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词典
真智
分类词汇
大悟
悟彻
根本智
大圆镜智
佛类词典
真智
《漢語大詞典》:真智
佛教语,亦称“ 根本智 ”。指冥符佛家真理的智慧。 北魏 昙鸾 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卷下:“真实智慧者,实相智慧也。实相无相,故真智无知也。”
《國語辭典》:大悟  拼音:dà wù
澈底醒悟。《三国演义》第九九回:「睿大悟曰:『卿言是也。』自此愈加敬重。」
《漢語大詞典》:悟彻(悟徹)
亦作“ 悟澈 ”。 佛教谓破迷妄、开真智。亦指觉悟得透彻、彻底。红楼梦第二二回:“ 黛玉 又道:‘……我还续两句云:无立足境,方是乾净。’ 寳釵 道:‘实在这方悟彻。’”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 何玉凤 立地回心,一点灵犀悟澈,那 安龙媒 良缘有定。”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昔者屡受此苦,今已悟澈而决不作此事矣。”
《漢語大詞典》:根本智
佛教语。亦称无分别智、正智、真智等。对“后得智”而言。 明 一如 等《三藏法数》卷五:“根本智亦名无分别智,谓此智不依於心,不缘外境,了一切境皆即真如,境智无异,如人闭目外无分别,由此无分别智,能生种种分别,是名根本智。”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如实知其无量者,根本智之事也;如实知其部分者,后得智之事也。待根本智成而起后得智时,无患其不知也。”
《漢語大詞典》:大圆镜智(大圓鏡智)
佛的“四智”之一。谓洞照一切的清净真智。 唐 慧能 《坛经·机缘品》:“大圆镜智性清浄,平等性智性无病。” 明 李贽 《与马历山书》:“盖人人各具有是大圆镜智,所谓我之明德是也。” 清 谭嗣同 《仁学》二六:“七十从心所欲不踰矩,藏识转为大圆镜智矣。”亦省作“ 大圆智 ”。 唐 刘禹锡 《〈毗卢遮那佛华藏世界图赞〉序》:“《佛説华严经》直入妙觉,不由诸乘,非大圆智不能信解。”参阅成唯识论卷十。
分類:清净真智
真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圣智。缘真如实相之智,云真智。是无缘之缘也。故真智谓为无智。注维摩经序曰:「圣智无知而万品俱照,法身无象而殊形并应。」净土论注下曰:「实无相故真智无知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圣智,即明白真如实相的智慧。
【三藏法数】
真智者,乃根本无分别智,即实报土之体也。此是如来圆满报身所依之土,以由实智功圆,万德成就,体无分别,境智一如,故以真智为体也。(根本无分别智者,如来惑业净尽,亲證本有圆明之智,此智照了万法,不待分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