玄宗 开元 二十六年,始置翰林学士,掌内制;中书舍人只掌外制。 唐 朱庆余 《上翰林蒋防舍人》诗:“清重可过知内制,从前礼絶外庭人。”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五:“至 唐 置翰林学士,以文章侍从,而本朝因之。翰林学士司麻制批答等为内制,中书舍人六员分房行词为外制云。” 清 赵翼 《寄芷堂》诗之一:“视草久高 唐 内制,论文恰到 汉 《西京》。”
(2).翰林学士的别称。 宋 赵昇 朝野类要·称谓:“翰林学士官谓之内制,掌王言、大制誥、詔令、赦文之类。”
《漢語大詞典》:龙衣(龍衣)
(1).天子的袍服。 唐 卢照邻 《登封大酺歌》之二:“日观仙云随凤輦,天门瑞雪照龙衣。” 明 徐渭 《凯歌二首赠参将戚公》之一:“战罢亲看海日晞,大酋流血湿龙衣。”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太监安得海伏法:“有 安 姓太监……声势煊赫,自称奉旨差遣,织办龙衣。”
(2).喻指盖屋的茅草。 清 黄遵宪 《武清道中作》诗:“龙衣将瓦覆,牛矢压墙高。” 钱仲联 笺注:“ 冯贄 云仙杂记:‘ 饶子卿 隐 庐山 康王谷 ,无瓦屋,代以茅茨。每年一易茅,谓之屋龙更衣。’”
《漢語大詞典》:宠赐(寵賜)
帝王的恩赐。三国志·吴志·士燮传:“时贡马凡数百匹。 权 輒为书,厚加宠赐,以答慰之。”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旌表》:“斯三人者,朕甚嘉之…… 唐 虞 三代,诚可追配,是用宠赐,以彰孝义。”
分類:帝王恩赐
《國語辭典》:视学(視學)  拼音:shì xué
1.天子亲往国学,行释奠养老的礼仪。《礼记。文王世子》:「天子视学,大昕鼓徵,所以警众也。……适东序,释奠于先老,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
2.视察学校,考量学业。《礼记。学记》:「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清。方苞〈左忠毅公轶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3.职官名。清置,考察学务的官员。现已改为督学,由教育行政机关设置。
《漢語大詞典》:大麓
犹总领,谓领录天子之事。书·舜典:“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 孔 传:“麓,録也。纳 舜 使大録万机之政,阴阳和,风雨时,各以其节,不有迷错愆伏。”后汉书·百官志一“太尉,公一人” 刘昭 注引 汉 桓谭 新论曰:“昔 尧 试於大麓者,领録天子事,如今尚书矣。”一说为广大的山林。《淮南子·泰族训》:“既入大麓,烈风雷雨而不迷。” 高诱 注:“林属於山曰麓。 尧 使 舜 入林麓之中,遭大风雨不迷也。”
分類:总领帝王
《國語辭典》:御厨(御廚)  拼音:yù chú
称供给皇帝饮食的厨房或厨师。《旧五代史。卷三六。唐书。明宗本纪二》:「后宫内职量留一百人,……御厨五十人,其馀任从所适。」唐。杜甫丽人行〉:「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漢語大詞典》:瑶图(瑶圖)
(1).图籍;版图。 南朝 齐 王融 《赠族叔卫军俭》诗:“极睇金策,具览瑶图。” 唐 储光羲 《敬酬陈掾秋夜有赠》诗:“ 武皇 授瑶图,爵土封其新。”《宋史·乐志十四》:“永翼瑶图,亿万 尧 春。”
(2).指帝王世系;帝王族谱。 宋 柳永 《送征衣》词:“瑶图纘庆,玉叶腾芳。” 清 龚自珍 《皇朝硕辅颂》序:“若夫璿牒亲藩,瑶图上爵,同姓大功,逾 朱虚 、 东牟 之至亲; 文 子 武 弟,有 周公 、 康叔 之明德。”
(3).精美的图像。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九:“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旧唐书·音乐志三:“紺筵分彩,瑶图吐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