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眊氉
(1).因失意而烦恼。 宋 苏轼 《浣溪沙·和前韵》词:“迁客不应常眊矂,使君为出小嬋娟。翠鬟聊著小诗缠。” 宋 杨万里 《餐霜醒酒》:“宿酒朝来醉尚残,胸怀眊矂腹仍烦。” 金 郝天挺 《送门生赴省闱》诗:“嗟我再衰空眊矂,喜君初筮已峥嶸。”
(2).粗心。 清 赵翼 《慰蕺园下第》诗:“眊矂春官又一回,谁从爨底识琴材。”
《國語辭典》:昏眊  拼音:hūn mào
1.视力模糊,看不清楚。唐。柳宗元 与萧翰林俛书:「居蛮夷中久,惯习炎毒,昏眊重膇,意以为常。」
2.头脑糊涂,不明事理。《宋史。卷三○三。魏瓘传》:「晚昏眊,纵私人乱法,日笞扑无罪吏卒。」明。朱鼎《玉镜台记》第二六出:「朝廷昏眊纵奸谋,淹弃吾曹如寇雠。」也作「昏耄」。
3.老迈。元。白朴《梧桐雨》第二折:「如今明皇年已昏眊,杨国忠、李林甫播弄朝政。」《红楼梦》第五九回:「那婆子本是愚顽之辈,兼之年近昏眊,惟利是命。」
《漢語大詞典》:眊昏
视力昏花。新唐书·魏徵传:“ 文德皇后 既葬,帝即苑中作层观以望 昭陵 ,引 徵 同升。 徵 熟视曰:‘臣眊昏,不能见。’” 宋 欧阳修 《亳州乞致仕第一表》:“忧患已多,精神耗尽。加之肺肝渴涸,眼目眊昏。” 宋 陆游 《转太中大夫谢表》:“强眊昏废忘之餘,均笔削讨论之责。”
分類:视力昏花
《漢語大詞典》:眊然
(1).昏聩糊涂貌。 唐 皇甫湜 《吉州刺史厅壁记》:“召詰其官,皆眊然如酲。”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五:“府尹至寺时,众僧方归,置宴窟中,初亦眊然不察三妇之遁也。”
(2).眼迷糊貌。 明 唐顺之 《答周约庵中丞书》:“即如读书为文,本是嗜好,近或挟册读未数行,輒眊然而睡矣。”
《國語辭典》:愦眊(憒眊)  拼音:kuì mào
昏乱不明。《汉书。卷四五。息夫躬传》:「小失偄臣之徒,愦眊不知所为。」
分類:昏乱糊涂
《漢語大詞典》:翠眊
(1).指翠色的矟(矛头)上的垂毛。眊,通“ 旄 ”。 南朝 梁简文帝 《马槊谱序》:“鏤衢与白刃同暉,翠眊与红尘俱动。”
(2).用以指矟。 南朝 梁元帝 《燕歌行》:“如何此时别夫婿,金覊翠眊往 交河 。”
分類:翠色
《國語辭典》:老眊  拼音:lǎo mào
人年纪已老。《汉书。卷七一。彭宣传》:「臣资性浅薄,年齿老眊。」也作「老耄」、「老旄」。
《國語辭典》:眊眊  拼音:mào mào
两眼昏花,神智昏乱。《韩诗外传》卷六:「不知乱之所由,眊眊乎其犹醉也。」
《漢語大詞典》:耗眊
亦作“ 耗耄 ”。 衰老昏聩。 唐 刘禹锡 《天论上》:“壮而武健,老而耗眊。” 唐 陆龟蒙 《告白蛇文》:“人老而毛髮皓白,耗眊昏倒,不能记子孙名字,形朽神溃,以至於死。” 明 刘基 《寄赠怀渭上人》:“老来耗耄百事违,况俾三卢宅愁眼。”
《分类字锦》:华眊(华眊)
刘苞 鸣珂饰华眊,金鞍映玉羁。
分类:鞍辔
《漢語大詞典》:瞭眊
1.谓眼睛明净与浑浊。语出《孟子。离娄上》:"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漢語大詞典》:眊眼
昏花的眼睛。 清 陈确 《与吴裒仲书》:“东瞻澉岭,眊眼欲穿,暑气大盛,不审道体清适何似?”
分類:昏花眼睛
《漢語大詞典》:眊荒
昏聩;糊涂。《汉书·刑法志》:“ 周 道既衰, 穆王 眊荒,命 甫侯 度时作刑,以詰四方。” 颜师古 注:“ 穆王 , 昭王 之子也,享国既百年,而王眊乱荒忽,乃命 甫侯 为司寇,商度时宜,而作刑之制,以治四方也。”
分類:昏聩糊涂
《漢語大詞典》:眩眊
眼睛昏花。《隋唐演义》第七一回:“ 高宗 荒淫过度,双目眩眊。”参见“ 眩瞀 ”。
《漢語大詞典》:眩瞀
(1).眼睛昏花,视物不明。国语·吴语:“有眩瞀之疾者,以告。” 宋 王安石 《与耿天骘书》之一:“今夏復感眩瞀如去秋,偶復不死,然几如是而能復久存乎?” 清 龚自珍 《徐寿母碣》:“吾祖母病眩瞀,家人恐。” 沈从文 《月下小景·女人》:“在日光下头,无人眼睛不感到眩瞀。”
(2).昏愦;迷乱。后汉书·方术传上·郭宪:“﹝ 宪 ﹞諫争不合,乃伏地称眩瞀,不復言。” 李贤 注:“瞀,乱也。” 宋 苏轼 《思治论》:“上之人,方且眩瞀而不自信,又何暇及於收哉!” 明 归有光 《六音六蔽》:“残忍之不足以胜吾仁,眩瞀之不足以胜吾智。” 清 龚自珍 《壬癸之际胎观第六》:“是故大人毋辩毋惑毋眩瞀,而惟为善之是坚。”
《漢語大詞典》:目眊
目不明貌。 宋 王铚 默记卷中:“ 晏元献 以前两府作御史中丞,知贡举,出《司空掌舆地之图赋》。既而举人上请者,皆不契 元献 之意。最后,一目眊瘦弱少年独至帘前上请。” 清 昭梿 啸亭杂录·苏相国:“其入阁后,龙钟目眊,至不能辨戚友,举动赖人扶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