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40,分323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礼乐
祖宗
君臣
元年
君王
凤凰
社稷
宰相
春水
远近
聪明
周公
天意
登楼
起居
《國語辭典》:礼乐(禮樂)  拼音:lǐ yuè
礼与乐。礼乃行为道德的规范,而乐能调和性情、移风易俗,二者皆可用以教化人民,治理国家。《礼记。礼器》:「礼也者,反其所自生;乐也者,乐其所自成。是故先王之制礼也以节事,脩乐以道志,故观其礼乐而治乱可知也。」《梁书。卷三五。列传。萧子恪》:「伏以圣旨所定乐论钟律纬绪,文思深微。命世一出,方悬日月,不刊之典,礼乐之教,致治所成。」
《國語辭典》:祖宗  拼音:zǔ zōng
1.始祖或历代先祖。《汉书。卷八。宣帝纪》:「功光祖宗,业垂后嗣,可谓中兴。」《三国演义》第四回:「吾祖宗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与禽兽何异?」
2.泛指尊者。《红楼梦》第五四回:「老祖宗且让这二位亲戚吃一杯酒,看两出戏之后,再从逐朝话言掰起如何?」
《國語辭典》:君臣  拼音:jūn chén
君王和臣子。《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若乃一旦进玺,君臣易位,则崔子所不与,魏武所不容。」《三国演义》第三回:「崔毅引贡见帝,君臣痛哭。」
《國語辭典》:君臣佐使  拼音:jūn chén zuǒ shǐ
中医配制药方的方法。用于主治的称「君」,辅治的称「臣」,相反而相助的称「佐」,引导及调和的称「使」。
《國語辭典》:元年  拼音:yuán nián
1.中国旧日以人君即位的第一年、或改元的第一年为元年。《公羊传。隐公元》:「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
2.以建国的第一年为元年。如:「民国元年」。
3.因纪念教祖而定。如基督教以耶稣降生的那一年为元年,佛教以佛去世的那一年为元年,回教以穆罕默德出奔的那一年为元年。
《國語辭典》:君王  拼音:jūn wáng
封建时代世袭体制的王国对统治者的尊称。《左传。文公元年》:「江芊怒曰:『呼!役夫,宜君王之欲杀女而立职也。』」《文选。江淹。恨赋》:「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
《國語辭典》:凤凰(鳳凰)  拼音:fèng huáng
1.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称为「凤」,雌的称为「凰」,为象徵祥瑞的鸟。也称为「丹鸟」、「火鸟」、「鶤鸡」。
2.县名。位于湖南省境之西,麻阳县西北,西南有凤凰山,旧为厅。
《國語辭典》:社稷  拼音:shè jì
本指土神和谷神。《书经。太甲上》:「社稷宗庙,罔不祇肃。」《三国演义》第三回:「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因社稷为帝王所祭拜,后用来泛称国家。《礼记。檀弓下》:「能执干戈以卫社稷,虽欲勿殇也,不亦可乎?」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一四出:「食人之禄,当分人之忧,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國語辭典》:宰相  拼音:zǎi xiàng
职官名。中国君主时代君主的最高幕僚,为百官之长,历代名称不同。如秦汉的丞相、相国、三公,唐宋的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及同平章事。也称为「宰辅」。
《國語辭典》:春水  拼音:chūn shuǐ
春天江水上涨,比喻水盛。唐。杜甫 客至诗:「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國語辭典》:远近(遠近)  拼音:yuǎn jìn
1.距离的长短。《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训经宣达,远近必理,咸承圣志。」《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又木生连理,远近奇之,多往观焉。」
2.关系的亲疏。如:「亲戚有远近」。
3.中医上指病之在上者为近,在下者为远。
《國語辭典》:聪明(聰明)  拼音:cōng míng
1.耳目敏捷。如:「那老翁年逾七旬,仍是耳目聪明,真是令人羡慕。」
2.天资灵敏,理解力高,心思细巧。《三国演义》第三回:「今上虽幼,聪明仁智,并无分毫过失。」《红楼梦》第五回:「惟嫡孙宝玉一人,秉性乖张,生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
《國語辭典》:周公  拼音:zhōu gōng
人名。(?~西元前1105)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辅佐武王伐纣,封于鲁。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东征平定三叔之乱,灭五十国,奠定东南,归而制礼作乐,天下大治。也称为「姬旦」、「周旦」。
《國語辭典》:天意  拼音:tiān yì
1.上天的意旨。《汉书。卷二二。礼乐志》:「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务德教而省刑罚。」《红楼梦》第九○回:「这样看起来,人心天意,他们两个竟是天配的了。」
2.帝王的心意。唐。杜甫送从弟亚赴河西判官〉诗:「诏书引上殿,奋舌动天意。」唐。刘肃《大唐新语。卷一。匡赞》:「昌宗乃乘间屡言之。几一岁,则天意乃易。」
《國語辭典》:登楼(登樓)  拼音:dēng lóu
上楼。明。凌濛初《红拂记》第四出:「俺这里吹箫刚入市,他那边发箧早登楼。」《文明小史》第一六回:「朝南走到大观楼底下,认得是爿茶馆,遂即迈步登楼。」
《漢語大詞典》:登楼赋(登樓賦)
赋篇名。 汉 末 王粲 作。文选·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 刘良 注引魏志:“ 王粲 , 山阳 高平 人也。少而聪惠有大才,仕为侍中。时 董卓 作乱, 仲宣 避难 荆州 ,依 刘表 ,遂登 江陵 城楼,因怀旧而有此作,述其进退危惧之情也。”旧时常作为文人思乡、怀才不遇的典故。 唐 刘沧 《汶阳客舍》诗:“思乡每读《登楼赋》,对月空吟《叩角歌》。” 元 曹之谦 《送王仲通》诗:“怀乡不作《登楼赋》,佐府真为入幕宾。” 清 赵翼 《寄答老友庄似撰》诗:“游踪 王粲 《登楼赋》,近局 陶公 漉酒巾。”
《國語辭典》:起居  拼音:qǐ jū
1.泛指日常生活。《书经。囧命》:「出入起居,罔有不钦。」《汉书。卷一一。哀帝纪》:「臣愿且得留国邸,旦夕奉问起居。」也作「兴寝」。
2.向尊长问候、请安。唐。杜甫 奉送蜀州柏二别驾将中丞命赴江陵起居卫尚书太夫人因示从弟行军司诗:「迁转五州防御使,起居八座太夫人。」《三国演义》第二○回:「当献帝驰马到许田,刘玄德起居道傍。」
《國語辭典》:起居注  拼音:qǐ jū zhù
中国古代帝王的言行录。以唐宋的记注最为详备,为修史的重要依据;元明以后,制度虽存,而记载渐趋简单,价值大不如前。如汉武帝有〈禁中起居注〉、东汉马皇后撰有〈明帝起居注〉等。
《漢語大詞典》:起居舍人
职官名。主修《起居注》。 隋 置, 唐 宋 沿置之。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 煬帝 以为古有内史、外史,今既有著作,宜立起居。遂置起居舍人二员,职隶中书省。”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起居舍人 韦綬 ,以心疾废。” 蔡东藩 《唐史通俗演义》第八回:“﹝ 竇建德 ﹞授 魏徵 起居舍人。”亦省称“ 起居 ”。 宋 秦观 《送钱秀才序》:“ 节 , 吴越 文穆王 之苗裔,翰林之孙,起居之子,倜儻好事,有父祖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