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43,分5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禅机
受禅
禅寂
内禅
四禅
禅室
禅宗
禅家
栖禅
禅僧
禅寺
禅宫
禅门
禅者
问禅
《國語辭典》:禅机(禪機)  拼音:chán jī
禅师启悟弟子所用的技巧、言语,这类方法、言语,都超出逻辑的思惟范围,非一般人所知,所以后引喻为只有当事人才知道的事情、对话。唐。清江〈春游司直城西鸬鹚溪别业〉诗:「禅机空寂寞,雅趣赖招携。」《红楼梦》第九二回:「你不知道,我们有我们的禅机,别人是插不上嘴去的。」
《國語辭典》:受禅(受禪)  拼音:shòu shàn
承受禅让的帝位。三国魏。曹植〈责躬〉诗:「受禅于汉,君临万邦。」唐。陈鸿《长恨传》:「既而玄宗狩成都,肃宗受禅灵武。」
《國語辭典》:禅寂(禪寂)  拼音:chán jí
禅定和解脱。唐。李邕 郑州大云寺碑:「发趣如因,弥入禅寂。虽独得断相,而同人有为。」唐。卢纶 同畅当咏蒲团诗:「唯当学禅寂,终老与之俱。」
《漢語大詞典》:内禅(内禪)
古代,帝王传位给内定的继承人称“内禪”。 晋 干宝 《晋纪论晋武帝革命》:“ 尧 舜 内禪,体文德也; 汉 魏 外禪,顺大名也。”后多指帝王身在而传位于子弟。 唐 颜真卿 《天下放生池碑铭》:“歷选内禪,生人以来,振古及 隋 ,未有如我皇帝者也。” 宋 叶适 《提举江州陈公墓志铭》:“ 孝宗 寻内禪,公即求补外。”清史稿·礼志八:“﹝ 乾隆 ﹞六十年, 高宗 内禪,称太上皇帝。”
《漢語大詞典》:四禅(四禪)
佛教语。即四禅定。 唐 王维 《游悟真寺》诗:“猛虎同三逕,愁猿学四禪。” 清 赵翼 《梁制观世音像歌》:“岂知净业空精专,避灾终未入四禪。”详“ 四禪定 ”。
分類:佛教语
《漢語大詞典》:四禅定(四禪定)
佛教语。色界初禅天至四禅天的四种禅定。人于欲界中修习禅定时,忽觉身心凝然,遍身毛孔,气息徐徐出入,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是为初禅天定;然此禅定中,尚有觉观之相,更摄心在定,觉观即灭,乃发静定之喜,是为二禅天定;然以喜心涌动,定力尚不坚固,因摄心谛观,喜心即谢,于是泯然入定,绵绵之乐,从内以发,此为三禅天定;然乐能扰心,犹未彻底清净,更加功不已,出入息断,绝诸妄想,正念坚固,此为四禅天定。参见“ 四禪天 ”。
《國語辭典》:禅室(禪室)  拼音:chán shì
佛教寺院中僧众修禅的房间。唐。王勃〈梓州通泉县惠普寺碑〉:「灵机藻繂,禅室安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凡是精致禅室,曲折幽居,广明尽引他游到。」
分類:禅房习静
《國語辭典》:禅宗(禪宗)  拼音:chán zōng
1.中国佛教宗派。特重禅观,不重教理,自称教外别传。以菩提达摩为初祖,下传慧可、僧璨、道信、弘忍,弘忍之后分成南宗慧能,北宗神秀二派。北宗强调渐修,南宗主顿悟。弘忍圆寂后,北宗神秀大阐宗风于长安、洛阳。中唐以后,南宗成为禅宗的正统,并形成曹洞、云门、法眼、沩仰、临济五家。但宋朝以后则仅存曹洞、临济二脉。也称为「佛心宗」。
2.禅法的精髓。〈顿悟大乘正理决。叙〉:「朗戒珠于情田,洞禅宗于定水。」
《漢語大詞典》:禅家(禪家)
