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宣付
(1). 宋 元 以来谓皇帝的诏令交付外廷官署办理。《宋史·礼志二四》:“通事舍人引 鋹 就献俘位,将校等诣楼前舞蹈讫,次引露布案诣楼前北向,宣付中书门下,如宣制仪。”《明史·奸臣传·阿合马》:“ 阿合马 所用部官,左丞 许衡 以为多非其人,然已得旨咨请宣付,如不与,恐异日有辞。”
(2).明令交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这件事已经由督、抚、学三大宪联衔出奏,请宣付史馆,大约可望准的。”按, 清 和 民国 设国史馆,当时规定凡有特殊功绩或足为后世楷模者,由皇帝或政府将其生平事迹交国史馆立传,谓之宣付史馆。
(2).明令交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七回:“这件事已经由督、抚、学三大宪联衔出奏,请宣付史馆,大约可望准的。”按, 清 和 民国 设国史馆,当时规定凡有特殊功绩或足为后世楷模者,由皇帝或政府将其生平事迹交国史馆立传,谓之宣付史馆。
《國語辭典》:法物 拼音:fǎ wù
1.佛门所使用的一些器具。如钟、磬、木鱼、鼓之类。
2.祭祀所用的器物。如宗庙的乐器、车驾、卤簿等物。《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益州传送公孙述瞽师、郊庙乐器、葆车、舆辇,于是法物始备。」
2.祭祀所用的器物。如宗庙的乐器、车驾、卤簿等物。《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益州传送公孙述瞽师、郊庙乐器、葆车、舆辇,于是法物始备。」
《漢語大詞典》:禘祫
古代帝王祭祀始祖的一种隆重仪礼。或禘祫分称而别义,或禘祫合称而义同,历代经传,说解不一。 章炳麟 以为,“禘祫之言,詾詾争论既二千年。若以禘祫同为 殷 祭,祫名大事,禘名有事,是为禘小於祫,何大祭之云?故知 周 之庙祭有大尝、大烝,有秋尝、冬烝。禘祫者大尝、大烝之异语。”详《国故论衡·明解故下》。《后汉书·章帝纪》:“其四时禘祫於 光武 之堂。” 李贤 注引《续汉书》:“五年再殷祭,三年一祫,五年一禘。”《国语·周语上》“我先王 不窋 用失其官” 三国 吴 韦昭 注:“ 不窋 , 弃 之子也。 周 之禘祫 文 武 ,必先 不窋 ,故通谓之王。”《旧唐书·褚亮传》:“至于禘祫,俱合食于 太祖 。”《新唐书·蒋乂传》:“禘祫功臣,乃合食太庙。 中宗 庙虽毁,而禘祫并陈太庙。”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魏书三·礼志二》:“而天子诸侯享庙之祭、禘祫之礼尽亡。”
《漢語大詞典》:宠褒(寵褒)
指帝王给予的褒奖。 宋 汪藻 《韩世忠除两镇节度使制》:“尔既殫於忠藎,归饮至於庙,我何爱於宠褒?”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李芝龄师诗》:“公莅 浙 时,赋诗云:‘詔持使节莅南邦,紫塞迎鑾荷泽庞。天语宠褒文第一,师恩泣感士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