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40,分323页显示  上一页  83  84  85  86  87  89  90  91  9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作两
奏劄
庙号
灌顶
圣衷
大朝
尽下
嗣圣
诏敕
元造
近弼
攀鳞
纶阁
神庙
符命
《漢語大詞典》:作两(作兩)
易·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於四方。” 孔颖达 疏:“明两作离者,离为日,日为明,今有上下两体,故云明两作离也。”后本“继明”之意,称太子为“作两”。言能继天子而明照四方。 南朝 梁元帝 《皇太子讲学碑》:“皇太子洊雷种德,重离作两。” 隋 江总 《玄圃石室铭》:“天纵储睿,生知作两。”
《漢語大詞典》:奏劄
亦作“ 奏札 ”。 臣下上殿奏对时呈给皇帝的文书。 宋 赵升 朝野类要·文书:“奏札,又谓之殿札,盖上殿奏对所入文字也。凡知州以上见辞,皆用此。”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洎因奏忤旨,上怒,就 赵 ( 赵普 )手掣奏札子,挼而掷之。”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一·各文之始:“奏疏之名不一,曰上疏,曰上书,曰奏札,曰奏状,曰奏议。恐其漏泄,俱封囊以进,故谓之封事。”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一幕:“是,臣下是早就见到,正想拟具一个奏札来陈述自己的管见。”
《國語辭典》:庙号(廟號)  拼音:miào hào
旧时皇帝死后,升祀太庙,追尊为某祖某宗,称为「庙号」。如:「清光绪皇帝的庙号为德宗。」
《國語辭典》:灌顶(灌頂)  拼音:guàn dǐng
1 金刚乘仪式。当上师向其弟子传授一种新法门之前,所举行的宗教仪式。上师以圣水洒在弟子头顶,以象徵授予力量。2 隋唐时的高僧。为天台宗五祖。俗姓吴,旧籍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后迁临海章安(今浙江境内),故世称为「章安大师」、「章安尊者」。
《漢語大詞典》:圣衷(聖衷)
天子的心意。 唐 张九龄 《奉和圣制〈过王浚墓〉》:“孤绩沦千载,流名感圣衷。”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偶读 冯益都 相公集,有《弔明季杨左二公》诗云:‘忠魂莫再伤寃抑,今日犹能厪圣衷。’”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六章:“ 高起潜 在密奏中提到这样一句:‘闻东虏仍有议和诚意。倘此事能成,或可救目前一时之急。国事如此,惟乞皇爷圣衷独断。’”
分類:心意帝王
《漢語大詞典》:大朝
(1).谓天子大会诸侯群臣。穆天子传卷一:“癸丑,天子大朝於 燕然之山 , 河水 之阿。”后汉书·礼仪志中:“每岁首正月,为大朝受贺。” 唐 李商隐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大朝会万方,天子正临轩。”
(2).指朝会的场所。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二年:“今之 乾元殿 ,即 唐 之 含元殿 也,在 周 为外朝,在 唐 为大朝,冬至,元旦,立全仗,朝万国,在此殿也。”
(3).称居于正统的朝廷。 唐 郑谷 《寄边上从事》诗:“高垒观诸寨,全师护大朝。”旧五代史·僭伪传一·李景:“ 景 愿割 濠 、 寿 、 泗 、 楚 、 光 、 海 等六州之地,隶於大朝,乞罢攻讨。”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韩文靖公事辑:“时 江 南称中原为大朝,贫弱不能有为, 熙载 终以北人故,不自安,因弥事荒讌,殆於废日。”
《漢語大詞典》:尽下(盡下)
听凭臣下;对臣下放心。谓帝王宽以待下。汉书·元帝纪赞:“宽弘尽下,出於恭俭,号令温雅,有古之风烈。”北史·隋纪上·文帝论:“﹝ 隋文帝 ﹞素无术业,不能尽下,无宽仁之度,有刻薄之资。”
《漢語大詞典》:嗣圣(嗣聖)
称新继位的皇帝。 宋 苏轼 《与范蜀公书》之二:“始者窃意丈丈絶意轩冕,然犹当强到闕,一见嗣圣。今乃确然如此,殊乖素望。” 宋 苏轼 《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洺州》诗:“嗣圣真生知,拯民如救燔。”
分類:继位帝王
《漢語大詞典》:诏敕(詔敕)
亦作“詔勅”。
(1).皇帝下令。后汉书·冯勤传:“ 勤 母年八十,每会见,詔勑勿拜,令御者扶上殿。”
(2).诏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安 和 政弛,礼阁鲜才,每为詔敕,假手外请。” 宋 苏洵 《上韩昭文论山陵书》:“如曰詔敕已行,制度已定,虽知不便而不可復改,则此又过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关于筹备立宪的谕旨与奏折》:“窃臣等伏读连日詔敕, 武昌 不守,大军南下,惊心动魄。”
《漢語大詞典》:元造
造化,上天。亦借指天子或朝廷。鉴诫录·诛利口引 五代 李严 《笏记》:“臣等叨承元造,获奉皇华,载驰得面於彤庭,战汗实深於跼地。” 宋 王安石 《谢执政启》:“更期元造,终赐曲成。”
《漢語大詞典》:近弼
接近帝王的辅弼之臣。 宋 苏轼 《司马光左仆射追封温国公》:“粤惟先朝,延登近弼。”
《漢語大詞典》:攀鳞(攀鱗)
比喻依附帝王以成功名。多指科举及第。 元 王恽 《送王子初总管奉诏北上》诗:“烟霞未遂攀鳞志,葵藿空怀向日诚。” 明 唐顺之 《送王生归蜀》诗:“只解攀鳞易,何言献璧非。”
《漢語大詞典》:纶阁(綸閣)
中书省的代称。为代皇帝撰拟制诰之处。晋书·王湛王承等传论:“或寄重文昌,允釐於袞职;或任华纶阁,密勿於王言。”初学记卷十一:“又中书职掌纶誥,前代词人,因谓纶阁。”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捷报》:“无端 司马 登纶阁,催促 西施 上钓船。” 清 姚鼐 《怀程鱼门舍人》诗:“ 淮南 倒屣尽嘉宾,纶阁今称老舍人。”
《國語辭典》:神庙(神廟)  拼音:shén miào
供奉神佛的寺庙。如:「海神庙」、「帕德嫩神庙」。唐。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之一一:「阴森神庙未敢依,脆薄河冰安可越。」元。无名氏《替杀妻》第三折:「人间私语,天闻若雷。行道数十里地,见座神庙,我且问珓杯咱。」
《國語辭典》:符命  拼音:fú mìng
1.古代帝王受天命的象徵。古人认为天降祥瑞于国君,使其有凭證治理国家。《魏书。卷一八。太武五王传。临淮王谭传》:「光武又无世及之德,皆身受符命,不由父祖。」
2.文体名。叙述天降祥瑞,歌颂君主。《文选》据司马相如的〈封禅文〉、扬雄的〈剧秦美新〉、班固的〈典引〉等相继撰文,遂别立符命一类为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