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离客(離客)
离家外出的人。 唐 钱起 《海上卧病寄王临》诗:“离客穷海阴,萧辰归思结。”
分類:离家外出
《漢語大詞典》:远门(遠門)
(1).远处的门。《汉书·礼乐志》:“天马徠,开远门,竦予身,逝 昆仑 。”
(2).离家到很远的地方去叫出远门。 王西彦 《风雪》:“我这孩子第一次出远门,请给她占一占吉凶。” 孙犁 《白洋淀纪事·纪念》:“出远门的人,恐怕是忘记临行时遗留的这块血肉了。”
《漢語大詞典》:烂柯人(爛柯人)
(1).指久离家而刚回故乡的人。亦指饱经世事变幻的人。 唐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明 刘基 《秋怀》诗之三:“永寤烂柯人,万事一梦幻。” 清 钱谦益 《题陆叔平〈沧桑对奕图〉赠稼轩五十初度》诗:“夜露未晞賔既醉,人间已有烂柯人。”
(2).指樵夫。《醒世姻缘传》第四九回:“家住前岗,母在邻庄,烂柯人是妾儿郎。”参见“ 烂柯 ”。
《國語辭典》:烂柯(爛柯)  拼音:làn kē
晋代王质上山砍柴,遇仙人下棋,置斧而观,后见斧柄朽烂,回家时,已百岁,时人皆不识的故事。典出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后比喻人世的变换转移。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若还奏曲能招凤,在此观棋必烂柯。」
《漢語大詞典》:行路子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唐 白居易 《别杨颖士卢克柔殷尧藩》诗:“倦鸟暮归林,浮云晴归山。独有行路子,悠悠不知还。”
《漢語大詞典》:离旷(離曠)
(1).丈夫离家,妇人独处。《孔子家语·致思》:“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鬭之患。”《三国志·吴志·贺邵传》:“内有离旷之怨,外有损耗之费,使库廩空於无用,士民飢於糟糠。”
(2).形容孤独。
《漢語大詞典》:负乡(負鄉)
背离家乡。 南朝 梁 沈约 《齐明帝谥议》:“ 放勛 之慕不追,负乡之思空远。”
《國語辭典》:辱游  拼音:rù yóu
对朋友谦称,为承蒙不弃,保持往来意思的客套话。《董西厢》卷二:「辱游张珙书上将军帅府。」
《国语辞典》:逃家  拼音:táo jiā
逃离家庭。如:「他自从交了坏朋友之后,经常逃家在外游荡。」
《國語辭典》:闯荡(闖蕩)  拼音:chuǎng dàng
离家出外谋生以寻求发展。如:「闯荡江湖多年,他仍一事无成。」
《国语辞典》:他乡外县(他乡外县)  拼音:tā xiāng wài xiàn
离家乡较远的外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依妾愚见,莫若趁著人未及知觉,先自双双逃去,在他乡外县居住了。」
《国语辞典》:旷邈无家(旷邈无家)  拼音:kuàng miǎo wú jiā
远离家乡,没有妻室。《聊斋志异。卷一。娇娜》:「兄旷邈无家,我夙夜代筹久矣。」
《国语辞典》:废学如断织(废学如断织)  拼音:fèi xué rú duàn zhī
汉代乐羊子离家求学,一年后,因思家停学归来,其妻乃引刀割断织布机上的布,劝诫其若半途而废将一无所成。典出《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乐羊子妻》。
《国语辞典》: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在,不远游)  拼音:fù mǔ zài,bù yuǎn yóu
父母活著时,子女不能远离家乡,以尽早晚侍奉之责。《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国语辞典》:和诱罪(和诱罪)  拼音:hé yòu zuì
《刑法》第240条规定,行为人为使未成年之被诱人脱离家庭,在其同意下,使其脱离家庭或其监督人的控制,构成和诱罪。
《漢語大詞典》:寄宿舍
(1).由国家或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为职工或学生提供的公共宿舍。
(2).泛指离家在外临时居住的房舍。 徐特立 《与姜济寰先生书》:“寄宿舍距工厂约二三里,一日往返四次,费一小时馀。” 巴金 《神鬼人·人》:“我住在寄宿舍里。” 沙汀 《意外》:“一间简陋的寄宿舍小楼房,靠壁面对面安顿了两张床铺,中间当窗夹着一张方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