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65,分351页显示  上一页  241  242  243  244  245  247  248  249  25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臧仆
赵官家
贵宫
贵习
闺行
宫判
国畿
韩寿香
凤袄
方畿
干德
乾罗
见驾
加冕
节献
《漢語大詞典》:臧仆(臧僕)
谓精选和训练驾御帝王所乘五辂的役夫,使皆善其事。周礼·夏官·校人:“秋祭马社,臧僕。”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臧僕,谓简练驭者,令皆善也。’ 玄 谓:僕,驭五路之僕。” 孙诒让 正义:“ 先郑 释为驭者,嫌与下讲驭夫无别,故 后郑 补释之,凡五驭通称僕。”后泛指训练御者。 唐 张说 《陇右监校颂德碑》:“攻驹教駣,讲驭臧僕,刻之剔之,羈之策之,就其才也。”
《漢語大詞典》:赵官家(趙官家)
(1).指 宋 代 赵 姓皇帝。《水浒传》第十九回:“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 赵官家 。”
(2).特指 宋太祖 赵匡胤 。 明 冯梦龙 《量江记·月夜量江》:“俺想 赵官家 是箇英主兴邦, 曹枢密 是箇上将开疆。”
《漢語大詞典》:贵宫(貴宫)
天子、诸侯处理政事的宫室。礼记·文王世子:“公若有出疆之政,庶子以公族之无事者守於公宫,正室守大庙,诸父守贵宫贵室,诸子守下宫下室。” 郑玄 注:“谓守路寝。” 孔颖达 疏:“此贵宫贵室,既非大庙,又非下宫下室,唯当路寝也。指其院宇谓之宫,指其所居之处谓之室。尔雅云:‘宫谓之室,室谓之宫。’此贵宫贵室,总据路寝。”
《漢語大詞典》:贵习(貴習)
皇帝的戚属和亲幸的人。语本礼记·月令:“﹝仲冬之月﹞虽有贵戚近习,毋有不禁。” 郑玄 注:“贵戚,谓姑姊妹之属;近习,天子所亲幸者。” 明 何景明 《送侯汝立守东昌序》:“然殉节弗折,树名以自著者,贫贱之士多有之,而贵习厚享者弗与也。”
《漢語大詞典》:闺行(閨行)
指君主在宫中的行为。 唐 李濬 松窗杂录:“臣闻起居注必记天子言动,臣恐左右史不得天子闺行极庶人之礼,无以光示万代。”
《漢語大詞典》:宫判
指古代天子与卿大夫的悬乐制度。《文选·任昉〈天监三年策秀才文〉》:“採三王之礼,冠履粗分;因六代之乐,宫判始辨。” 李善 注引周礼:“王宫悬,诸侯轩悬,卿大夫判悬,士植悬。”参见“ 宫县 ”。
《漢語大詞典》:宫县(宫縣)
古代钟磬等乐器悬挂在架上,其形制因用乐者身份地位不同而有别。帝王悬挂四面,象征宫室四面的墙壁,故名“宫县”。县,“ 悬 ”的古字。周礼·春官·小胥:“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宫县,四面县,轩县去其一面,判县又去其一面,特县又去其一面。四面象宫室,四面有墙,故谓之宫县。”宋书·乐志一:“ 大明 中,即以宫县合和《鞞》《拂》,节数虽会,虑乖雅体。” 清 姚鼐 《奉答朱竹君用前韵见赠》:“浆酒藿肉独鄙夷,金奏宫县羞啽哢。” 谭献 《〈明诗录〉序》:“独其为诗,三百年间,作者蔚然云兴,噍杀淫哇之响,一见於 宣德 、 景泰 ,而玉振於 弘正 ,再出於 启禎 之间,而宫县之音不絶。”
《漢語大詞典》:国畿(國畿)
即王畿。我国古代天子都城附近的地方。周礼·夏官·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施邦国之政职,方千里曰国畿,其外方五百里曰侯畿。” 贾公彦 疏:“云方千里曰国畿者,此据王畿内千里而言,非九畿之畿,但九畿以此国畿为本,向外每五百里加为一畿也。” 清 方苞 《读二南》:“ 殷商 国畿而外,皆 周 之宇下,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也。”
