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露苗  拼音:lù miáo
岩石或矿脉出露在地表的部分。也作「露头」。
《國語辭典》:绿豆(綠豆)  拼音:lǜ dòu
植物名。豆科菜豆属,一年生草本。高约三十多公分,茎瘠长,有毛。三出复叶,顶小叶卵状菱形。总状花序,开黄色蝶形花。荚果长圆柱形,长六至八公分,内含绿色种子,可供食用,无论煮汤或磨粉制成糕饼都很可口。也作「菉豆」。
《國語辭典》:咖啡  拼音:kā fēi
植物名。为英语coffee的音译。茜草科咖啡树属,耐阴性常绿灌木。原产东非衣索比亚,现多栽培于热带地区。高四至六公尺,侧枝对生或轮生;叶对生,卵状披针形。聚伞花序簇生叶腋。花白色。核果椭圆形,成熟时黄红色或紫红色,内含两颗种子。种子为咖啡原料,焙乾后研成细末可冲泡为饮料,有健胃及兴奋神经之效。
《漢語大詞典》:破甲
谓植物种子裂开外壳初生嫩叶。 明 王世贞 《王复过斋中小酌》诗:“菜青初破甲,魴紫旋批鳞。”
《漢語大詞典》:树种(樹種)
(1).树木的种类。如针叶种、阔叶种等。
(2).树木的种子。
《漢語大詞典》:漫种(漫種)
播种方法之一,种子置于器物中,边走边撒,力求撒匀,使苗出稀稠适当。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胡麻:“一亩用子二升,漫种者,先以耬耩,然后散子,空曳劳。” 元 王祯 农书卷二:“漫种者,用斗盛穀种,挟左腋间,右手料取而撒之;随撒随行,约行三步许,即再料取;务要布种均匀,则苗生稀稠得所。 秦 晋 之间,皆用此法。”
《漢語大詞典》:春化
播种前使作物的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完成第一阶段的发育,叫做春化。古称催青。例如,把冬小麦的种子浸湿后,保藏在低温的地方,这样可以促进种子出苗整齐,提早成熟。
《漢語大詞典》:飞松(飛松)
(1).指山中的松树。因其种籽落地自然长成,故称。 宋 范成大 《包山寺》诗:“穉竹暗寒碧,飞松盘老苍。”自注:“山上松多非种植,风吹松子自成,谓之飞松。”
(2).树种子名。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九:“飞松者,一名狐实,亦作梧实,正如梧桐子而大倍之,色味亦如梧桐,而壳薄易剥。生密树中;一见輒伐树,乃可得,迟则树即存,而子俱飞去成空株矣,故曰飞松。”
《漢語大詞典》:漫散
犹散漫。随随便便,不受约束。 清 戴震 《原善下》:“见夺而沮丧,漫散无检押,心任其责也。” 许地山 《春桃》:“其实,他这两天在道上漫散地走,不晓得要往那里去。”
《漢語大詞典》:瓜犀
瓜类的种子。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三·冬瓜:“其(冬瓜)子谓之瓜犀。”
分類:种子
《漢語大詞典》:稻芽
稻谷种子发出的芽。 宋 苏轼 《无锡道中赋水车》诗:“分畦翠浪走云阵,刺水緑鍼抽稻芽。”农谚:稻芽露嘴,赶快拌水。
《漢語大詞典》:籽粒
(1).谷类的种子。京剧《串龙珠》第三场:“ 徐达 :‘今当春暖时令,正值耕种之期,你们种地无籽粒者,本州贷以籽粒。’” 刘白羽 《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土地、河流、树林、山谷,都焕然一新,籽粒在温暖的土地中发芽,微风中饱含着香甜的生命的汁液。”
(2).粮食;粮食的颗粒。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 湖广 承天府 ,守备太监一员,关防一颗,僉书数十员……徵收籽粒,每年进茶扇、葛布、香茶、手巾。”清史稿·食货志一:“定直省屯田,官助牛种者,所收籽粒三分取一。” 段荃法 《凌红蝶》:“会计看看那肥硕的籽粒,忽然一个念头跳进脑子里。”
《漢語大詞典》:槐子
槐树结的荚果或种子。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槐﹝集解﹞引 陶弘景 曰:“槐子以十月巳日采相连多者,新盆盛,合泥百日,皮烂为水,核如大豆。” 明 沈榜 《宛署杂记·经费上》:“土粉一斗,价一钱;槐子、白矾价五分。”
《漢語大詞典》:藏识(藏識)
佛教语。法相宗“八识”中第八识“阿赖耶识”的意译。谓含藏一切善恶因果种子之识。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三十:“能含藏执持诸善恶种子,故名藏识。” 章炳麟 《无神论》:“若无人格,则不异於佛家所谓藏识。”参见“ 八识 ”。
《國語辭典》:八识(八識)  拼音:bā shì
佛教用语。瑜伽行派主张能认识外境或心境的八种功能。分别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其中意识和眼、耳、鼻、舌、身五识并起外,并能对心境起认识作用。末那识是构成执著的心理源头。阿赖耶识主要功能是贮存过去所造的业力。八识一方面是生起认识的心理功能,另一方面也是变现一切现象的主体。《成唯识论》卷二:「等流习气为因缘故,八识体相差别而生。」
《漢語大詞典》:芒颖(芒穎)
谷类种子壳上的细刺。引申为尖端。 元 麻革 《阻雪华下》诗:“云间三峰面,隐约露芒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