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2,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讲仪
朝践
司宾
逸礼
阴礼
醮仪
容礼
古仪
代母
拜至
赞辞
上僭
议制
进春
简礼
《漢語大詞典》:讲仪(講儀)
(1).讲经说法的仪物。 唐 道宣 续高僧传·义解五·慧弼:“鸞几麈尾,经书义疏,预是讲仪,一切付嘱。”
(2).谓讲修礼仪。 宋 胡宿 《北京赐却回北使御筵口宣》:“卿等诞节讲仪,使华成命,言脂车辖,载涉川疆。”
《漢語大詞典》:朝践(朝踐)
古代祭礼仪节之一。《周礼·春官·司尊彝》:“其朝践用两献尊。” 郑玄 注:“朝践,谓荐血腥,酌醴,始行祭事,后於是荐朝事之豆籩。” 孙诒让 正义谓朝践为荐腥后之献。见周礼正义卷三八。
《漢語大詞典》:司宾(司賓)
(1).官名。 北周 设置。主管对外重大交际礼仪。资治通鉴·陈宣帝太建四年:“ 周 遣大将军 昌城公 深 聘於 突厥 ,司宾 李除 、小宾部 贺遂礼 聘於 齐 。” 胡三省 注:“ 后周 倣 成周 之制以建官,司宾,盖《周官》大行人之职。”
(2).官名。 唐 代对鸿胪寺的改称。掌管宾客凶仪之事及册诸蕃。参阅通典·职官八
(3).官名。 唐 宫内官,属尚仪局,掌宾客朝见等事。参阅旧唐书·职官志三
(4).负责接待宾客。北齐书·祖珽传:“时 徐君房 庾信 来聘,名誉甚高, 魏朝 闻而重之,接对者多取一时之秀, 卢元景 之徒并降阶摄职,更递司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孝廉:“又年餘,妇自往归 石 ,止於旅舍,託官署司宾者通姓氏, 石 令絶之。”儒林外史第四回:“就是我主顾 张老爷 、 周老爷 ,在那里司宾。”
《國語辭典》:逸礼(逸禮)  拼音:yì lǐ
书名。西汉景帝时,鲁恭王拆毁孔子旧宅,于壁中得古文礼五十六篇,其中十七篇与高堂生所传的《仪礼〉大致相同,馀三十九篇,今佚,世称为「逸礼」。
分類:失传礼仪
《國語辭典》:阴礼(陰禮)  拼音:yīn lǐ
1.妇人之礼。《周礼。天官。内宰》:「以阴礼教六宫。」
2.男女婚嫁之礼。《周礼。地官。大司徒》:「以阴礼教亲,则民不怨。」
《漢語大詞典》:醮仪(醮儀)
道士祭神的礼仪。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早岁 陈彭年 等定中外醮仪,列 圣祖天尊 在北极之上,伏缘 北极大帝 总领万物,主宰中极。”《宣和遗事》前集:“ 宣和 七年,詔 林灵素 脩道书,改正诸家醮仪,校讎丹经。”
分類:道士礼仪
《漢語大詞典》:容礼(容禮)
容仪之礼。谓容止进退的礼仪规定。后汉书·儒林传·刘昆:“﹝ 刘昆 ﹞少习容礼。” 李贤 注:“容,仪也。前书 鲁 徐生 善为容, 孝文 时,以容为礼官大夫。” 王先谦 集解:“ 惠士奇 曰,古者有容礼,有容臺。容,其仪;臺,其地也……洒埽应对进退之礼,少而习焉,长而安焉。仪容辞令,其节似小,而大行人以之同邦国,亲诸侯。” 宋 苏舜钦 《太原郡太君王氏墓志》:“遂以夫人归 韩氏 。果能上承尊嫜,奉 忠宪公 恂恂然,举动无一不中容礼者。”
《漢語大詞典》:古仪(古儀)
(1).古旧的式样。 唐 张籍 《古钗叹》诗:“凤凰宛转有古仪,欲为首饰不称时。”
(2).古代的礼仪。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 汉 臣采雅记古仪官书,造周礼。”
《国语辞典》:代母  拼音:dài mǔ
天主教的洗礼仪式中,答应照顾领洗者灵魂的女性,未来她必须如母亲般指导领洗者的教礼及解决领洗者生活上的困惑。
《漢語大詞典》:拜至
