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40,分323页显示  上一页  94  95  96  97  98  100  101  102  10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宣诏
老爷
避宠
封内
遏密
乙览
邀君
行在所
大霈
高后
末命
要近
御营
端冕
朝献
《國語辭典》:宣诏(宣詔)  拼音:xuān zhào
1.传达诏书。《后汉书。卷五六。种皓传》:「大将军何进将诛宦官,召并州牧董卓,至渑池,而进意更狐疑,遣劭宣诏止之。」《西游记》第三回:「通明殿外,有东海龙王敖广进表,听天尊宣诏。」
2.诏书、命令。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我若是不应心,今夜便辞了宣诏。」
《國語辭典》:老爷(老爺)  拼音:lǎo ye
1.旧时对于官绅的敬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知府道:『你的冤已雪了。』李氏道:『多谢老爷天恩!』」《负曝闲谈》第三回:「我们当老爷的都做了贼,那些平头百姓,不一个个都该做强盗么?」
2.仆人对主人的敬称。《红楼梦》第九三回:「小的本不敢说,我们老爷只是太好了,一味真心待人,反倒招出事来。」
3.妻子对丈夫的敬称。《红楼梦》第三三回:「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
4.外祖父的俗称。
5.对科举时代举人的尊称。科举时代对秀才称相公,对举人称老爷。《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三两步走进屋里来,见中间报帖已经升挂起来,上写道:『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漢語大詞典》:避宠(避寵)
躲避帝王宠幸;避仕。晋书·李重传:“凡山林避宠之士,虽违世背时,出处殊规,而先王许之者,嘉其服膺高义也。”宋书·谢灵运传:“或避宠以辞姻,或遗荣而不仕。”
《漢語大詞典》:封内
(1).天子或诸侯的领地之内。荀子·正论:“封内甸服。” 杨倞 注:“王畿之内也。”大戴礼记·少闲:“诸侯修礼于封内以事天子。”
(2).泛指国内或辖境之内。 晋 王羲之 《与会稽王笺》:“此封内所痛心嘆悼,而莫敢吐诚。” 明 高启 《送蔡参军序》:“举封内之事而属之参军。”
《國語辭典》:遏密  拼音:è mì
禁绝以保持谧静。《书经。尧典》:「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國語辭典》:乙览(乙覽)  拼音:yǐ lǎn
乙,指乙夜,二更时候,约为晚上十点。乙览谓于乙夜观看文书。语本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中》:「文宗皇帝尚贤乐善,罕有伦比。…谓左右曰:『若不甲夜视事,乙夜观书,何以为人君耶!』」后以乙览指皇帝阅读文书。宋。刘克庄〈书事〉诗二首之一:「学徒谁是单传者,史稿曾经乙览无?」
《漢語大詞典》:邀君
要挟君主。 宋 岳飞 《乞解军务第二札》:“今贤能辈出,才智駢臻;干城心腹之士、可付以军旅者类不乏人。则臣之所请,无邀君之嫌。”
分類:要挟帝王
《漢語大詞典》:行在所
(1).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右将军 苏建 尽亡其军,独以身得亡去,自归大将军……遂囚 建 诣行在所。” 裴駰 集解引 蔡邕 曰:“天子自谓所居曰‘行在所’,言今虽在京师,行所至耳。”汉书·武帝纪:“諭三老孝弟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徵诣行在所。” 颜师古 注:“天子或在京师,或出巡狩,不可豫定,故言行在所耳,不得亦谓京师为行在也。”
(2).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晋书·忠义传·嵇绍:“ 绍 以天子蒙尘,承詔驰诣行在所。” 宋 李纲 《编类建炎制诏奏议表札集叙》:“某 建炎 初,自领 开封府 事,蒙恩除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以六月一日至南京行在所供职。”明史·徐达传:“捷闻, 太祖 幸 汴梁 ,召 达 诣行在所,置酒劳之。”
《漢語大詞典》:大霈
谓皇帝大施恩泽。多指大赦。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俞侍郎执法:“﹝ 俞澂 ﹞以为杀人於异代,既更开国大霈,犹所不赦,况 亮 乎?”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考察破例:“即 穆宗 登极,大霈言官,无一遗弃。”
《漢語大詞典》:高后
(1).指 商汤 。书·盘庚中:“予念我先神后之劳尔先,予丕克羞尔,用怀尔然……高后丕乃崇降罪疾,曰:‘曷虐朕民?’” 孔 传:“ 汤 必大重下罪疾於我。” 孔颖达 疏:“ 殷 之先世神明之君惟有 汤 耳。故知神后谓 汤 也。下高后、先后与此神后一也。神者言其通圣,高者言其德尊。”
(2).称本朝的开国君主。 宋 曾巩 《王制三》:“使常棣之泽配前闻人,维城之休承我高后。”
《國語辭典》:末命  拼音:mò mìng
帝王临终时的遗言。《书经。顾命》:「皇后凭玉几,道扬末命,命汝嗣训。」《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主亡与亡,末命是期。」
《國語辭典》:要近  拼音:yào jìn
显贵而能亲近天子的官位。南朝梁。沈约奏弹孔稚圭违制启假事〉:「历俸朝班,频登要近。」
《漢語大詞典》:御营(御營)
(1).帝王亲征或出巡时驻跸的营帐。 唐 宋之问 《扈从登封告成颂》诗:“后骑迴天苑,前山入御营。” 元 耶律楚材 《用李德恒韵寄景贤》诗:“牢落十年扈御营,瑶琴忘尽水仙声。酷思诗酒闲中乐,见説干戈梦里惊。”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御营制度:“凡列圣每岁秋獮 木兰 ,巡幸直省,除近畿数处建行宫外,其他皆驻蹕牙帐,名曰御营。亦崇尚俭朴,兼不忘本之意也。”绍剧《龙虎斗》第二场:“统率雄师我为尊,御营还有圣明君。”
(2).营卫;护卫。御,通“ 御 ”。 汉 班固 《十八侯铭·太尉绛侯周勃》:“懿懿太尉,惇厚朴诚,辅翼受命,应节御营。” 宋 岳飞 《南京上皇帝书略》:“陛下已登大宝,黎元有归,社稷有主,已足以伐虏人之谋,而勤王御营之师日集,兵势渐盛。”
《漢語大詞典》:端冕
玄衣和大冠。古代帝王、贵族的礼服。礼记·乐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 郑 卫 之音,则不知倦。” 郑玄 注:“端,玄衣也。” 孔颖达 疏:“云‘端,玄衣也’者,谓玄冕也。凡冕服,皆其制正幅,袂二尺二寸,袪尺二寸,故称端也。”国语·楚语下:“圣王正端冕,以其不违心,帅其羣臣精物以临监享祀,无有苛慝於神者,谓之一纯。” 韦昭 注:“端,玄端之服。冕,大冠也。” 唐 杨巨源 《元日呈李逢吉舍人》诗:“称觴山色和元气,端冕炉香叠瑞烟。” 唐 黄滔 《白日上昇赋》:“挥毫而金简初载,端冕而玉皇有佇。”
《國語辭典》:朝献(朝獻)  拼音:cháo xiàn
1.一种古代的祭礼。为向受祭的尸主献酒。《周礼。春官宗伯。司尊彝》:「其朝献用两著尊。」汉。郑玄。注:「朝献谓尸卒食,王酳之。」
2.诸侯或属国朝觐皇帝,贡献方物。《晋书。卷三六。张华传》:「历世未附者二十馀国,并遣使朝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