修持禅定者。亦泛指佛家。 唐 陆龟蒙 《和袭美开元寺客省早景即事次韵》:“灵香散尽禪家接,谁共 殷源 《小品》同。”原注:“辩正论亦有九流。一曰禪家者流。 殷浩 读《小品经》,下二百籤疑义,以问 支道林 。” 宋 陈善 扪虱新话·道在六经不在浮屠:“吾儒书中颇有赘讹处,便是禪家公案,但今人未尝窥究耳。” 清 胡玉昆 《祖堂》诗:“寻僧欲问禪家事,夜半闻鐘同在溪。” 朱自清 《“好”与“妙”》:“这显然加上了禅家顿悟说的影响。”
《漢語大詞典》:栖禅(棲禪)
亦作“栖禪”。 犹坐禅。魏书·释老志:“昔如来阐教,多依山林,今此僧徒,恋著城邑。岂湫隘是经行所宜,浮諠必栖禪之宅,当由利引其心,莫能自止。” 唐 黄滔 《壶公山》诗:“井通鰌吐脉,僧隔虎栖禪。” 元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中:“ 莆田 赵仲白 读公诗集,有诗云:‘ 茶山 八十二癯仙,千首新诗手自编。吟到瘴烟因避寇,贵登从橐只栖禪。’”
分類:坐禅
《漢語大詞典》:禅僧(禪僧)
和尚。宋书·夷蛮传·婆黎国:“时 鬭场寺 多禪僧,京师为之语曰:‘ 鬭场 禪师窟, 东安 谈义林。’” 宋 苏轼 《次韵颖叔观灯》:“ 安西 老守是禪僧,到处应燃无尽灯。”《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又有那琳宫梵刹,羽士禪僧,住着那侵云经阁,接汉鐘楼。”
分類:
《國語辭典》:禅寺(禪寺)  拼音:chán sì
佛教禅宗的寺院。如:「河南嵩山是个佛教胜地,当地禅寺林立。」
分類:佛寺
《漢語大詞典》:禅宫(禪宫)
僧人所住的房屋;寺院。 唐 储光羲 《题虬上人房》诗:“禪宫分两地,释子一为心。” 唐 王维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诗:“龙钟一老翁,徐步謁禪宫。” 朱德 《和叶剑英过五台山》:“禪宫寥落乱飞鸦,扫地出门罪佛也。”
《漢語大詞典》:禅门(禪門)
(1).佛教语。谓禅定之法门,为心定于一、屏除妄念之法。又指 达摩 所传禅法言,即谓禅宗法门。 唐 玄觉 《永嘉证道歌》:“是以禪门了却心,顿入无生知见力。”此“禅门”即禅宗之法门。
(2).犹佛门。指佛教。 唐 唐彦谦 《寄蒋二十四》诗:“禪门澹泊无心地,世事生疏欲面墙。”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月涵:“所至之地,緇素宗仰,於是海内无不推 月涵 为禪门尊宿矣。” 严复 《和荆公》:“禪门讲座下,所得尽平平。”
(3).佛教语。即丛林。僧侣群聚的寺院。释氏要览·躁静:“禪门,别号丛林。” 唐 孙逖 《奉和崔司马游云门寺》:“繫马清溪树,禪门春气浓。”参见“ 丛林 ”。
《高级汉语词典》:丛林
丛生的林木
分類:丛林
《國語辭典》:丛林(叢林)  拼音:cóng lín
1.丛密的树林。如:「越战期间,越共善用丛林战术,使得美军伤亡惨重。」
2.佛教用语:(1)比喻生死轮回。《长阿含经》卷五:「何等生二足尊,何等出丛林苦。」(2)寺院道场。《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又升了一个数丈的高坡,坡侧隐隐见有个丛林。」
《韵府拾遗 马韵》:禅者(禅者)
李山甫诗禅者竹担锡
分类:禅者
《漢語大詞典》:问禅(問禪)
犹参禅。 宋 苏轼 《送杜介归扬州》诗:“采药会须逢 蓟子 ,问禪何处识 庞翁 。” 宋 陆游 《次韵范参政书怀》:“插花醉舞春风里,不学 庞翁 更问禪。”
分類:参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