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笔砚(筆硯)
亦作“ 笔研 ”。
(1).笔和砚。泛指文具。三国志·魏志·后妃传“ 文昭甄皇后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年九岁,喜书,视字輒识,数用诸兄笔砚。”世说新语·方正“ 夏侯玄 ”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正始 中,护军 曹爽 诛,徵为太常,内知不免,不交人事,不畜笔研。”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育子:“至来岁生日,谓之‘周晬’,罗列盘琖於地,盛菓木、饮食、官誥、笔研、筭秤等,经卷鍼綫,应用之物。观其所先拈者,以为徵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太仓上书事:“时举朝失色,无敢与笔砚者。”
(2).指文墨书写之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犹以书工,崎嶇碑碣之间,辛苦笔砚之役。”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岳州》:“苦心笔砚二十餘年,偕计而试者,亦仅十年,心破魂断,以望斯举,今復无名,岂不终无成乎?” 宋 刘攽 《遣闷》诗之一:“若能全疗诗书癖,用底聊均笔砚劳。”
《國語辭典》:砚池(硯池)  拼音:yàn chí
1.砚台当中低洼的地方。唐。杜荀鹤 题弟侄书堂诗:「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2.洗砚的水池。
《漢語大詞典》:铁砚(鐵硯)
铁铸的砚台。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 晋武帝 ﹞即於御前赐青铁砚。此铁是 于闐国 所出,献而铸为砚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 胡怀琛 《宝剑篇》:“曷去化铁砚,静默而宁康。”参见“ 磨穿铁砚 ”。
分類:铁铸砚台
《國語辭典》:磨穿铁砚(磨穿鐵硯)  拼音:mó chuān tiě yàn
比喻用功读书,持久不懈。参见「铁砚磨穿」条。元。范康《竹叶舟》第一折:「坐破寒毡,磨穿铁砚。」
《國語辭典》:砚田(硯田)  拼音:yàn tián
本指砚台。写作如同以笔耕田,故称「砚田」。汉。许慎《说文解字。卷一五。下》:「庶有达者理而董之」句下清。段玉裁。注:「每诵先王父诗句云:『不种砚田无乐事,不撑铁骨莫支贫。』」
《國語辭典》:砚席(硯席)  拼音:yàn xí
1.砚台与坐席。借指学习。《北史。卷一五。魏诸宗室列传。陈留王虔》:「好涉猎书记,少得美名于京下。周文礼之,命与诸子游处,每同砚席,情契甚厚。」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三。槐西杂志三》:「甲与乙邻居世好。幼同嬉戏,长同砚席,相契如兄弟。」
2.习作或执教的地方。唐。刘得仁 答韦先辈春雨后见寄诗:「轩窗透初日,砚席绝纤尘。」宋。柳永郭郎儿近拍。帝里〉词:「砚席尘生,新诗小阕,等閒都尽废。」
3.书信中用于同学间的提称语。
《漢語大詞典》:砚匣(硯匣)
藏砚台的匣子。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东坡 开砚匣,看了砚池,是一方緑色端砚。”
分類:砚台匣子
《骈字类编》:一砚(一砚)
宋史包拯传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平纳延送杨季子赴德庆知事诗故人只守 生业一砚相求不愿馀
《漢語大詞典》:砚水(硯水)
砚池中用以磨墨的水。 唐 李白 《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诗:“去岁左迁 夜郎 道,珫璃砚水长枯槁。” 唐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國語辭典》:石砚(石硯)  拼音:shí yàn
用石材制成的砚台。南朝梁。江淹 建平王谢赐石砚等启:「奉敕赐石砚及法书五卷,天旨又以臣书小进,更使勤习。」《三国演义》第三六回:「言讫,取石砚便打曹操,操大怒,叱武士执徐母出,将斩之。」
分類:石砚砚台
《漢語大詞典》:几砚(几硯)
亦作“ 几研 ”。 几案和砚台。 宋 苏轼 《雨中过舒教授》诗:“窗扉静无尘,几砚寒生雾。” 宋 陆游 《砚湖》诗:“帖成龙蛇走,诗出雷雨壮。从今几砚旁,一扫蟾蜍样。” 元 虞集 《题张希孟凝云石》诗:“几研袭清润,文章互絪緼。”
分類:几案砚台
《漢語大詞典》:砚北(硯北)
谓几案面南,人坐砚北。指从事著作。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十:“ 唐 段成式 书云:‘杯宴之餘,常居砚北。’” 宋 晁说之 《感事》诗之一:“干戈难作墙东客,疾病犹存砚北身。”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先太仆》:“惟以砚北之身,与丹黄为伍,读书质疑,已六易稿,尚未成书,今始卒业。”
《漢語大詞典》:砚山(硯山)
砚台的一种。利用山形之石,中凿为砚,砚附于山,故名。 宋 贾似道 《悦生随抄》:“ 江 南 李氏后主 尝买一砚山,径长纔踰尺,前耸三十六峯,皆大犹手指,左右则引两阜坡陀,而中凿为砚。及 江 南国破,砚山因流转数十人,为 米老 元章 得。” 元 揭傒斯 有《砚山》诗。
分類:砚台山形
《國語辭典》:焚砚(焚硯)  拼音:fén yàn
自愧文不如人,自燬笔砚,以示不再著述。也作「焚研」。
《國語辭典》:焚研  拼音:fén yàn
自愧文不如人,自燬笔砚,以示不再著述。唐。陆龟蒙、皮日休〈开元寺楼看雨联句〉:「接思强挥毫,窥词几焚研。」也作「焚砚」。
《漢語大詞典》:砚冰(硯冰)
砚水冻成的冰。 唐 周贺 《冬日山居思乡》诗:“背日收窗雪,开炉释砚冰。” 唐 贾岛 《重与彭兵曹》诗:“砚冰催腊日,山雀到贫居。” 明 宋濂 《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録,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漢語大詞典》:砚屏(硯屏)
砚旁障尘的小屏风。多用玉、石、漆木制成。 宋 赵希鹄 《洞天清禄集·砚屏辨》:“古无砚屏,或铭砚多鐫於砚之底与侧。自 东坡 、 山谷 始作砚屏,既勒铭於砚,又刻於屏以表而出之。 山谷 有《乌石砚屏铭》。”
分類:屏风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