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私语(私語)  拼音:sī yǔ
1.私下请托。《汉书。卷四九。爰盎传》:「使君所言公事,之曹与长史掾议之,吾且奏之;则私,吾不受私语。」
2.秘密、低声说话。《史记。卷三二。齐太公世家》:「景公使晏婴之晋,与叔向私语曰:『齐政卒归田氏。』」《三国演义》第二三回:「承心中暗喜,步入后堂,忽见家奴秦庆童同侍妾云英在暗处私语。」
《漢語大詞典》:阴合(陰合)
私下联合。战国策·秦策二:“使人使 齐 , 齐 秦 之交阴合。”史记·张仪列传:“善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絶於 齐 ,使人随 张仪 。”
《國語辭典》:私计(私計)  拼音:sī jì
1.个人的计画、谋略。《三国志。卷九。魏书。曹真传》:「殿中宿卫,历世旧人皆复斥出,欲置新人以树私计。」
2.个人的生活、生计。《晋书。卷四九。阮籍传》:「既不能躬耕自活,必有所资,故曲躬二郡。岂以骋能,私计故耳。」
《國語辭典》:窃笑(竊笑)  拼音:qiè xiào
暗中讥笑。《战国策。秦策一》:「将西南以与秦为难,臣窃笑之。」《列子。力命》:「臣见此二者,臣之所为独窃笑也。」
《漢語大詞典》:私谒(私謁)
因私事而干谒请托。诗·周南·卷耳序:“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詖私謁之心。” 毛 传:“謁,请也。”史记·张丞相列传:“ 嘉 ( 申屠嘉 )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謁。” 晋 潘岳 《九品仪》:“庶公道大行,而私謁息矣。”亦谓私下造访。 清 昭梿 啸亭杂录·禁抑宗藩:“上习知其弊,即位后,禁抑宗藩,不许交通外吏,除岁时朝见外,不许私謁邸第。”
《國語辭典》:閒步  拼音:xián bù
散步。《儒林外史》第四○回:「吃完了酒,萧云仙起来閒步。」《红楼梦》第二回:「雨村閒居无聊,每当风日晴和,饭后便出来閒步。」也作「闲步」。
《漢語大詞典》:窃议(竊議)
私下议论;私自评论。《关尹子·九药》:“人之有失,虽已受害於已失之后,久之窃议於未失之前。”《宋书·颜延之传》:“若呻吟於墙室之内,喧嚣於党辈之间,窃议以迷寡闻,妲语以敌要説,是短算所出,而非长见所上。”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书》:“足下连国云从,宏论风行,吾幽生孤説,每获窃议,此之不侔,事有固然。” 明 文徵明 《送侍御吴公还朝诗叙》:“而是非得失,往往窃议於下。”
《漢語大詞典》:盗发(盜發)
(1).私下非法发掘。史记·酷吏列传:“会人有盗发 孝文 园瘞钱,丞相 青翟 朝,与 汤 约俱谢。”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 娥 比舍有 蔡仲 ,闻 娥 富,谓殯当有金寳,乃盗发冢,求金。” 清 洪颐煊 《校正〈穆天子传〉序》:“穆天子传六卷, 晋 太康 二年, 汲县 民盗发 魏襄王 墓中所得竹书也。”
(2).私自开拆;私下泄露。后汉书·窦武传:“ 瑀 盗发 武 奏。”宋书·郑鲜之传:“上言传詔 罗道盛 輒开牋,遂盗发密事。”
《国语辞典》:暗想  拼音:àn xiǎng
私下猜想。《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举子见他语言爽快,礼度周全,暗想也不是不可化诲的。」《文明小史》第五一回:「饶鸿生心里暗想:怪不得他要收千把块钱的水脚,原来这样讲究。」
分类:私下猜想
《國語辭典》:阴重(陰重)  拼音:yīn zhòng
为人谨慎持重。《史记。卷一○三。万石君传》:「仁为人阴重不泄,常衣敝补衣溺裤,期为不絜精,以是得幸。」
《漢語大詞典》:窃伏(竊伏)
私下潜处。指隐居。 宋 曾巩 《答范资政书》:“若 巩 之鄙,窃伏草茅,阁下於羈旅之中,一见而已。” 明 高启 《妫蜼子歌为友王常宗作盖其号也》:“窃伏在草野,冥心究皇坟。”
分類:私下隐居
《國語辭典》:密布  拼音:mì bù
布满。如:「乌云密布」。
《漢語大詞典》:严公(嚴公)
古代 高丽 臣民对其君主的私下称呼。宋史·外国传三·高丽:“王出……臣民呼之曰圣上,私谓曰严公,后妃曰宫主。”
《國語辭典》:私事  拼音:sī shì
1.个人的事。《孟子。滕文公上》:「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不是官差,是办自己私事去了。」也称为「私务」。
2.隐密不愿公开的事。《红楼梦》第四三回:「原来宝玉心里有件私事,于头一日就吩咐茗烟:『明日一早要出门,备下两匹马在后门口等著。』」
《漢語大詞典》:切惟
犹窃惟。谓私下考虑。表示个人想法的谦词。资治通鉴·齐高帝建元二年:“ 虎子 上表,以为:‘国家欲取 江东 ,先须积穀 彭城 。切惟在镇之兵,不灭数万,资粮之绢,人十二匹;用度无準,未及代下,不免飢寒,公私损费。’”按,魏书作“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