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见人(見人)  拼音:jiàn rén
1.出去与人会面。如:「你做下这样的事,将来如何见人呢?」
2.见證人。《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后写『正德年月日,立文书乐户苏淮同妻一秤金』,见人有十馀人。众人先押了花,苏淮只得也押了。」
《國語辭典》:执手(執手)  拼音:zhí shǒu
握手。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三国演义》第一一回:「陶谦劳军已毕,赵云辞去,玄德执手挥泪而别。」
《國語辭典》:会见(會見)  拼音:huì jiàn
1.进见。《后汉书。卷四一。第五伦传》:「从王朝京师,随官属得会见,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
2.与人见面。《儒林外史》第四一回:「今幸会见表叔,失敬了。」也作「会面」。
3.即将见到。元。沈禧〈一枝花。瑶台上品仙套〉:「会见悬鱼袋,行看佩虎符。」
《國語辭典》:有请(有請)  拼音:yǒu qǐng
有人谒见时,请人进来相见的客套话。《儒林外史》第五三回:「轿子落在国公府门口,长随传了进去。半日,里边道:『有请。』」
《國語辭典》:揖让(揖讓)  拼音:yī ràng
1.作揖谦让。为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周礼。秋官。司仪》:「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以诏仪容、辞令、揖让之节。」
2.以位让贤,逊让。唐。孔颖达〈书经正义序〉:「勋华揖让而典谟起,汤武革命而誓诰兴。」《大宋宣和遗事。元集》:「到得他揖让传禅时分,且道:『无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傲虐是好。』舜王那曾敢做慢游傲虐的事?」
《國語辭典》:三揖三让(三揖三讓)  拼音:sān yī sān ràng
三次作揖,三次谦让。为古代宾主之间的礼节。《周礼。秋官司寇。司仪》:「宾三揖三让,登,再拜授币。」
分類:迎宾
《國語辭典》:见面(見面)  拼音:jiàn miàn
会面、碰面。《儒林外史》第四四回:「六老爷知道了,一直迎到黄泥滩,见面请了安,弟兄也相见了,说说家乡的事。」《红楼梦》第一六回:「见面时悲喜交集,未免又大哭一场,后又致喜庆之词。」
《國語辭典》:参商(參商)  拼音:shēn shāng
1.参,参星,居西方。商,商星,也称为「辰星」,居东方。参星与商星位在东西两方,此出彼没,故以参商比喻彼此隔绝,不得相见。《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2.比喻双方意见不合,或感情不和睦。《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类》:「彼此不合,谓之参商。」
《國語辭典》:参辰(參辰)  拼音:shēn chén
参,参星,在西边。辰,辰星,在东边。参星和辰星分处东西两边,一颗升起时另一颗正好没入地平线,两颗星从来不曾同时出现,故以参辰比喻彼此隔绝或互相对立。《乐府诗集。卷三四。相和歌辞九。晋。傅玄。豫章行苦相篇》:「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秦。胡秦时相见,一绝踰参辰。」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他每一做一个水上浮沤,和爷娘结下不厮见的冤雠,恰便似日月参辰和卯酉。」
《國語辭典》:相唤(相喚)  拼音:xiāng huàn
1.互相呼唤。如:「采茶的男女总喜欢在山间相唤歌唱。」唐。韦应物〈听莺曲〉:「东方欲曙花冥冥,啼莺相唤亦可听。」
2.作揖行礼。《喻世明言。卷三。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吴山与金奴母子相唤罢,到里面坐定吃茶。」
《國語辭典》:引见(引見)  拼音:yǐn jiàn
1.介绍、相见。《汉书。卷九三。佞幸传。董贤传》:「太皇太后召大司马贤,引见东厢,问以丧事调度。」《西游记》第八回:「老兄,菩萨在那里?累烦你引见一引见。」
2.引导入见天子。《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今礼部侍郎徐基所荐之庄尚志,著于初六日入朝引见,以光大典。」《红楼梦》第二回:「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
