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40,分323页显示  上一页  65  66  67  68  69  71  72  73  7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仲父
天位
专制
阳德
上奏
高庙
天咫
宝训
交章
袍笏
帝图
大祀
朝觐
郊丘
古乐
《國語辭典》:仲父  拼音:zhòng fǔ
1.称谓。古称父亲的大弟。
2.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故称为「仲父」。
3.齐桓公对管仲的尊称。《荀子。仲尼》:「倓然见管仲之能足以托国也……遂立以为仲父。」
4.秦始皇对吕不韦的尊称。《史记。卷八五。吕不韦传》:「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5.晋人对王导的尊称。《晋书。卷六五。王导传》:「时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导为政务在清静,每劝克己励节……朝野倾心,号为仲父。」
《國語辭典》:天位  拼音:tiān wèi
1.天的位置。《礼记。礼运》:「故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
2.帝位、王位。《诗经。大雅。大明》:「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三国演义》第八○回:「丕从之,令王朗作表,自称德薄,请别求大贤以嗣天位。」
《國語辭典》:专制(專制)  拼音:zhuān zhì
凭一己之意,独断行事,操纵一切。《淮南子。氾论》:「周公事文王也,行无专制,事无由己。」《汉书。卷四。文帝纪》:「夫以吕太后之严,立诸吕为三王,擅权专制,然而太尉以一节入北军,一呼士皆袒左,为刘氏,畔诸吕,卒以灭之。」也作「颛制」。
《國語辭典》:阳德(陽德)  拼音:yáng dé
1.阳气、生长万物之气。《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天产作阴德,以中礼防之,以地产作阳德,以和乐防之。」《新唐书。卷三四。五行志一》:「阳德衰则阴气胜,故常雨。」
2.月中德神。清。允禄等撰《钦定协纪辨方书。卷六。义例四。阳德》:「阳德者,月中德神也。所值之日,宜交易、开市、结亲姻。」
《漢語大詞典》:上奏
向君主进言,上书。 汉 刘向 说苑·指武:“ 建 已有成奏在其怀,遂上奏以闻。” 宋 司马光 《辞修起居注第五状》:“臣四曾上奏,乞更择人。”
《漢語大詞典》:高庙(高廟)
(1).死后庙号为“高”的君主。具体所指随文而定。(1)指 汉高祖 刘邦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文帝 从 霸陵 上,欲西驰下峻阪。 袁盎 骑,并车擥轡。上曰:‘将军怯邪?’ 盎 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柰 高庙 、太后何?’”(2)指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 (年号 乾隆 )。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六:“ 杭州 徐文穆 公,本为国朝贤相, 乾隆 九年,引疾去位。 高庙 赐诗,以宠其行云。” 康有为 《将至桂林望诸石峰》诗:“ 倪迂 狮林 少奥诡, 高庙 叹慕力追摹。” 陈迩冬 等注:“ 高庙 指 清高宗 ( 乾隆帝 ,名 弘历 。)”
(2).宗庙。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光武 建武 二年正月﹞壬子,起高庙,建社稷於 洛阳 ,立郊兆于城南。” 李贤 注:“ 光武 都 洛阳 ,乃合 高祖 以下至 平帝 为一庙,藏十一帝主於其中。”
《漢語大詞典》:天咫
(1).国语·楚语上:“是知天咫,安知民则?” 韦昭 注:“咫,言少也,此言少知天道耳,何知治民之法。”因以指天道。 清 钱谦益 《建文年谱序》:“而 赵君 之为斯谱,本天咫,述民彝,备国故,搜遗忠。”
(2).《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 杜预 注:“言天鉴察不远,威严常在颜面之前。八寸曰咫。”后因以“天咫”为帝王所居之地。如 震钧 撰有天咫偶闻,述有关 北京 之事。
《漢語大詞典》:宝训(寶訓)
(1).皇帝的言论诏谕。 宋 苏辙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尝侍上读祖宗宝训,因及时事。公歷言今赏罚不明,善恶无所劝沮。” 元 袁桷 《装马曲》:“须臾玉巵黄帕覆,宝训传宣争頫首。”
(2).引申为宝贵的格言。 鲁迅 《华盖集·论辩的魂灵》:“二十年前到黑市,买得一张符,名叫‘鬼画符’。虽然不过一团糟,但帖在壁上看起来,却随时显出各样的文字,是处世的宝训,立身的金箴。”
《漢語大詞典》:交章
谓官员交互向皇帝上书奏事。 唐 韩愈 《唐故秘书少监赠绛州刺史独孤府君墓志铭》:“君与起居舍人 李约 交章指摘,事以不行。”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司道·宪臣笞属吏:“众咸不直 鸣凤 ,两京科道交章劾之。” 清 陈睿思 《阅三朝要典》诗:“顾命之臣愤不平,羣贤交章以死諍。”
《國語辭典》:袍笏  拼音:páo hù
古时官吏的朝服和手笏。《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凡五百馀人,皆赐袍笏,锡宴开宝寺,帝自为诗二章赐之。」明。李昌祺《剪灯馀话。卷五。贾云华还魂记》:「需次待缺,首具袍笏,诣贾氏拜夫人。」
《漢語大詞典》:帝图(帝圖)
(1).帝王治国的谋略。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有 宋 函 夏 ,帝图弘远, 高祖 以圣武定鼎,规同造物。”北齐书·儒林传赞:“帝图杂霸,儒风未纯。”
(2).引申为帝业。 唐 李白 《大庭库》诗:“帝图终冥没,叹息满山川。”旧唐书·敬晖传:“属以帝图伊始,务静狴牢,所以久以含容,未能暴诸遐邇。”
(3).指帝王应天命的图箓。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平等寺:“天命至重,历数匪轻,自非德协之才,功济四海,无以入选帝图,允当师锡。”元史·世祖纪四:“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图。”
(4).犹帝位。旧唐书·外戚传·武延基:“ 则天皇后 临御帝图,明目达聪,躬亲庶绩。”
《國語辭典》:大祀  拼音:dà sì
最隆重的祭祀。指祭天地、上帝、太庙、社稷、先师孔子等。《周礼。春官。肆师》:「立大祀用玉帛牲牷,立次祀用牲币,立小祀用牲。」
《國語辭典》:朝觐(朝覲)  拼音:cháo jǐn
1.臣子上朝谒见君主。《孟子。万章上》:「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三国演义》第一四回:「今闻天子还都,特来朝觐。」也作「朝见」、「朝请」、「朝参」、「朝谒」。
2.信徒拜谒圣地、圣像。也作「朝圣」。
《漢語大詞典》:郊丘
古天子郊祭天地于圆丘。亦指祭天。南史·何尚之传:“南郊祠五帝 灵威仰 之类,圆丘祠天皇大帝、北极大星是也。往代合之郊丘,先儒之巨失。” 唐 元稹 《卢均等三人授通事舍人制》:“今郊丘有日,事务方殷,尔等各茂声光,副朕兹选。” 宋 沈遘 《代进南郊礼成》诗:“ 宋 德承天序,郊丘必以时。”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堂子妖神,非郊丘之教;辫髮瓔珞,非弁冕之服; 清 书国语,非 斯 邈 之文。”
《國語辭典》:古乐(古樂)  拼音:gǔ yuè
古雅的音乐,多指先王的正乐。《礼记。乐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