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蹇碍(蹇礙)
滞塞;不通畅。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余谓文製,本须讽读,不可蹇碍,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
《漢語大詞典》:榛碍(榛礙)
谓阻塞。 宋 张载 《语录中》:“心之不能虚,由有物榛碍。”
分類:阻塞
《漢語大詞典》:止碍(止礙)
犹阻碍。易·大畜“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宋 程颐 传:“何以谓之天衢?以其无止碍,道路大通行也。”
分類:阻碍程颐
《国语辞典》:障碍赛跑(障碍赛跑)  拼音:zhàng ài sài pǎo
一种径赛运动。在赛程中安插各种障碍,让选手通过。也称为「障碍竞走」。
《漢語大詞典》:沾碍(沾礙)
牵连妨碍。红楼梦第七三回:“你们又无沾碍,何必如此?”《三侠五义》第六回:“虽然如此,他乃是个忠臣,就是迎他,也不至於沾碍老师。”
分類:牵连妨碍
《漢語大詞典》:隈碍(隈礙)
深曲险阻。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一:“ 蜀 汉 之土与 秦 同域,南跨 邛 笮 ,北阻 襃斜 ,西即隈碍,隔以 剑阁 ,穷险极峻,独守之国也。”
分類:深曲险阻
《高级汉语词典》:勿碍格
[方]:没什么要紧的
《漢語大詞典》:无碍大会(無碍大會)
佛教语。即无遮大会。南史·梁纪中·武帝下:“﹝ 大同 二年十月﹞壬午,幸 同泰寺 ,设无碍大会。”参见“ 无遮大会 ”。
《國語辭典》:无遮大会(無遮大會)  拼音:wú zhē dà huì
佛教公开的法会,不论贤圣道俗贵贱上下,一律皆可参预,平等行财、法二施,印度国俗常举行之,中国六朝时,亦多仿行。《梁书。卷三。武帝本纪下》:「舆驾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今有陈相公做这无遮大会,一应人等,都要舍贫散斋,小僧已都准备下了。」
《漢語大詞典》:无碍道场(無礙道場)
佛教语。举行无碍大会或无碍会的场所。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今日俺寺中建一个无碍道场,不拣甚么人,或是荐悼双亲,保安自己的,都来这里聚会。”
《漢語大詞典》:无碍法会(無碍法會)
即无遮大会。南史·梁纪中·武帝下:“﹝ 大同 三年﹞夏五月癸未,幸 同泰寺 ,铸十方金铜像,设无碍法会。”参见“ 无遮大会 ”。
分類:无遮大会
《國語辭典》:无遮大会(無遮大會)  拼音:wú zhē dà huì
佛教公开的法会,不论贤圣道俗贵贱上下,一律皆可参预,平等行财、法二施,印度国俗常举行之,中国六朝时,亦多仿行。《梁书。卷三。武帝本纪下》:「舆驾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今有陈相公做这无遮大会,一应人等,都要舍贫散斋,小僧已都准备下了。」
《漢語大詞典》:无碍会(無礙會)
佛教语。即无遮会或无遮大会。 南朝 梁武帝 《幸阿育王寺赦诏》:“今出 阿育王寺 设无碍会。耆年童齿,莫不欣悦。”亦作“ 无碍会 ”。南史·梁纪中·武帝下:“﹝帝﹞幸 同泰寺 ,铸十方银像,并设无碍会。”参见“ 无遮大会 ”。
《國語辭典》:无遮大会(無遮大會)  拼音:wú zhē dà huì
佛教公开的法会,不论贤圣道俗贵贱上下,一律皆可参预,平等行财、法二施,印度国俗常举行之,中国六朝时,亦多仿行。《梁书。卷三。武帝本纪下》:「舆驾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三折:「今有陈相公做这无遮大会,一应人等,都要舍贫散斋,小僧已都准备下了。」
《漢語大詞典》:无拘无碍(無拘無礙)
没有拘束,没有阻碍。形容悠然自得。 宋 朱敦儒 《西江月》词:“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國語辭典》:无挂无碍(無掛無礙)  拼音:wú guà wú ài
没有牵挂拘束。《孤本元明杂剧。拔宅飞升。第二折》:「想俺这出家儿的,要无挂无碍,无是无非。」《西游记》第四回:「送星官回转本官,他才遂心满意,喜地欢天,在于天宫快乐,无挂无碍。」
分類:牵挂
《分类字锦》:苔生不碍(苔生不碍)
倪瓒 春日试笔诗 苔生不碍山人屐,花发应连野老墙。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