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65,分351页显示  上一页  237  238  239  240  241  243  244  245  24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神胄
社稷坛
钦命
寝庭
起奏
绕殿雷
穷宠
通天冠
彤卢
庭会
往号
王柄
王旌
誓券
祀贡
《漢語大詞典》:神胄
帝王后裔的美称。 明 许承钦 《汉光武生处》诗:“ 铜马 悬弧日, 昭阳 灭火秋;蹶兴同草泽,神胄自炎 刘 。” 姚华 《曲海一勺·明诗》:“嗟乎!世之夷视曲也久矣!舆儓虽贱,同祖 轩辕 ,皇皇神胄,本原非诬。”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五章第四节引《宣布满清皇室罪状檄》:“况復 黄 炎 神胄,忍堕狱城。爰举国民义兵,歼除大盗。”
《漢語大詞典》:社稷坛(社稷壇)
(1).旧时帝王祭土神谷神之所。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三年:“﹝帝欲祀南郊,﹞於是始筑圜丘社稷坛,作太庙於 大梁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辛酉工赈:“上减膳撤乐,步祷社稷坛祈晴。”
(2).今 北京市 有社稷坛古迹,在 天安门 西侧 中山公园 内。
《國語辭典》:钦命(欽命)  拼音:qīn mìng
皇帝的命令。如:「钦命大臣」、「钦命在身」。
分類:诏命帝王
《漢語大詞典》:寝庭(寢庭)
(1).路寝外的庭院。左传·成公六年:“ 韩献子 将新中军,且为僕大夫。公揖而入, 献子 从。公立於寝庭。” 杨伯峻 注:“寝庭,路寝外庭院。”
(2).指帝王卧室外的庭院。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五年:“卫士 崔卿 、 刁文懿 惮於行役,冀上惊而止,乃夜射行宫,矢及寝庭者五;皆以大逆论。”
《漢語大詞典》:起奏
向皇帝上奏本。《水浒传》第五九回:“便叫本州推官,动文书申达中书省起奏。都做‘ 宋江 先在途中,劫了御香、吊掛,因此赚知府到庙,杀害性命’。”《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特为起奏一本,将 蔡武 被祸事情,备细达於圣聪。”《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军官有逃得命的,跟着 傅总兵 到都堂府来商议,再欲起奏,另自添遣兵将。”
《漢語大詞典》:绕殿雷(繞殿雷)
(1). 宋 代大朝会时,廷下禁卫高声山呼,响声如雷,称为“绕殿雷”。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元旦大朝会:“宰执百僚听召宣,领班蹈舞,皆称寿再拜,声传折槛边。禁卫人高声嵩呼,声甚震,名谓‘绕殿雷’。”
(2).科举时代,进士录取后,皇帝召见,按甲第唱名传呼,称“臚传”,亦称“ 绕殿雷 ”。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登第·卫士传名:“进士在 集英殿 唱第日,皇帝临轩,宰臣进一甲三名卷子,读于御案前。读毕,宰臣拆视姓名,则曰某人,由是阁门承之,以传於阶下,卫士凡六七人,皆齐声传其名而呼之,谓之‘臚传’,亦谓之‘绕殿雷’。”
(3).琵琶的别名。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 冯道 之子能弹琵琶,以皮为絃。 世宗 令弹,深善之,因号琵琶为‘绕殿雷’。”
《漢語大詞典》:穷宠(窮寵)
(1).犹极贵。亦借指帝王或帝位。《淮南子·精神训》:“视至尊穷宠,犹行客也。” 高诱 注:“至尊谓帝王也,故曰穷宠也。”文选·扬雄〈剧秦美新〉:“乃奉若天命,穷宠极崇。” 吕向 注:“穷宠极崇,谓至尊之位也。”
(2).极端骄纵。文选·张衡〈东都赋〉:“好殫物以穷宠,忽下判而生忧也。” 薛综 注:“宠,骄也。” 吕向 注:“言尽人财以恣其骄,不悟人叛己而取忧患。”
《國語辭典》:通天冠  拼音:tōng tiān guān
旧时天子戴的一种帽子,创始于秦,至清废除。通常天子在郊祀和宗庙中所佩戴。其冠高九寸,正竖,顶向后稍斜,然后直下,铁制的卷梁上有展筒──筒状而作伸展状,且通天冠的额部有金博山──是用黄金制成山岳形的片状饰物,乃是仿照博山炉所做,其作用是企求与神仙相通的一种心理。通天冠与帝王的另一种礼冠「冕」,本来各为一物,互不相关,但是从南北朝以后的冕,往往由通天冠加延而成,称为「通冠平冕」,顶上的那块延,正好与天平,因此也称为「平天冠」、「平天冕」、「平顶冠」。
《漢語大詞典》:彤卢(彤盧)
彤弓和卢弓。古代天子用以赏有功的诸侯或大臣。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投彤卢而不弯,非繁弱之不劲也,坐莫赏焉。”
《漢語大詞典》:庭会(庭會)
犹朝会。谒见天子。后汉书·南匈奴传:“﹝ 比 ﹞遂内怀猜惧,庭会稀阔。”
《漢語大詞典》:往号(往號)
指往古帝王的称号。文选·扬雄〈长杨赋〉:“延光于将来,比荣乎往号。” 李善 注:“ 张晏 曰:‘往号,三五也。’ 李轨 《法言》注曰:‘五帝三王,延光至今不絶也。’”
《漢語大詞典》:王柄
亦作“ 王枋 ”。 帝王的权柄。后汉书·皇后纪论:“ 建光 之后,王柄有归。” 李贤 注:“ 太后 建光 之中崩,归政 安帝 。” 宋 王圭 《金吾卫上将军除边镇节度使制》:“王柄之驭羣臣,实先乎詔爵。” 清 龚自珍 《古史钩沉论二》:“不使王枋弛,不使诸侯骄上。”
分類:帝王权柄
《漢語大詞典》:王旌
周 天子车上的旌旗。左传·昭公七年:“ 楚子 之为令尹也,为王旌以田。” 杜预 注:“析羽为旌,王旌游至於軫。”周礼·夏官·司勋“凡有功者,铭书於王之大常” 汉 郑玄 注:“铭之言名也。生则书于王旌,以识其人与其功也。” 贾公彦 疏:“王旌车上建之。”
《漢語大詞典》:誓券
天子颁赐功臣世代享受某种特权的文书。金史·海陵纪:“甲子,誓太祖庙,召 秉德 、 辩 、 乌带 、 忽土 、 阿里出虎 、 兴国 六人赐誓券。”元史·木华黎传:“丁丑八月,詔封太师、国王、都行省承制行事,赐誓券、黄金印曰:‘子孙传国,世世不絶。’”参见“ 铁券 ”。
《國語辭典》:铁券(鐵券)  拼音:tiě quàn
古代颁赐功臣之物,以铁制成,形如瓦,为其记功免罪的依据。谈徵。物部。铁券:「汉书高祖记丹书铁契。按:铁券如半破木甑,有四孔,穿绦刻文字于上,陷金是也。此封列侯誓书镌免死及俸禄之数于面。形如瓦,一藏内府,一授本爵。」
《漢語大詞典》:祀贡(祀貢)
诸侯向帝王入贡的祭品。古代九贡之一。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贡致邦国之用,一曰祀贡。”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祀贡,牺牲包茅之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