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嫌名
与人姓名字音相近的字。《礼记·曲礼上》:“礼不讳嫌名。” 郑玄 注:“嫌名,谓音声相近,若禹与雨,丘与区也。”古礼臣子避君父名讳时,不讳声音相近的字。后世讳法加严,讳同字亦讳嫌名。如 汉宣帝 名 询 ,改 荀卿 为 孙卿 ; 隋文帝 以父名 忠 ,凡官名有中字者,悉改为内; 唐 李贺 父名 晋肃 ,当时士大夫认为晋、进音同, 李贺 不该举进士。
《漢語大詞典》:无韵(無韻)
不押韵。指诗文句子末一字不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五经中多有用韵:“古人之文化工也。自然而合於音,则虽无韵之文而往往有韵。”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钱大昕》:“ 顾亭林 泥於一字祇有一音,遂谓诗有无韵之句,是不然矣。”
《國語辭典》:音训(音訓)  拼音:yīn xùn
1.注音、解义。《北史。卷四二。列传。刘芳》:「博闻强记,兼览苍雅,尤长音训,辩析无疑。」《旧唐书。卷一八九。儒学列传上。曹宪》:「太宗又尝读书有难字,字书所阙者,录以问宪,宪皆为之音训及引證明白,太宗甚奇之。」
2.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某字的字义。如:「天,颠也。」、「水,准也。」也称为「声训」。
《漢語大詞典》:诸母(諸母)
(1).庶母。礼记·曲礼上:“诸母不漱裳。” 郑玄 注:“诸母,庶母也。” 孔颖达 疏:“诸母,谓父之诸妾有子者。”
(2).称与父亲同辈或年龄相近的妇女;老妇。史记·高祖本纪:“ 沛 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道旧故为笑乐。”汉书·蒯通传:“臣之里妇,与里之诸母相善也。里妇夜亡肉,姑以为盗,怒而逐之。妇晨去,过所善诸母,语以事而谢之。”
(3).特指伯母、叔母。 清 黄遵宪 《拜曾祖母李太夫人墓》诗:“诸母背我駡:健犊行破车。”
《漢語大詞典》:倚杵
古代谶纬家言,谓若干年后天地将变得相近,立杵于地可倚于天。初学记卷一引《河图挺佐辅》:“百世之后,地高天下,不风不雨,不寒不暑……如此千岁之后而天可倚杵,汹汹隆隆,曾莫知其始终。”古微书卷十六引《易筮类谋》:“天卑地高,雷讙公行。星昼奔,蜺夜闇无光。上无乾,下无常,天地昧昧履践冰。民衣雾,主吸霜,閒可倚杵於何藏。”原注:“天卑地高,天地相去,其閒才可倚一杵耳。” 唐 杨炯 《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恐玄穹倚杵,碧海成桑。” 王国维 《游仙》诗:“如盖青天倚杵低,方流玉水旋成泥。”
《國語辭典》:用韵(用韻)  拼音:yòng yùn
押韵。宋。欧阳修《六一居士诗话》:「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予独爱其工于用韵也。」
《國語辭典》:代用  拼音:dài yòng
1.正式合用的人或物不足时,以性质、功能相类者替代。如:「代用盐」、「代用教师」、「代用器官」。
2.以新事物或制度取代旧有不合时宜者。《魏书。卷四五。列传。韦阆》:「淮源旧有祠堂,蛮俗恒用人祭之。珍乃晓告曰:『天地明灵,即是民之父母,岂有父母甘子肉味!自今已后,悉宜以酒脯代用。』」
《國語辭典》:丛谈(叢談)  拼音:cóng tán
记述各种琐碎事情的书。如桂苑丛谈、词苑丛谈。
《國語辭典》:谐音(諧音)  拼音:xié yīn
1.振动体所发出声音的频率,最低频率之音为基音,即第一谐音。其馀频率为基音整数倍者,依次称为第二谐音、第三谐音、……等。除基音之外的谐音也称为「泛音」。
2.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如凉、娘。
《國語辭典》:姐妹  拼音:jiě mèi
1.姐姐和妹妹:(1)嫡亲的。《红楼梦》第九四回:「李家姐妹因见园内多事,李婶娘带了在外居住。」(2)伯叔或表亲的。《程乙本红楼梦》第四五回:「有时闷了,又盼个姐妹来说些閒话排遣。」
2.辈分相同或身分地位相近的妇女。《红楼梦》第九四回:「紫鹃道:『我今儿瞧了瞧姐妹们去。』」
3.泛指兄弟姐妹。《红楼梦》第九八回:「老太太、太太知道你姐妹和睦,你听见他死了,自然你也要死,所以不肯告诉你。」
4.同宗教中女性教友的互称。
《國語辭典》:阿哥  拼音:ā gē
1.称谓。称哥哥。《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正要来见阿哥,求带契。」
2.对陌生男子的敬称。《水浒传》第三回:「敢问阿哥:你姓甚么?」
《國語辭典》:阿哥  拼音:à ge
1.清制,皇子未成年受爵时的通称。见《称谓录。卷一○。皇诸子。阿哥》。
2.称谓。满人父母或称儿子为「阿哥」。《儿女英雄传》第一二回:「老爷听了这话,把脸一沉,问道:『阿哥!你在那里弄得许多银子?』」
《漢語大詞典》:魁三象
组成魁星的四颗星天枢、天璇、天玑、天权两两相近,成三对邻近星象,旧以之喻国之三公。 唐 杜甫 《赠韦七赞善》诗:“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原注:“斗魁下两两相比为三台。” 仇兆鳌 注:“魁三象, 韦 世为三公。”亦作“ 魁三气象 ”。 清 钱谦益 《白沟河题张于度屋壁》诗:“魁三气象久迷离,隐隐寒芒属尾箕。”参见“ 三台 ”。
《國語辭典》:三台(三臺)  拼音:sān tái
1.汉时以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总称为「三台」。《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传》:「坐召三台,专制朝政。」
2.古时天子有灵台、时台、囿台,合称为「三台」。唐。徐坚《初学记。卷二四。台第六。叙事》:「天子有三台,灵台以观天文,时台以观四时施化,囿台以观鸟兽鱼鳖。」
3.星座名。分上台、中台、下台,共六星。各两星相比而斜上,有如天子至臣民的阶级一样。参见「泰阶」条。
《國語辭典》:松木  拼音:sōng mù
松树、松材。如:「这套桌椅是用松木制成的。」
《國語辭典》:近房  拼音:jìn fáng
同宗而血统关系较近的亲戚。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上坟的是女儿和这侄儿,还是近房也那远房。」
《國語辭典》:借字  拼音:jiè zì
1.以同音字或近音字通用假借。参见「通假」条。
2.借贷财物的凭證,由出借人保存。也作「借据」、「借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