《漢語大詞典》:韩寿香(韓壽香)
晋 贾充 女 午 与 韩寿 私通,并把皇帝赐其父之外域异香赠 寿 。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惑溺》。后因以“韩寿香”指异香或男女定情之物。 唐 史凤 《传香枕》诗:“ 韩寿 香从何处传,枕边芳馥恋嬋娟。” 唐 刘禹锡 《秦娘歌》:“ 秦嘉 镜有前时结, 韩寿 香销故篋衣。”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 张郎 倘得相亲傍,乍相逢厌见 何郎 粉,看邂逅偷将 韩寿 香。”亦省作“ 韩香 ”。 宋 周邦彦 《风流子》词:“问甚时説与,佳音密耗,寄将 秦 镜,偷换 韩 香。” 明 秦楼外史 《男王后》第三折:“你本琼岛仙郎,错做金宫艷质,如今幸亲 何 粉,敢惜 韩 香。”参见“ 韩寿偷香 ”。
《國語辭典》:韩寿偷香(韓壽偷香)  拼音:hán shòu tōu xiāng
晋韩寿与大臣贾充之女贾午私通,贾午以晋武帝赐贾充的外国奇香偷赠韩寿的故事。见《晋书。卷四○。贾充传》。后用来比喻男女暗中通情。明。沈鲸《双珠记》第一一出:「不但偷铃,韩寿偷香,方法也是我教他的。」也作「韩寿分香」。
《漢語大詞典》:凤袄(鳳襖)
绣有凤凰花饰的绸袄。为古代妇女受皇帝赐封所穿。红楼梦第五回:“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漢語大詞典》:方畿
古指天子领属的方千里之地。后泛称境内。《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方畿之内,简练之臣,皆垂头搨翼,莫所凭恃。” 张铣 注:“天子境内千里曰畿内。”《宋书·文帝纪》:“郡守赋政方畿,县宰亲民之主,宜思奬训,导以良规。”
《漢語大詞典》:干德
1.天德;上天的恩泽。
2.帝王之德。
3.刚健之德。
《漢語大詞典》:乾罗(乾羅)
天网。比喻帝王广收人才的措施。 南朝 宋 鲍照 《拜侍郎上疏》:“安此定命,忝彼公朝。不悟乾罗广收,圆明兼览,雕瓠饰笙,备 云和 之品;潢污流藻,充金鼎之实。”
《國語辭典》:见驾(見駕)  拼音:jiàn jià
晋见皇上。《西游记》第一二回:「那法司正聚众登坛,讽经诵偈,一闻有旨,随下坛整衣,与魏徵同往见驾。」《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后来高宗南渡称帝,改号建炎。四年,忽有一女子诣阙自陈,称是柔福公主,自虏中逃归,特来见驾。」
《國語辭典》:加冕  拼音:jiā miǎn
欧洲某些国家君主即位时所行的加冠礼。始于东罗马帝国利奥一世即位,由君士坦丁大主教为其加冕。此后各国每援其例,但仪式繁简不同。
《國語辭典》:加冠  拼音:jiā guān
1.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之礼,以示成年。汉。刘向《说苑。卷一九。脩文》:「君子始冠,必祝成礼,加冠以属其心。」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戴帽子。北齐。刘昼《刘子。卷二。慎独》:「人之须善,犹首之须冠,足之待履。首不加冠,是越类也;行不蹑履,是夷民也。」
《漢語大詞典》:节献(節獻)
逢节日向帝王敬献贡物。 唐 刘禹锡 《贺赦表》:“停藩方节献之礼,以惠疲人;回榷管餘羡之财,以资京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