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究竟  拼音:jiù jìng
1.穷尽、推求到完全明白。《后汉书。卷六○上。马融传》:「于是流览遍照,殚变极态,上下究竟。」
2.完毕、结束。《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
3.到底。《文明小史》第一七回:「世兄究竟到那里去的,以后出门总得在匮上留个字,省得要先生操心。」
4.真相、结果。《文明小史》第九回:「教士听了诧异,急急同著刘伯骥奔进城门,意思想见知府问个究竟。」
《漢語大詞典》:究竟说(究竟説)
佛教语。指圆满透彻的教理。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秣底补罗国:“夫大乘教者,佛法之中究竟説也。”
《国语辞典》:看个究竟(看个究竟)  拼音:kàn ge jiù jìng
看明白、看清楚。如:「你不要遮遮掩掩地藏来藏去,还是让大家看个究竟吧!」
《国语辞典》:探个究竟(探个究竟)  拼音:tàn ge jiù jìng
将事情的原委打听清楚。如:「事出必有因,等我去探个究竟,以明真相。」
《国语辞典》:一探究竟  拼音:yī tàn jiù jìng
看清楚、弄明白。如:「听到门外一声巨响,爸爸立刻起身出去一探究竟。」
《高级汉语词典》:颠倒
亦作“颠到”。颠倒;错乱
分类:颠倒
《國語辭典》:端的  拼音:duān dì
1.果然、真的。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父南子北各分离,端的是苦!苦!」《荡寇志》第一回:「那女子却伶俐,又自己习得一手好弓箭,端的百发百中。」
2.究竟、详情。《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小人在京,并没见有此事,想是官人戏谑之言。夫人到京便知端的,休得忧虑。」《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到这月色灯光之上,问你个端的。说著,自己先走进了厨房。」也作「端底」。
《國語辭典》:到底  拼音:dào dǐ
1.直到尽头或底端。《旧唐书。卷一七一。列传。李渤》:「似投石井中,非到底不止。」
2.到末了。《文明小史》第二四回:「提起笔来,先把金子香的卷子连圈到底。」
3.究竟。宋。张咏 寄郝太冲诗:「新编到底将何用?旧好如今更有谁!」
4.始终。如:「我对待妳,到底是一样的。」
5.澈底。元。吴澄〈怀黄县丞申时避乱寓华盖山〉诗:「心如清水到底洁,身寄白云测虚台。」《文明小史》第三四回:「倒是那秀才赏识的史论三万选有些用处,这才配服他们守旧的人,到底揣摩纯熟。」
6.终于。如:「等到开演前一分钟,他们到底赶来了。」
《國語辭典》:下落  拼音:xià luò
1.降下。如:「片片雪花下落。」
2.著落、去处。《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明明说有地方姓名,且慢慢跟寻下落则个。」《红楼梦》第三三回:「或隐藏在家,或知其下落,早说了出来,我们也少受些辛苦,岂不念公子之德?」
《漢語大詞典》:止竟
毕竟;究竟。 唐 元稹 《六年春遣怀》诗:“止竟悲君须自省,川流前后各风波。” 唐 司空图 《漫书》诗之三:“爱憎止竟须关分,莫把微才望所知。” 前蜀 韦庄 《多情》诗:“止竟多情何处好,少年长抱长年悲。”
分類:毕竟究竟
《漢語大詞典》:只竟
究竟;到底。《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俗间大有同名姓,相似颜容几百般。形容大省曾相识,只竟思量没处安。”
分類:究竟到底
《国语辞典》:葫芦里卖的甚么药(葫芦里卖的甚么药)  拼音:hú lu lǐ mài de shén men yào
比喻事情的究竟。一般用以表示不知对方心理在做的是什么打算。《文明小史》第五回:「太尊只是闷住不响,究竟不晓得葫芦里卖的甚么药?」
《漢語大詞典》:至竟
(1).直到最终。后汉书·樊英传论:“及徵 樊英 、 杨厚 ,朝廷若待神明,至竟无它异。”
(2).副词。犹究竟。 唐 杜牧 《题桃花夫人庙》诗:“至竟 息 忘缘底事?可怜 金谷 堕楼人!” 唐 罗隐 《钱塘江潮》诗:“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赬鲤问 阳侯 。” 清 钱谦益 《陆宣公墓道行》:“人生忠佞看到头,至竟 延龄 在何许!”
《國語辭典》:根底  拼音:gēn dǐ
1.究竟、底细。《英烈传》第七四回:「军师刘基听了红罗山三字,不胜叹息,被李文忠定要问个根底。」《文明小史》第五六回:「侍者方才晓得他的根底,吓的嗑头如捣蒜。」
2.事物的基础、根基。如:「他有扎实的科学根底。」
3.俗称财产。
4.面前或旁边。元。尚仲贤《三夺槊》第一折:「争奈秦王根底,有尉迟无人可敌。」《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妇女在宋四公根底坐定,教量酒添只盏儿来,吃了一盏酒。」
《漢語大詞典》:事极(事極)
事之究竟。韩非子·解老:“不见其事极者,为能保其身,有其国。”
分類:事极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