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417,分295页显示  上一页  210  211  212  213  214  216  217  218  219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苻法(永则 阿法 清河王 )
庾条(幼序 乡亭侯 )
晋简文帝(庙号 太宗 简文皇帝、简文帝、晋简文帝 司马昱 道万 琅邪王、会稽王 )
释妙相( 张佩华 )
周抚(道和 建城县公 襄 )
王猛(景略 清河郡侯 武侯 )
慕容德(庙号 世宗 献武皇帝、献武帝、燕献武帝 玄明 范阳王、梁公 )
康相
乙旃音泥( 童泥 别称 大单于 )
王珣(别称 黑头相、黑头公 世称 短主簿 元琳 东亭侯 献穆 法护 )
姚绪( 晋王 )
奚斤( 宣城王、山阳侯、宜城王、弘农王 昭王 )
司马道子(道子 琅邪王、会稽王 文孝王 )
孔沈(德度 )
拓跋仪( 九原公、卫王、平原公、东平公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57 【介绍】: 十六国时前秦略阳临渭人,氐族,字永则,小字阿法。苻坚庶兄,苻生时为后将军,封清河王。生杀害宗室勋旧略尽,将及法兄弟。法乃率众潜入宫门。坚继至,杀生。坚即位称大秦天王,以法为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东海公。坚母以法长而贤,又得众心,惧终为变,遂赐死。
庾条 朝代:东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颍川鄢陵人,字幼序。庾亮弟。初辟太宰府,累迁临川太守,赐爵乡亭侯。穆帝永和四年,豫章黄韬自称孝神皇帝聚众数千攻临川,条讨平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20—372 【介绍】: 即司马昱。东晋皇帝,字道万。元帝少子。元帝永昌元年,封琅邪王。成帝即位,徙封会稽王,拜散骑常侍。穆帝即位,褚太后摄政,昱总理政务。历事哀帝、废帝。废帝太和元年,进位丞相,而无建树,大权归桓温。后桓温废废帝,迎立之。在位期间,无济世大略,惟留心典籍,长于清谈。在位二年。庙号太宗。
全晋文·卷十一
帝讳昱,字道万,元帝少子。永昌元年封琅邪王,咸和元年徙封会稽王。废帝即位,复封琅邪王。太和六年十一月即位,改元咸安。在位二年,谥曰简文皇帝,庙号太宗。有集五卷。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一
妙相。本姓张。名佩华。弘农人也。父茂家素富盛。相早习经训。十五适太子舍人北地皇甫达达居丧失礼。相恶之告求离绝因请出家。父并从之。精勤蔬食。游心慧藏明达法相。住弘农北岳荫林面野。徒属甚多悦志闲旷。遁影其中二十馀载。励精苦行久而弥笃。每说法度人。常惧听者不能专志。或涕泣以示之。是故其所启训皆能弘益。晋永和中弘农太守请七日斋。座上白衣咨请佛法言挟不逊。相正色曰。君非直见慢亦大轻邦宰。何用无礼苟出人间耶。于是称疾而退。当时道俗咸叹服焉。后枕疾累日临终怡悦。顾语弟子曰。不问穷达生必有死。今日别矣。言绝而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65 【介绍】: 东晋汝南安成人,字道和。周访子。元帝辟为丞相掾。王敦命为从事中郎。敦反,率兵从之。敦败,亡入蛮中。寻得原宥。成帝咸和初,为江夏相。从讨苏峻,迁监沔北军事,镇襄阳,为石勒部将所败,以失守免官。寻又起为豫章太守、益州刺史。穆帝永和初,从桓温征蜀,累迁镇西将军。封建城县公。卒谥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25—375 【介绍】: 十六国前秦北海剧人,字景略。少贫贱,博学,好兵书。隐居华山,东晋桓温入关,猛被褐诣温,扪虱而谈当世之事,旁若无人。后苻坚用之,云“如玄德之遇孔明”。累迁司徒、录尚书事。整顿吏治,勒禁豪强,注重农业,国用日富,前秦日益强盛。苻坚建元六年,统兵灭前燕,留镇邺。旋入为丞相。临终告坚不宜图晋,应逐渐除鲜卑及羌,坚不能用,后有淝水之败。
全晋文
猛字景略,北海剧人,家于魏郡,苻坚引为龙骧府僚属。及僭位,进中书侍郎,转始平令。历尚书右丞、咸阳内史、京兆尹,除吏部尚书太子詹事,迁尚书左仆射、辅国将军、司隶校尉,加骑都尉,进尚书令太子太传,加散骑常侍。以平燕功封清河郡侯,留镇冀州。入为丞相中书监,加都督中外诸军事,拜司徒,卒谥曰武侯,有集五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36—405 【介绍】: 十六国时南燕国君,鲜卑族,字玄明。慕容皝少子。慕容炜时,封范阳王。以见识过人为其兄慕容垂器重。前燕亡,入前秦,为苻坚张掖太守。及慕容垂称王,复封范阳王,为车骑大将军,迁司徒。居中镇卫、参断政事。慕容宝嗣位,以车骑大将军、冀州牧,领南蛮校尉,镇邺。数击退北魏军。及宝败于北魏,北奔蓟,德率众南迁滑台,称燕王。魏克滑台,德东取广固,于晋安帝隆安三年称帝。能纳谏,崇儒术。在位七年。
全晋文
德字玄明,前燕慕容皝少子,皝嗣位,封梁公,历幽州刺史左卫将军,炜嗣位,进封范阳王,迁魏尹,加散骑常侍,拜征南将军。燕亡入秦,为张掖太守免,寻为奋威将军。慕容垂称燕王,以为车骑大将军,复封范阳王。宝嗣位,迁使持节都督冀兖青徐荆豫六州诸军事、特进、车骑大将军、冀州牧,领南蛮校尉,镇邺,寻为丞相承制,徙滑台。称元年,定鲁齐,以晋隆安四年僭即皇帝位,改元建平,都广固。至晋义熙元年死,年七十,在位六年,谥曰献武皇帝。

人物简介

全晋文
相仕刘聪,为太史令。
