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迁秩(遷秩)
旧指官员晋级。 唐 杨炯 《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詔书迁秩,百姓举车,立庙生事,树碑颂德。” 宋 郭彖 睽车志卷六:“不逾年,凡四迁秩。”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平定回部本末:“封 兆文毅 为一等公, 富将军 德 为一等侯,餘迁秩有差。”
分類:官员晋级
《漢語大詞典》:八秩
亦作“ 八帙 ”。亦作“八袟”。 八十岁。礼记·王制:“七十不俟朝,八十月告存,九十日有秩。”本指古代帝王对老人的优待,后因称八十岁为八秩,九十岁为九秩。 唐 白居易 《喜老自嘲》诗:“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 宋 陆游 《致仕后即事》之十二:“八帙开来今过半,一杯引满若为辞。”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八十为八秩:“年八十日有秩,故以八十为八秩。又道家流用此语, 白乐天 屡用之。自注:‘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时俗谓七十以上为开第八秩。”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臣祖母年踰八袠,独居故里,未知存亡。”
《漢語大詞典》:一秩
(1).官阶的一级。隋书·百官志中:“禄率一分以帛,一分以粟,一分以钱。事繁者优一秩,平者守本秩,闲者降一秩。长兼试守者,亦降一秩。”
(2).古以十年为一秩。 唐 白居易 《七年元日对酒》之二:“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 唐 白居易 《喜老自嘲》:“行开第八秩,可谓尽天年。”原注:“时俗谓七十已上为开第八秩。”
分類:官阶
《漢語大詞典》:有秩
(1).博大,无穷。《诗·商颂·烈祖》:“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高亨 注引 王引之 经传释词:“秩,大也。” 汉 张衡 《东京赋》:“登圣皇於天阶,章 汉 祚之有秩。”
(2).古代乡官名。 汉 承 秦 制,乡五千户则置有秩,秩百石,掌管一乡。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今自有秩以上至诸大吏,下及王左右,无非相国之人者。”《后汉书·百官志五》:“乡置有秩、三老、游徼。本注曰:有秩,郡所署,秩百石,掌一乡人。”
《漢語大詞典》:禄秩
(1).官吏食禄的品级。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 孙希旦 集解:“盖有位而有常禄者谓之禄秩。” 汉 王充 论衡·偶会:“削土免侯,罢退令相,罪法明白,禄秩适极。”通志·职官七:“ 梁 之禄秩不异於 魏 而易品为班。”
(2).犹禄位。荀子·荣禄:“是故三代虽亡,治法犹存,是官人百吏之所以取禄秩也。”吴子·应变:“凡攻敌围城之道,城邑既破,各入其宫,御其禄秩,收其器物。”后汉书·蔡茂传:“﹝ 蔡茂 ﹞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 茂 跳取之,得其中穗,輒復失之。以问主簿 郭贺 , 贺 离席庆曰:‘大殿者,官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於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3).俸禄。北史·蔡祐传:“﹝ 蔡祐 ﹞性节俭,所得禄秩皆散宗族,身死之日,家无餘财。”隋书·食货志:“凡如此禄秩,既通所部兵士给之,其家所得盖少。” 宋 徐铉 《寄歙州吕判官》诗:“风光适意须留恋,禄秩资贫且喜欢。” 明 李东阳 《寿舅氏刘公八十诗序》:“ 东阳 自叨禄秩以来,吾母夫人已弗逮养。”
《漢語大詞典》:命秩
犹官爵。 唐 吕温 《道州刺史厅后记》:“若冠綬命秩之差,则有格令在;山川风物之辨,则有图牒在。” 宋 曾巩 《王瑛杨宗立三班借职制》:“是用从尔之请,锡之命秩。”
分類:官爵
《漢語大詞典》:礼秩(禮秩)
指礼仪等第和爵禄品级。左传·庄公八年:“ 僖公 之母弟曰 夷仲年 ,生 公孙无知 ,有宠於 僖公 ,衣服礼秩如适。”后汉书·刘恺传:“视事三年,以疾乞骸骨,久乃许之,下 河南 尹礼秩如前。” 唐 司空图 《蒲帅燕国太夫人石氏墓志》:“特彰礼秩之优,叠降珍华之锡。”
《國語辭典》:天秩  拼音:tiān zhì
1.天定的爵秩。《书经。皋陶》:「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
2.天子赐予的秩禄。《文选。潘岳。夏侯常侍诔》:「宜享遐纪,长保天秩。」
《國語辭典》:峻秩  拼音:jùn zhì
尊贵的官阶。宋。欧阳修 谢致仕表:「非止赐于残骸,道愧师儒,乃忝春宫之峻秩,身居畎亩而兼书殿之清名。」
分類:高位高官
《國語辭典》:显秩(顯秩)  拼音:xiǎn zhì
崇高的地位。《文选。潘岳。杨荆州诔》:「用锡土宇,膺兹显秩。」《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大人年岁未及五旬,已经荣膺显秩。」
分類:显赫官位
《漢語大詞典》:秩祀
依礼分等级举行之祭。孔丛子·论书:“ 孔子 曰:‘高山五岳定其差,秩祀所视焉。’” 唐 柳宗元 《湘源二妃庙碑》:“ 唐 命秩祀,兹邑攸主。” 明 许宗鲁 《东岳》诗:“秩祀严东土,明禋冠五宗。” 清 姚鼐 《宋双忠祠碑文》:“今天子褒礼忠节,虽亲与圣朝为敌难而殞者,皆隆崇諡号,俾吏秩祀。”
分類:等级
《國語辭典》:宠秩(寵秩)  拼音:chǒng zhì
宠爱而使之处于尊贵的官位。《左传。昭公八年》:「子旗曰:『子胡然彼孺子也,吾诲之,犹惧其不济,吾又宠秩之。』」《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陛下复以冀州宠秩吕昭。」
《漢語大詞典》:望秩
谓按等级望祭山川。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 岱宗 ,柴,望秩于山川。” 孔 传:“ 东岳 诸侯竟内名山大川,如其秩次望祭之。谓五岳牲礼视三公,四瀆视诸侯,其餘视伯子男。”《汉书·王莽传中》:“伏念予之皇始祖考 虞帝 ,受终 文祖 ,在璇璣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秩于山川,徧于羣神,巡狩五岳,羣后四朝,敷奏以言,明试以功。” 明 宋濂 《游锺山记》:“按《地理志》, 江 南名山唯 衡 、 庐 、 蒋 。 蒋山 固无耸拔万丈之势,其与三山并称者,盖为望秩之所宗也。”
《國語辭典》:散秩  拼音:sǎn zhì
无一定职守的官。唐。白居易〈昨日复今辰〉诗:「散秩优游老,閒居净洁贫。」
《高级汉语词典》:七秩
七十大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