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40,分323页显示  上一页  75  76  77  78  79  81  82  83  8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聪听
王土
沃心
储胥
孤远
御床
书家
龙阙
启封
金简
文考
奉旨
火龙
宸断
升遐
《漢語大詞典》:聪听(聰聽)
(1).明于听取;明于辨察。书·酒诰:“聪听祖考之彝训,越小大德,小子惟一。” 汉 扬雄 《法言·吾子》:“或问苍蝇红紫,曰:‘明视’;问 郑 卫 之似,曰;‘聪听。’” 唐 张说 《〈唐昭容上官氏文集〉序》:“敏识聪听,探微镜理。” 章炳麟 《〈新方言〉序》:“诸州国殊言詰詘者,虽未尽憭,儻得模略,足以聪听知原,后生不可待也。”
(2).特指君主的听闻。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十六:“而当时主眷之隆,已駸駸以重臣相待。盖 闽 中作令之政声,早达聪听也。”
《漢語大詞典》:王土
天子的土地。《诗·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郑玄 笺:“此言王之土地广矣。” 唐 杜甫 《八哀诗·赠司空王公司礼》:“恐惧禄位高,悵望王土窄。” 元 黄溍 《送王傅朋静江教授》诗之一:“炎风朔雪皆王土,未觉青春雨露偏。” 清 查慎行 《亢旱苦吟》之二:“陋邦亦王土,徵发当此际。”
分類:土地帝王
《漢語大詞典》:沃心
谓使内心受启发。旧多指以治国之道开导帝王。语出书·说命上:“启乃心,沃朕心。” 孔颖达 疏:“当开汝心所有,以灌沃我心,欲令以彼所见教己未知故也。”梁书·武帝纪下:“治道不明,政用多僻,百辟无沃心之言,四聪闕飞耳之听。” 唐 元稹 《高端婺州长史诰》:“朕尝因苦口,必念沃心。每思药石之臣,咸听肺肝之语。” 清 顾炎武 《答徐甥公肃书》:“身当史局,因事纳规,造厀之謨,沃心之告,有急於编摩者,固不待汗简奏功,然后为千秋金镜之献也。”
《國語辭典》:储胥(儲胥)  拼音:chú xū
1.婢仆。《称谓录。卷二五。仆。储胥》:「尚书大传:憎其人者,憎其储胥。案:储胥,仆俾也。」
2.围栏,藩篱。《文选。扬雄。长杨赋》:「木拥枪累,以为储胥。」唐。李商隐 筹笔驿诗:「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3.汉时所置宫馆。汉。张衡〈西京赋〉:「既新作于迎风,增露寒与储胥。」唐。李善。注:「《汉书》曰:『武帝因秦林光宫,元封二年,增通天、迎风、储胥、露寒。』」
《漢語大詞典》:孤远(孤遠)
(1).孤零而遥远。 唐 张九龄 《晨出郡舍林下》诗:“片云自孤远,丛篠亦清深。”
(2).指远离皇帝,地位低微。 宋 曾巩 《梅福封寿春真人制》:“某在 汉 之际,数以孤远极言天下之事,其志壮哉。”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乙卯元正,以公为御史。公来自孤远,时莫知为何如人。”
《漢語大詞典》:御床
亦作“ 御床 ”。 皇帝用的坐卧之具。《三国志·魏志·曹真传》:“先帝詔陛下、 秦王 及臣升御牀,把臣臂,深以后事为念。” 唐 贾岛 《送安南惟鉴法师》诗:“讲经春殿里,花遶御牀飞。” 明 刘基 《煌煌京洛行》:“妖星入太极,胡雏登御床。”
分類:坐卧帝王
《國語辭典》:书家(書家)  拼音:shū jiā
擅长书法的人,即书法家。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卷九。百衲碑》:「然唐以前书家,恐未屑为此也。」
《漢語大詞典》:侍书(侍書)
官名。侍奉帝王、掌管文书的官员。 宋 明 为翰林院属官。参阅明史·职官志二
《漢語大詞典》:龙阙(龍闕)
帝王的宫阙。 唐 岑参 《送韦侍御先归京》诗:“闻欲朝龙闕,应须拂豸冠。” 前蜀 贯休 《读玄宗幸蜀记》诗:“火从龙闕起,泪向 马嵬 垂。” 宋 张先 《木兰花·送张中行》词:“插花劝酒 盐桥馆 ,召节促行龙闕远。”
分類:帝王宫阙
《國語辭典》:启封(啟封)  拼音:qǐ fēng
1.拆开封闭物。《列子。汤问》:「匣而藏之,未尝启封。」后亦特指将查封房屋、器物的封条撕去。如:「他的公寓,自去年被查封到现在,仍未启封。」
2.天子将土地分封给宗族或有功的臣子。唐。刘禹锡〈上门下裴相公启〉:「君臣相遇,播于乐章,山河启封,载在盟府。」
《漢語大詞典》:金简(金簡)
金质的简册。常指道教仙简或帝王诏书。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圣人所记曰:在于九山东南,天柱号曰 宛委 ……其巖之巔,承以文玉,覆以磐石。其书金简,青玉为字,编以白银,皆瑑其文。” 唐 刘禹锡 《为杜佑谢手诏表》:“拜捧紫泥,跪伸金简。” 明 张居正 《应制白鹤吟》之四:“金简忽传天上字,东华初纪大椿年。”
《漢語大詞典》:文考
周文王 死后, 武王 颂之为文考。后用为帝王亡父的尊称。《书·泰誓下》:“予克 受 ,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 孔 传:“言 文王 无罪於天下。”后汉书·明帝纪赞:“懋惟帝绩,增光文考。” 唐 张说 《上党旧宫述圣颂》:“尊文考而御天,帝王之孝也。” 宋 秦观 《代贺皇太后生辰表》:“弼成文考,既隆逮下之风,共养 太姜 ,益著《思齐》之美。”
《國語辭典》:奉旨  拼音:fèng zhǐ
接受帝王谕旨或上官旨意。《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法司奉旨提到人犯,用起刑来。」《文明小史》第一回:「引见之后,奉旨记名。」
《國語辭典》:火龙(火龍)  拼音:huǒ lóng
1.火形和龙形的图案,多用于古代帝王的服饰。《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晋。杜预。注:「火,画火也;龙,画龙也。」
2.神话传说中口中喷火的神龙。唐。王毂 苦热行:「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3.形容连绵不绝的灯火。唐。玄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诗:「火龙明鸟道,铁骑绕羊肠。」
4.形容燃烧的烈火。宋。梅尧臣送黄殿丞通判润州〉诗:「前年江州飞火龙,楼殿化尽山将镕。」
《國語辭典》:宸断(宸斷)  拼音:chén duàn
君主自行裁决。《金史。卷九八。完颜匡传》:「书曰:『有备无患』,在陛下宸断耳。」
《國語辭典》:升遐  拼音:shēng xiá
1.升天。《文选。张衡。思玄赋》:「涉清霄而升遐兮,浮蠛蠓而上征。」
2.帝王逝世。《文选。潘岳。西征赋》:「武皇忽其升遐,八音遏于四海。」《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高祖升遐,将太子承祐分付著郭威辅佐。」
3.远离尘嚣,静心修道。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二八:「岂若遗耳目,升遐去殷忧。」宋。苏轼辨道歌〉:「一丹休别内外砂,长修久饵须升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