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诏安县(诏安县)  拼音:zhào ān xiàn
县名。在福建省南端沿海,是该省最南的一县,邻接广东省,濒徐阮溪西南岸。农产有稻、甘薯、花生、甘蔗、荔枝、柑橘、柿及菠萝等。
《国语辞典》:闽南语(闽南语)  拼音:mín nán yǔ
分布于大陆地区福建省南部、浙江南部、广东省潮州汕头一带、海南岛及台湾的次方言。也称为「闽南话」。
《国语辞典》:马祖岛(马祖岛)  拼音:mǎ zǔ dǎo
岛名。位于福建省闽江口东北,属连江县。简称为「马祖」。由南竿、北竿、大丘、高登、西引等十九个小岛组成,总面积三十四平方公里,控福州对外交通的要冲,扼闽江出入的门户。现由我军驻守,岛上山岭起伏,以渔业及水产养殖业为主。也称为「马祖列岛」、「马祖群岛」。
《国语辞典》:澎湖县(澎湖县)  拼音:péng hú xiàn
县名。位于福建与台湾之间,地处台湾海峡中。全县由大小六十四个火山岛屿组成,其中以澎湖岛面积最大,群岛总面积为一百二十六平方公里,是台湾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一县。甲午战争后割与日本,民国三十四年收回,改县,县治设于马公市。本县位于北回归线上,雨少风强,农业不盛,渔产丰富,军事地位尤为重要。
《国语辞典》:爬孤棚  拼音:pá gū péng
中元节民俗游戏。源于福建一带。本因闹饥荒,富裕人家为平息纷争,共同筹款设置孤棚,让饥民公平爬上棚顶争食。今日则演变为由四根长杆架设一高约三十馀尺的高架,杆上涂抹油脂,参与者分成四队分由四杆爬上,以先爬上棚台者得胜。是一种斗智斗力的游戏。台湾恒春地区仍保留此风俗。
《国语辞典》:江加走  拼音:jiāng jiā zǒu
人名。(西元1871~1954)福建省泉州市北郊花园头村人。为大陆民间木偶头像雕艺大师。依照人面部的骨架肌理,充分掌握住脸部的神情和性格特徵,作品栩栩如生。一生创作丰富,雕刻或粉彩的戏偶头像约万馀件,驰名中外,誉称为「加走头」、「花园头」,或「木偶之父」。
《国语辞典》:金门县(金门县)  拼音:jīn mén xiàn
县名。属福建省,位于厦门湾口,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相望,北与马祖列岛控扼大陆东南沿海,军事地位极为重要。全岛无论地面或地下皆构筑防禦工事,形势坚强,有「地下堡垒」之称。民国四十七年,八二三炮战我军获得辉煌胜利,金门亦因此名扬世界。物产以盐、白土、海产等为主,所产高粱酒尤闻名于世。简称为「金门」。
《国语辞典》:蕉岭县(蕉岭县)  拼音:jiāo lǐng xiàn
县名。位于广东省梅县北部,东北与福建省交界。县城踞蕉岭之上,故称为「蕉岭县」。客家人多分布于此。产绿茶、亚热带水果及铁、锰等矿产。
《国语辞典》:连城县(连城县)  拼音:lián chéng xiàn
县名。位于福建省西部,汀江支流连水上游。富森林资源,农产输出有稻米、甘藷、笋、香菇等,并出产瓷器。所产连城纸全国著名。
《国语辞典》:厦门市(厦门市)  拼音:xià mén shì
城市名。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厦门岛西南岸,背山面海,风景甚佳,港深水静,利于碇泊,为大陆东南地区的重要商港,也是侨胞出入的主要门户。气候四季如春,植物常年青翠,有「海上花园」之称。中国大陆指定为经济特区。
《国语辞典》:烧王船(烧王船)  拼音:shāo wáng chuán
一种民间祭祀。为先民渡海来台,从福建一带带来的习俗。在建醮后,将载有王爷神像或其他器物的王船,放流海上或焚烧,藉以驱除瘟疫灾害,造福乡里。依各地风俗不同,有三年一醮、五年一醮或十二年一醮。
《国语辞典》:七娘妈(七娘妈)  拼音:qī niáng mā
台湾、福建民间信仰的神祇。据说能庇佑孩子的健康和平安,是儿童的守护神。民间为感谢七娘妈的保佑,当子女年满十六岁那年,家长便在农历七月七日七娘妈生日那天,携子女前往祀七娘妈的庙宇祭拜谢恩。也称为「七星娘娘」。
《國語辭典》:福州市  拼音:fú zhōu shì
城市名。福建省省会,是全省第一大城。位于闽江下游,依山临水,形势雄伟。外港是马尾。因城中西有闽山,东有仙山,北有越王山,故称为「三山」。又因城中多植榕树,故也称为「榕城」。也称为「闽侯」。
《漢語大詞典》: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28-30日在福建上杭古田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会议根据中央的精神,总结了红四军建军以来的经验,批判了各种错误思想,确立了以无产阶级思想建设人民军队的原则。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问题的决议,选出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中国人民军队建军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國語辭典》:黄檗宗(黃蘗宗)  拼音:huáng bò zōng
佛教禅宗派别之一。创始于唐代福建黄檗山的正干禅师,断际禅师希运继之大振宗法。盛于宋,衰于元,至明代因隐元而复兴。清顺治十一年(西元1654)隐元应日本的邀请东渡,遂为日本黄檗宗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