乙旃音泥 朝代:十六国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童泥。十六国时陇西人。鲜卑族。鲜卑部落首领乞伏国仁之将。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年,乞伏国仁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领秦、河二州牧,建元建义,筑勇士城为都,史称西秦,以音泥为左相。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49—400 【介绍】: 东晋琅邪临沂人,字元琳。王洽子。弱冠为桓温掾,转主簿。桓温北伐,军中机务并委珣。从讨袁真,封东亭侯。与谢安有隙,出为豫章太守,不之官。安卒,迁侍中。与殷仲堪、王恭、徐邈、郗恢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孝武帝。转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在郡为士庶所悦。征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转左仆射,复领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初,王国宝专权,黜旧臣,珣几被杀。旋会稽王司马道子杀国宝,珣官至散骑常侍。卒谥献穆。
全晋文·卷二十
珣字元琳,小字法护,洽子。弱冠为桓温掾,转主簿,以从讨袁真功封交趾望海县东亭侯,转大司马参军、琅邪王友中军长史、给事黄门侍郎。后忤谢安,出为豫章太守,不之官,除散骑常侍,不拜;迁秘书监。安卒,迁侍中,转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徵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转左仆射,加征虏将军,复领太子詹事。安帝即位,迁尚书令。王恭举兵,拜卫将军都督琅邪水陆军事。事平,加散骑常侍。隆安四年以疾解职,岁馀卒,追赠车骑将军开府,谥曰献穆。桓玄辅政,改赠司徒。有集十一卷。
姚绪 朝代:后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后秦南安人。羌族。后秦主姚苌同母弟。初仕苌为征虏将军。东晋孝武帝太元九年,苌即位称后秦,以绪为司隶校尉,镇长安。兴嗣位,徙镇安定,封晋王。后率众攻河东太守柳恭,恭降,以绪为并、冀二州牧,镇蒲坂。位至丞相。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59—448 【介绍】: 北魏代人。世典马牧。道武帝登国初,统禁兵,后为侍郎。累从征伐有功,封山阳侯。明元帝时从讨越勒部,以功拜天部大人,进爵为公。太武帝为皇太子听政,以斤为左辅。以晋兵大将军行扬州刺史,攻刘宋,自滑台趋洛阳,平兖、豫诸郡。太武帝即位,进爵宣城王,为司空。从征赫连昌,昌为其监军侍御史所擒,斤耻无功,冒进,军无粮乏水为赫连定所擒。太武克平凉,斤得归,免为宰人。太延初,为卫尉,改为恒农王,后为万骑大将军。以斤为元老,使平决狱讼,咨访朝政。
全后魏文·卷二十五
斤,代人。登国初,统禁兵,为侍郎。皇始初,为征东长史、越骑校尉。迁都水使者,出为晋兵将军、幽州刺史,赐爵山阳侯。明元即位,为郑兵将军,行右丞相。拜天部大人,进爵为公。授司空、晋兵大将军、行扬州刺史。太武即位,进爵宜城王。为赫连定所擒,后得归,免为宰人。寻拜安东将军,降爵为公。太延初,为卫尉,改封弘农王,加征南大将军。后为万骑大将军。真君九年卒,年八十,谥曰昭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64—403 【介绍】: 东晋河内温人,字道子。简文帝子。初封琅邪王。孝武帝太元初,拜散骑常侍,太元十年,谢安死,领扬州刺史、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既为扬州总录。与帝酣歌为务,窃弄威权,势倾天下。封会稽王。安帝立,道子辅政,宠昵王国宝等,政刑谬乱,民怨沸腾,激起王恭起兵讨之。道子惧,杀王国宝等。而仍与子元显,大事聚敛,奢侈无度。隆安三年,委政元显,因发浙东诸郡免奴为客者当兵,激起孙恩之变。元兴元年,桓玄举兵东下,破建康,道子被放逐,寻被鸩杀。
全晋文·卷十七
道子字道子,简文帝第五子,与孝武同母,简文临崩,封为琅邪王,太元初拜散骑常侍、中军将军,进骠骑将军,领司徒。寻领徐州刺史、太子太傅。复领扬州刺史,封会稽王。安帝即位,进太傅扬州牧,解徐州,后复解扬州司徒。元兴元年为桓玄所害,玄败追赠丞相,谥曰文孝王。(《世说·言语篇》注作「孝文王」。)有集八卷。
孔沈 朝代:东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会稽山阴人,字德度。孔群子。有美名。何充荐之于王导,辟丞相司徒掾、琅邪王文学,并不就。与魏顗、虞球、虞存、谢奉并为四族之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09 【介绍】: 北魏皇族,鲜卑族。拓跋翰子。道武帝登国初,封九原公。从破诸部,有功。从围中山,败慕容德,进封卫王。复攻邺,平之。留镇中山。寻以丞相入辅。屡从征讨,皆有功。道武帝待之如家人礼。仪矜功恃宠,与穆崇谋为乱。赐死。
全后魏文·卷十五
仪,昭成帝孙。登国初,赐爵九原公,改封平原公,徙封东平公。迁尚书令,再迁都督中外诸军事、左丞相。进封卫王,镇中山。徵以丞相入辅,与穆崇谋逆,事露,道武秘之。天赐六年,以天文变,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