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  拼音:xiàng mǎ shī zhī shòu,xiàng shì shī zhī pín
(谚语)指人看见马外形太瘦就误以为它不是一匹千里马;看见人一时贫困就认为他没有本领。劝诫世人不可因贫贱而忽略他人真实的才能。《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卫青传》:「当其贫困时,人莫省视,至其贵也,乃争附之。谚曰:『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其此之谓邪?」
《国语辞典》:如闻其声,如见其容(如闻其声,如见其容)  拼音:rú wén qí shēng,rú jiàn qí róng
像听到他的声音,像看见他的人。唐。韩愈〈独孤申叔哀辞〉:「濯濯其英,煜煜其光,如闻其声,如见其容。」后比喻对人物的描写刻画非常逼真、生动。如:「史记一书对人物描写特别深刻,真是如闻其声,如见其容,叫人爱不释手!」
《国语辞典》:见卵而求时夜(见卵而求时夜)  拼音:jiàn luǎn ér qiú shí yè
看见鸡蛋即希求蛋化为鸡,而来司晨报晓。比喻言之过早。《庄子。齐物论》:「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
《国语辞典》:披云雾睹青天(披云雾睹青天)  拼音:pī yún wù dǔ qīng tiān
拨开云雾看见青天。比喻除去障碍,得见光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卫伯玉为尚书令,见乐广与中朝名士谈议,奇之曰:『自昔诸人没已来,常恐微言将绝。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披云雾睹青天。』」
《国语辞典》:网路影像电话(网路影像电话)  拼音:wǎng lù yǐng xiàng diàn huà
能利用网路同时传送影像及语音,让两地的网路使用者看见并听见对方的网路周边设备。
《国语辞典》:屋上瞻乌(屋上瞻乌)  拼音:wū shàng zhān wū
1.看见停在屋上的乌鸦,会再度勾起对屋中人的情感。参见「爱屋及乌」条。后用以比喻对往事的怀念。清。陆世廉《西台记》第二出:「山河满眼俱非故,猛回头屋上瞻乌。」
2.谁能预测即将发生的祸乱呢?语本《诗经。小雅。正月》:「瞻乌爰止,于谁之屋。」比喻对前途的担忧。清。洪升《长生殿》第一○出:「笑他每似堂间处燕,有谁曾屋上瞻乌?」
《国语辞典》:众目共睹(众目共睹)  拼音:zhòng mù gòng dǔ
为众人所共同看见。宋。何尚之〈答宋文帝赞扬佛教事〉:「且观世大士所降近验,并即表身世,众目共睹,祈求之家,其事相继。」
《国语辞典》:众目共视(众目共视)  拼音:zhòng mù gòng shì
众人的眼睛都看见了。比喻极为明显。宋。欧阳修〈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劄子〉:「言一出则万口争传,众目共视,虽欲为私,其势不可。」
《国语辞典》:待不见(待不见)  拼音:dài bù jiàn
不愿看见、不喜欢。《醒世姻缘传》第四八回:「你前生前生,我待不见你后世后世的哩!」
《国语辞典》:不见人影(不见人影)  拼音:bù jiàn rén yǐng
离开视线,没看见人。如:「你跑到那里去?一早上都不见人影!」「他走得很快,一下子就不见人影了。」
《国语辞典》:触景生怀(触景生怀)  拼音:chù jǐng shēng huái
看见眼前景物而引起种种情怀。《孤本元明杂剧。洞天玄记。第二折》:「与人为主气中和,触景生怀变态多。」也作「触景生情」。
《国语辞典》:触物伤情(触物伤情)  拼音:chù wù shāng qíng
看见眼前事物而心生悲伤之情。《红楼梦》第六七回:「惟有林黛玉看见他家乡之物,反自触物伤情。」
《国语辞典》:没人处(没人处)  拼音:méi rén chù
私下,没人看见的时候或地方。《红楼梦》第六九回:「主意既定,没人处又私劝秋桐说:『你年轻不知事……。』」
《国语辞典》:模仿性  拼音:mó fǎng xìng
一种人类的天生本能。即看见他人的行为举止而模拟仿效。如:「儿童时期的行为容易表现出强烈的模仿性。」
《国语辞典》:凝视点(凝视点)  拼音:níng shì diǎn
当眼睛注视某一点时,所看见的事物最清楚,此点即称为「凝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