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中稻  拼音:zhōng dào
大陆地区指插秧期、生长期或成熟期比早稻稍晚的稻子。
《漢語大詞典》:压韵(壓韻)
诗词曲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梁书·王筠传:“ 筠 为文能压强韵,每公宴并作,辞必妍美。” 宋 许顗 彦周诗话:“又 鲁直 ( 黄庭坚 )作诗,用事压韵,皆超妙出人意表。”
《國語辭典》:老表  拼音:lǎo biǎo
1.称谓。称表兄弟。
2.江西方言。表示亲热的称呼。如:「咱们老表是一条好汉,说话算话,还会有什么问题。」
3.俗称江西人。
《國語辭典》:象徵  拼音:xiàng zhēng
以有形的事物来表现无形的观念。即对任何一种抽象的观念、情感与看不见的事物等,都不直接予以指明,而根据理性的关联、社会的约定,从而透过某种意象为媒介,间接加以陈述的表达方式。
《国语辞典》:彭蒙  拼音:péng méng
人名。战国齐的隐士,田骈之师,思想与庄子的齐是非说相近。
《漢語大詞典》:建类(建類)
将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事物合并、立为一类。 汉 许慎 《〈说文解字〉叙》:“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段玉裁 注:“建类一首,谓分立其义之类而一其首。”
《國語辭典》:声训(聲訓)  拼音:shēng xùn
以声音相近或相同的字解释字义,求其语源。也称为「音训」。
《國語辭典》:旁纽(旁紐)  拼音:páng niǔ
发音部位相同而音值不同的声纽。如帮、滂、并、明皆属重唇音,而音值不同,互称为旁纽声纽。
《漢語大詞典》:正纽(正紐)
(1).指四声相承的同声母字。如壬、衽、任、入。见 唐 神珙 《四声五音九弄反纽图》
(2).谓格律诗八病之一。如壬、衽、任、入四字为一纽,一句之中,已有壬字,更不得安衽、任字。见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卷一。
《國語辭典》:八病  拼音:bā bìng
诗文声律上的八种弊病,为南朝梁沈约等人提出。八病通常指五言诗在句子音律配合上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缺失。
《國語辭典》:沾边(沾邊)  拼音:zhān biān
1.接近、接触。如:「自从家道中落后,亲朋好友个个避得远远的,谁敢来和我们沾边?」
2.与事实或事物应有的样子相近。如:「你哼的这几句,还真跟名歌手唱的有点沾边。」
《漢語大詞典》:扈楼(扈樓)
大楼。墨子·备城门:“若城场,皆为扈楼。” 孙诒让 间诂引 毕沅 曰:“礼记·檀弓云:‘毋扈扈。’ 陆德明 《音义》云:‘音户。广也,大也。’”一说扈、候音甚相近。扈楼即候楼。见 岑仲勉 《〈墨子〉城守各篇简注》
分類:大楼相近
《国语辞典》:色系  拼音:sè xì
相近颜色所形成的系统。通常由原色所演变而出。如:「她偏好红色系的衣服。」
《漢語大詞典》:邻亚(鄰亞)
亦作“隣亚”。 犹相近,接近。宋书·始安王休仁传:“ 休仁 年与 太宗 隣亚,俱好文籍,素相爱友。”
分類:相近接近
《漢語大詞典》:连谱(連譜)
把性状相近之物归为同一谱系。 清 彭孙贻 《玉芙蓉》诗:“连谱桐君叶竝封,分支香国隶芙蓉。不从江上迎秋老,自向闺中比玉容。”
《漢語大詞典》:象徵
1.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意义。《长江大桥纪念碑碑文》:“它象征着和平,它象征着幸福,象征着劳动的光辉。”
2.指用部分事物代表全体。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不是信》:“正如 中国 戏上用四个兵卒来象征十万大军一样。”
3.用来表示某种特别意义的具体事物。 冰心 《寄小读者·山中杂记(十)》:“在此却是雪未化尽,鸟儿已成群的来了。最先的便是青鸟。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百合花,那是我们的爱情的象征。”
4.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如 鲁迅 的小说《药》的结尾,以 夏瑜 坟上的花圈象征革命的前景或希望。
5.迹象;特征。 叶紫 《丰收》:“火样的太阳,将宇宙的存在都逗引得发了暴躁。什么东西,在这个时候,也都现出了由于热而枯萎的象征。”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浑身上下,最带着艺术家的象征的,是她那对永远如在梦中的迷茫的眼光。”
《漢語大詞典》:参体(參體)
(1).犹并立。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达性论》:“夫阴阳陶气,刚柔赋性,圆首方足,容貌匪殊,惻隐耻恶,悠悠皆是,但参体二仪,必举仁义为端耳。”
(2).谓体例相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详观论体,条流多品:陈政,则与议説合契;释经,则与传注参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