《漢語大詞典》:未间(未間)
(1).谓未到其时。太平广记卷一一二引 唐 沈如筠 《异物志·李元平》:“我年十六,君即为县令,此时正当与君为夫妇。未间,幸存思恋,慎勿婚也。”太平广记卷八十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马处谦:“﹝ 叶逢 ﹞常与 孙光宪 偕谐术士 马处谦 ,问命通塞。 马 曰:‘四十以后,方可图之,未间,苟或先得,於寿不永。’”
(2).书信中习用语。指未相见期间;别后。 宋 欧阳修 《与冯章靖公书》:“未间,向暖,惟冀为国自重。” 宋 王安石 《与李修撰书》:“未间,良食自寿,不宣。” 宋 苏轼 《与林济甫书》:“回望乡国,真在天末,留书为别。未间,远惟以时自重。”
《漢語大詞典》:揖逊(揖遜)
(1).犹揖让。宾主相见的礼仪。 宋 叶适 《外论一》:“自 景德 元年与 契丹 盟,更六圣百二十年,聘使往来,天子亲与之揖逊於庭,未尝一日败盟约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议论:“ 张芸叟 诗评亦云:如大排筵席,二十四味,终日揖逊,求其适口者,少矣。”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三:“ 明道 先生尝至禪寺,僧方饭,见趋进揖逊之盛,叹曰:‘三代威仪尽在是矣。’”
(2).犹揖让。禅让。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三:“翰林学士 叶清臣 等言:‘本朝以揖逊得天下,而 淑 ( 李淑 )诬以干戈,且臣子非所宜言。’”《七国春秋平话》卷上:“慕 唐 虞 之高风,思揖逊於政权。” 明 李贽 《答耿中丞论淡书》:“ 勋 华 之盛,揖逊之隆,比之三家村里瓮牖酒人,真不啻几千万里矣。”
《漢語大詞典》:殿陛
(1).御殿前的石阶。后汉书·百官志二:“﹝羽林郎﹞掌宿卫侍从……本 武帝 以便马从猎,还宿殿陛巖下室中,故号巖郎。” 宋 欧阳修 《上范司谏书》:“立殿陛之前,与天子争是非者,諫官也。”
(2).宫殿上和石陛下。喻君主的臣子相见之际。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二》:“不知此制何为而輟,而殿陛之仪,渐相悬以相絶也?”
《國語辭典》:参辰(參辰)  拼音:shēn chén
参,参星,在西边。辰,辰星,在东边。参星和辰星分处东西两边,一颗升起时另一颗正好没入地平线,两颗星从来不曾同时出现,故以参辰比喻彼此隔绝或互相对立。《乐府诗集。卷三四。相和歌辞九。晋。傅玄。豫章行苦相篇》:「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秦。胡秦时相见,一绝踰参辰。」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他每一做一个水上浮沤,和爷娘结下不厮见的冤雠,恰便似日月参辰和卯酉。」
《國語辭典》:参商(參商)  拼音:shēn shāng
1.参,参星,居西方。商,商星,也称为「辰星」,居东方。参星与商星位在东西两方,此出彼没,故以参商比喻彼此隔绝,不得相见。《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2.比喻双方意见不合,或感情不和睦。《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类》:「彼此不合,谓之参商。」
《漢語大詞典》:见亲(見親)
(1).被亲近。管子·中匡:“计得地与宝而不计失诸侯,计得财委而不计失百姓,计见亲而不计见弃。三者之属,一足以削,遍而有者,亡矣。”
(2).亲戚相见。《汉书·王嘉传》:“ 贤 家有宾婚及见亲,诸官并共,赐及仓头奴婢,人十万钱。” 颜师古 注:“见亲,亲戚相见也。”
《漢語大詞典》:出见(出見)
出现。后汉书·西南夷传·邛都夷:“ 青蛉县 禺同山 有碧鷄金马,光景时时出见。”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黿转入深渊,其后时时出见。”
出来相见。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 竇仪 ﹞至 宋太祖 登极犹在翰林。忽一日宣召入禁闈中顾问事,行至屏障间,覘见 太祖 衩衣,潜身却退。中官谓曰:‘官家坐多时,请出见。’”
分類:出现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