古代宾客始到时宾主升堂主人拜宾的礼仪。仪礼·聘礼:“礼不拜至。” 贾公彦 疏:“此文承执玉帛之下聘臣事,据《乡饮酒》,宾主升堂,主人有拜至之礼。此宾昨日初至之时,主人请宾行礼,宾言俟閒,此时宾已至矣,故聘时不拜至。”礼记·乡饮酒义:“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敬也。” 郑玄 注:“拜至,谓始升时拜,拜宾至。” 孙希旦 集解:“拜至,主人於宾之初至而拜之也。”
《漢語大詞典》:赞辞(贊辭)
赞颂、祝祷之辞。 唐 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卷七:“男师曰覡,女师曰巫,谓阴神也。説文云:‘巫者,祝也。’‘祝者,祭主申讚辞者也。’三事不办者,不能破魔军。”
(1).谓赞唱礼仪。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离合根:“足不自动而相者导进,口不自言而摈者赞辞。”
(2).赞美的话。 明 宋濂 《滕奉使赞》:“敢述赞辞,勒在贞碣。”《诗刊》1977年第11期:“‘一字千钧’、‘惜墨如金’,常是人们对好诗的赞辞。”
《漢語大詞典》:上僭
谓越位踰制,冒用高于自己身份的名义、礼仪或器物等。诗·邶风·绿衣序:“《緑衣》, 卫庄姜 伤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 孔颖达 疏:“由贱妾为君所嬖而上僭,夫人失位而幽微。” 汉 贾谊 新书·服疑:“等级既设,各处其检,人循其度。擅退则让,上僭则诛。”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今所得坑墓, 汉 印诸纽不一,必非贵而下拟,贱而上僭也。”
《漢語大詞典》:议制(議制)
(1).谓衡量事之轻重而据以断罪。语本《左传·昭公六年》:“昔先王议事以制。”《南史·谢弘微传》:“被举之身,加以禁錮,年数多少,随愆议制。”旧唐书·刑法志:“故有轻重三典之异,宫墨五刑之差,度时而施宜,因事以议制。”
(2).礼仪制度。议,通“ 仪 ”。晋书·李重传:“先王议制,以时因革,因革之理,惟变所适。”
(3).讨论制宪。清史稿·职官志序:“ 光绪 变法, 宣统 议制,品目张皇,掌寄纷杂,将以靖国,不益嚣乎?”
《漢語大詞典》:进春(進春)
明 清 礼仪制度。立春前一日,预设春山、宝座、芒神、土牛,各案于礼部,届日各官俱朝服,生员俱顶戴公服,自部舁案,天文生导引,由 东长安左门 、 天安门 、 端门 各中门入,至 午门 前,恭进于皇帝皇后,谓之“进春”。 明 沈榜 《宛署杂记·经费上》:“各座合用进春黄红綾壳木匣七个,每个银二钱,共一两四钱。” 清 无名氏 《燕台口号》之七八:“到得进春供执事,笑他只作牧童看。”《北京日报》1983.2.3:“旧时的 北京 ,立春时的仪式更加繁缛。立春先一日,由京师府尹率众官员前往 东直门 外春场迎春,并将用彩绸制作的芒神及春牛抬至衙署内供起来。第二天交春时刻,以乐队为前导,抬进宫去。同时礼部进春山、宝座,向皇帝恭贺新春,谓之进春。”
《漢語大詞典》:简礼(簡禮)
(1).谓疏忽礼仪;少礼。《淮南子·人间训》:“令尹 子国 啜羹而热,投卮浆而沃之…… 子朱 曰:‘令尹轻行而简礼。’” 清 吴敏树 《与杨性农书》:“此吾友也,能好善者也,其官位又非骤高,不至简礼於我,其有他故焉,未可以是罪而弃之也。”
(2).简单的礼仪。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既睎古以遗累,信简礼而薄葬。”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宫闱·妃谥:“ 宪宗 虽嬖 万氏 ,而於 纪妃 犹备礼不少贬……非如 嘉靖 末年,动有久待之嫌,因立简礼於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