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粉米  拼音:fěn mǐ
古代绣粉、米之形于礼服上以为装饰,碎者为粉,整者为米。《书经。益稷》:「藻火粉黼黻絺绣。」
《漢語大詞典》:端甫
谓穿礼服,戴礼帽。端, 周 代礼服;甫,章甫, 周 代礼帽。语出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明 唐顺之 《奉命分祀孔庙作》诗:“鄙儒叨小相,端甫奉前规。”
分類:礼服礼帽
《漢語大詞典》:委裘
(1).吕氏春秋·察贤:“天下之贤主,岂必苦形愁虑哉?执其要而已矣……故曰 尧 之容若委衣裘,以言少事也。” 陈奇猷 校释:“谓 尧 之时,天下无事, 尧 之仪表,乃委曲其衣裘,消閒自得。古者长衣,有事则振衣而起,无事则委曲衣裘而坐也。”后以“委裘”指君主任贤举能。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物色关下,委裘 河 上。” 李善 注引 晏子 曰:“治天下若委裘,用贤,委裘之实。 桓公 听 管仲 ,而 赵襄子 信 王登 ,此之谓委裘。”《隋书·元孝矩传》:“恭膺宝命,实赖元功,方欲委裘,寄以分 陕 ,何容便请高蹈,独为君子者乎!”参见“ 委衣 ”。
(2).旧谓帝位虚设,唯置故君遗衣于座而受朝。《汉书·贾谊传》:“卧赤子天下之上而安,植遗腹,朝委裘,而天下不乱。”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委裘,若容衣,天子未坐朝,事先帝裘衣也。” 王先谦 补注:“‘遗腹’与‘赤子’对文,植遗腹,故但朝先帝裘衣。” 南朝 梁 张缵 《南征赋》:“挟 仲谋 之雄气,朝委裘而作辅。”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三年:“﹝臣 光 曰﹞ 程元振 、 鱼朝恩 相继用事,窃弄刑赏,壅蔽聪明,视天子如委裘,陵宰相如奴虏。” 章炳麟 《訄书·杂志》:“ 元帝 贵由 没而委裘三年,未有压纽之主。”自注:“ 定宗 崩后,议所立未决,当是时,已三岁无君。”
(3).指幼君在位。因幼君不胜礼服,坐朝则委裘于地,故称。晋书·穆帝哀帝废帝纪论:“ 孝宗 因繦抱之姿,用母氏之化,中外无事,十有餘年……赞曰:委裘称化,大孝为宗。遵彼圣善,成兹允恭。”晋书·后妃传论:“而 明穆 、 康献 ,仍世临朝,时属委裘,躬行负扆。”
《漢語大詞典》:委衣
犹垂衣。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立元神:“故为人君者,谨本详始,敬小慎微,志如死灰,形如委衣,安精养神,寂寞无为。” 清 梅曾亮 《上某公书》:“其操之也若发机,其纵之也若委衣。”参见“ 委裘 ”。
分類:垂衣
《漢語大詞典》:九文
古代天子礼服上的九种图案。《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 杜预 注:“九文谓山、龙、华、虫、藻、火、粉米、黼、黻也。”晋书·慕容儁载记:“祭饗朝庆,宜正服衮衣九文,冠冕九旒。”
《漢語大詞典》:宗衮(宗袞)
对同族居高位者之称。袞,天子及上公的礼服。《文选·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诗》:“阽危赖宗袞,微 管 寄明牧。” 李善 注:“宗袞, 谢安 也。”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而武臣今致政 李少师 端 愿为观察使,止得管句 祥源观 ,自陈於枢府宗袞,乃加以都管句。”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六:“惜不肖奔走南北,宦学无成,析薪负荷,远媿宗袞。”
《漢語大詞典》:玄衮
亦作“ 玄裷 ”。 古代帝王及上公所穿的一种绣着卷龙的黑色礼服。《诗·小雅·采菽》:“又何予之,玄衮及黼。” 毛 传:“玄衮,卷龙也。” 郑玄 笺:“玄衮,玄衣而画以卷龙也。”荀子·富国:“天子袾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 杨倞 注:“‘裷’与‘衮’同,画龙於衣谓之衮。”
《國語辭典》:翚翟(翬翟)  拼音:huī dí
翚、翟,皆为五彩花纹的雉鸡。据说雉鸡雌雄相守而不犯分,故在皇后的车子和服装都画有翚、翟的图形,象徵妇女的美德。用以借指皇后的车服。唐。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
《國語辭典》:絺绣(絺繡)  拼音:chī xiù
绣有文饰的细葛布。《书经。益稷》:「藻火粉米,黼黻絺绣。」
《國語辭典》:龙袍(龍袍)  拼音:lóng páo
旧时天子所穿的礼服,袍上绣有金龙的图形。《元史。卷一三一。列传。速哥列传》:「尝出金盘龙袍及宫女赐之。」《三国演义》第八○回:「歆纵步向前,扯住龙袍,变色而言。」
《國語辭典》:鷩冕  拼音:bì miǎn
鷩,绣有雉鸟的礼服;冕,冠冕。「鷩冕」指古时天子祭祀先祖及飨射时所穿戴的冕服。
《國語辭典》:官服  拼音:guān fú
古代官吏依不同的级次所穿的礼服。《老残游记》第六回:「当时将官服脱去,换了便服,分宾主坐下。」
《國語辭典》:玄端  拼音:xuán duān
古代男性的黑色祭服,因袖子端正而得名。自天子以下至士皆可穿著,或为冠礼、昏礼、朝礼的正式服装,或为閒居在家时穿著的衣服。《周礼。春官宗伯。司服》:「其齐服有玄端素端。凡大祭祀大宾客共其衣服而奉之。」
《高级汉语词典》:袒衣  拼音:zhàn yī
古代王后六服之一。白色。亦为世妇和卿大夫妻的礼服
分类:袒衣
《國語辭典》:要绖(要絰)  拼音:yāo dié
一种古代的丧服,为系在腰间的麻带。《仪礼。士丧礼》:「要绖小焉,散带垂长三尺。」也作「腰绖」。
《漢語大詞典》:祖衣
佛教语。指僧人的礼服。 赵朴初 《佛教知识答问》第三章:“根据佛教的制度,比丘衣服有大中小三件……一是九条乃至二十五条布缝成的大衣,我国俗称祖衣,是礼服,出门或见尊长时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