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2,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砚北
砚山
焚砚
砚冰
砚屏
入砚
砚滴
冻砚
同砚
砚石
冰砚
砚沼
砚材
江砚
同砚席
《漢語大詞典》:砚北(硯北)
谓几案面南,人坐砚北。指从事著作。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十:“ 唐 段成式 书云:‘杯宴之餘,常居砚北。’” 宋 晁说之 《感事》诗之一:“干戈难作墙东客,疾病犹存砚北身。”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先太仆》:“惟以砚北之身,与丹黄为伍,读书质疑,已六易稿,尚未成书,今始卒业。”
《漢語大詞典》:砚山(硯山)
砚台的一种。利用山形之石,中凿为砚,砚附于山,故名。 宋 贾似道 《悦生随抄》:“ 江 南 李氏后主 尝买一砚山,径长纔踰尺,前耸三十六峯,皆大犹手指,左右则引两阜坡陀,而中凿为砚。及 江 南国破,砚山因流转数十人,为 米老 元章 得。” 元 揭傒斯 有《砚山》诗。
分類:砚台山形
《國語辭典》:焚砚(焚硯)  拼音:fén yàn
自愧文不如人,自燬笔砚,以示不再著述。也作「焚研」。
《國語辭典》:焚研  拼音:fén yàn
自愧文不如人,自燬笔砚,以示不再著述。唐。陆龟蒙、皮日休〈开元寺楼看雨联句〉:「接思强挥毫,窥词几焚研。」也作「焚砚」。
《漢語大詞典》:砚冰(硯冰)
砚水冻成的冰。 唐 周贺 《冬日山居思乡》诗:“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唐 贾岛 《重与彭兵曹》诗:“砚冰催腊日,山雀到贫居。” 明 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録,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漢語大詞典》:砚屏(硯屏)
砚旁障尘的小屏风。多用玉、石、漆木制成。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集·砚屏辨》:“古无砚屏,或铭砚多鐫於砚之底与侧。自 东坡 、 山谷 始作砚屏,既勒铭於砚,又刻於屏以表而出之。 山谷 有《乌石砚屏铭》。”
分類:屏风木制
《韵府拾遗 霰韵》:入砚(入砚)
见上
分类:入砚
《國語辭典》:砚滴(硯滴)  拼音:yàn dī
一种把水滴在砚台的文具。通常以玉、石、陶、瓷等制成。唐。皎然。送裴秀才往会稽山读书诗:「砚滴穿池小,书衣种楮多。」也称为「水注」。
《漢語大詞典》:冻砚(凍硯)
结冰的砚台。 唐 尚颜 《夷陵即事》诗:“暑衣经霜着,冻砚向阳呵。” 宋 陆游 《纵笔》:“冻砚笑臞儒,雕弓隐猎徒。”
分類:结冰砚台
《國語辭典》:同砚(同硯)  拼音:tóng yàn
同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八回:「好在我们同砚,彼此不必客气。」《恨海》第四回:「我与他若是向不相识的倒也罢了,偏又是从小同居、同砚过的。」
分類:同学
《漢語大詞典》:砚石(硯石)
(1).可作砚台的石头。 唐 韩愈 《高君仙砚铭》:“儒生 高常 ,与予下 天坛 ,中路获砚石,似马蹄状,外稜孤耸,内发墨色,幽奇天然。”
(2).指砚台。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内山完造作〈活中国的姿态〉序》:“一个旅行者走进了下野的有钱的大官的书斋,看见有许多很贵的砚石,便说 中国 是‘文雅的国度’。”
《骈字类编》:冰砚(冰砚)
范成大 诗归来强搜句冰砚冷于铁傅若金诗 苦吟冰合砚,危坐雪侵毡。
《骈字类编》:砚沼(砚沼)
唐 皮日休 馆娃宫怀古 砚沼只留溪鸟浴,屧廊空信野花埋。
《漢語大詞典》:砚材(硯材)
可作砚台的石料。 宋 叶樾 端溪砚谱:“凡巖石皆有黄臕,如玉之瓜篓也。胞络黄臕凿去,方见砚材,世所谓子石也。”
分類:砚台石料
《骈字类编》:江砚(江砚)
唐 王建 宫词一百首 其七 延英引对碧衣郎,江砚宣毫各别床。
《漢語大詞典》:同砚席(同硯席)
同一砚台和坐席。指在一起研讨诗文或同学。北史·元晖传:“ 周文 礼之,命与诸子游处,每同砚席,情契甚厚。” 唐 刘禹锡 《谢柳子厚寄迭石砚》诗:“常时同砚席,寄此感离羣。”参见“ 同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