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眩眊
眼睛昏花。《隋唐演义》第七一回:“ 高宗 荒淫过度,双目眩眊。”参见“ 眩瞀 ”。
《漢語大詞典》:眩瞀
(1).眼睛昏花,视物不明。国语·吴语:“有眩瞀之疾者,以告。” 宋 王安石 《与耿天骘书》之一:“今夏復感眩瞀如去秋,偶復不死,然几如是而能復久存乎?” 清 龚自珍 《徐寿母碣》:“吾祖母病眩瞀,家人恐。” 沈从文 《月下小景·女人》:“在日光下头,无人眼睛不感到眩瞀。”
(2).昏愦;迷乱。后汉书·方术传上·郭宪:“﹝ 宪 ﹞諫争不合,乃伏地称眩瞀,不復言。” 李贤 注:“瞀,乱也。” 宋 苏轼 《思治论》:“上之人,方且眩瞀而不自信,又何暇及於收哉!” 明 归有光 《六音六蔽》:“残忍之不足以胜吾仁,眩瞀之不足以胜吾智。” 清 龚自珍 《壬癸之际胎观第六》:“是故大人毋辩毋惑毋眩瞀,而惟为善之是坚。”
《漢語大詞典》:目眊
目不明貌。 宋 王铚 默记卷中:“ 晏元献 以前两府作御史中丞,知贡举,出《司空掌舆地之图赋》。既而举人上请者,皆不契 元献 之意。最后,一目眊瘦弱少年独至帘前上请。” 清 昭梿 啸亭杂录·苏相国:“其入阁后,龙钟目眊,至不能辨戚友,举动赖人扶掖。”
《漢語大詞典》:白眊
亦作“ 白髦 ”。
(1).牦牛的毛。 三国 蜀 诸葛亮 《又与孙权书》:“所送白眊薄少,重见辞谢,益以增惭。” 晋 张敞 《东宫旧事》:“太子有白眊拂二。”魏书·蠕蠕传:“ 阿那瓌 等拜辞,詔赐 阿那瓌 ……露丝银缠槊二张并白眊。”
(2).以牦牛毛制的披衣,古代军中主帅卫士所服。亦指卫士。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中校之军皆白裳、白髦、素甲、素羽之矰,望之若荼。” 三国 蜀 诸葛亮 《与兄瑾论白帝兵书》:“兄嫌 白帝 兵非精练。 到 所督,则先帝帐下白眊,西方上兵也。”
《漢語大詞典》:眊乱(眊亂)
昏聩惑乱。汉书·五行志下之上:“象 陈 眊乱,不服事 周 ,而行贪暴,将致远夷之祸,为所灭也。”
分類:昏聩惑乱
《漢語大詞典》:悖眊
老迈昏庸,老糊涂。汉书·孙宝传:“ 宝 对曰:‘年七十誖眊,恩衰共养,营妻子,如章。’” 颜师古 注:“誖,惑也。眊与耄同。自言老耄,心志乱惑。”
《國語辭典》:惛眊  拼音:hūn mào
神智昏乱,视力不明。形容人年老体衰。唐。上官仪〈为太仆卿刘基请致仕表〉:「风雨之疾,惛眊日甚。」
《國語辭典》:钝眊(鈍眊)  拼音:dùn mào
谓精力衰颓,眼睛昏花。老而迟钝。指勇气消竭。宋。苏轼教战守策〉:「其刚心勇气,销耗钝眊,痿蹶而不复振。」
《漢語大詞典》:幡眊
见"幡旌"。
《漢語大詞典》:眊瞆
亦作“ 眊聵 ”。 眼花耳聋。新唐书·元稹传:“比来兹弊尤甚,师资保傅,不疾废眊瞶,即休戎罢帅者处之。”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元年:“至於师傅之官,非眊聵废疾不任事者,则休戎罢帅不知书者为之。” 胡三省 注:“眊,目昏也;聵,耳聋也。”
分類:眼花耳聋
《國語辭典》:眊聩(眊聵)  拼音:mào kuì
眼睛昏花,耳朵聋了。《资治通鉴。卷二三七。唐纪五十三。宪宗元和元年》:「至于师傅之官,非眊聩废疾不任事者,则休戎罢帅不知书者为之。」
《漢語大詞典》:眊瞆
亦作“ 眊聵 ”。 眼花耳聋。新唐书·元稹传:“比来兹弊尤甚,师资保傅,不疾废眊瞶,即休戎罢帅者处之。”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元年:“至於师傅之官,非眊聵废疾不任事者,则休戎罢帅不知书者为之。” 胡三省 注:“眊,目昏也;聵,耳聋也。”
分類:眼花耳聋
《漢語大詞典》:眊瞭
1.谓眼睛昏浊与清亮。
《漢語大詞典》:眊目
昏花的眼睛。 唐 卢仝 《月蚀诗》:“枉矢能蛇行,眊目森森张。”
分類:昏花眼睛
《漢語大詞典》:眊眩
谓眼睛迷乱失神。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谲诞有配:“友人曰:‘足下得非禀受素弱乎?’曰:‘何为?’曰:‘吾见足下眼目眊眩,又梦寐颠倒,故知其然也。’”
《漢語大詞典》:铃眊(鈴眊)
见“ 铃毦 ”。
《漢語大詞典》:铃毦(鈴毦)
亦作“ 铃眊 ”。 一种毛羽结成的织物,四周缀铃。 三国 魏 曹操 《与太尉杨彪书》:“今赠足下……赤戎金装鞍轡十副,铃毦一具。”一本作“ 铃眊 ”。北史·赤土传:“每门图画菩萨飞仙之象,悬金花铃眊。”
《骈字类编》:七眊
魏书礼志见四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