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蹇落  拼音:jiǎn luò
不顺利、不济。《聊斋志异。卷二。巧娘》:「才色无匹,而时命蹇落。」
《漢語大詞典》:否败(否敗)
穷困;时运不好。《绿野仙踪》第五回:“小弟年来否败之至,今无可如何,寻访 冷先生 指一条门路,做下半世的地步。”
《漢語大詞典》:谦褊(謙褊)
穷蹙;穷困。 汉 蔡邕 《司空临晋侯杨公碑》:“公生值谦褊,资贿屡空。”
分類:穷困
《國語辭典》:流落  拼音:liú luò
飘泊流浪,潦倒失意。唐。郑谷 江际诗:「那堪流落逢摇落,可得潸然是偶然。」《三国演义》第二七回:「因世乱流落江湖,聚众五百馀人,劫掠为生。」
《國語辭典》:枯槁  拼音:kū gǎo
1.乾枯、乾燥。《诗经。大雅。召旻》汉。郑玄。笺:「天下之人,如旱岁之草,皆枯槁无润泽。」唐。李白〈自汉阳病酒归寄王明府〉诗:「去岁左迁夜郎道,琉璃砚水长枯槁。」
2.形容憔悴。《战国策。秦策一》:「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
《國語辭典》:穷愁(窮愁)  拼音:qióng chóu
穷困忧愁。唐。骆宾王 秋日送别诗:「当歌应破涕,哀命返穷愁。」
分類:穷困愁苦
《國語辭典》:落魄  拼音:luò tuò
1.穷困潦倒而不得志。《史记。卷九七。郦生传》:「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身落魄,生计皆无。」也作「落拓」。
2.率性豪放、不受拘束。唐。杜牧 遣怀诗:「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肠断掌中轻。」
《國語辭典》:固穷(固窮)  拼音:gù qióng
安于贫困。《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漢語大詞典》:疲民
(1).疲困之民。管子·幼官:“数战则士疲,数胜则君骄;骄君使疲民则国危。” 唐 姚合 《送李起居赴池州》诗:“天子念疲民,分忧輟侍臣。” 宋 曾巩 《泰山祈雨文》:“念此疲民,弊於征敛,方岁之富,食常不足。”
(2).使民穷困。左传·成公十六年:“今 楚 内弃其民,而外絶其好……奸时以动,而疲民以逞。”
《國語辭典》:贫乏(貧乏)  拼音:pín fá
1.贫穷匮乏。《南史。卷六○。列传。范岫》:「以岫贫乏,遗旨赐钱二十万,固辞拒之。」《新唐书。卷七。德宗本纪》:「二年正月丙申,诏减御膳之半,赒贫乏者授以官。」
2.引申为一切不足、缺乏之意。如:「这篇文章内容贫乏,实在不值得一看。」「想像力贫乏是无法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的。」
《漢語大詞典》:涸辙(涸轍)
(1).比喻穷困的境地。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宋 司马光 《西台诗二十四韵》:“涸辙犹蒙润,寒灰免附炎。” 明 张煌言 《长鲸行》:“跳梁寧復昔睚眦,涸辙应怜旧饕餮。” 叶圣陶 《穷愁》:“岂久处涸辙,贪鄙渐萌,乃欲为此一掷,以冀非分耶?”参见“ 涸辙之鮒 ”。
(2).犹搁浅。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海兽》:“海潮退后,有一兽涸辙沙滩,长八尺餘,色纯黑,毛如海虎。”
《國語辭典》:涸辙之鲋(涸轍之鮒)  拼音:hé chè zhī fù
辙,车轮辗地所留下的痕迹。鲋,鲫鱼。在乾枯车辙中的鲫鱼所需要的只是斗升的水,如果拖延时间远去西江取水,则不过是空口白话,无法解决问题。典出《庄子。外物》。后比喻陷处困境,急需救援的人或物。宋。苏轼 乞开杭州西湖状:「若一旦堙塞,使蛟龙鱼鳖,同为涸辙之鲋,臣子坐观,亦何心哉?」也作「涸辙枯鱼」、「涸辙穷鳞」、「涸辙穷鱼」、「涸辙之枯」、「涸辙之鱼」。
分類:鲋鱼
《國語辭典》:寒苦  拼音:hán kǔ
1.寒冻困苦。《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土地寒苦,汉马不能冬。」
2.贫寒清苦。《晋书。卷七○。甘卓传》:「俭少有志行,寒苦自立。」
《国语辞典》:学穷(学穷)  拼音:xué qióng
韩愈送穷文中所述五穷鬼之一。因能使求学的人穷困,故后世借以称寒士为「学穷」。
《國語辭典》:贫困(貧困)  拼音:pín kùn
贫苦而景况困难。《史记。卷六二。管晏传》:「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大宋宣和遗事。元集》:「那杨志为等孙立不来,又值雪天,旅涂贫困,缺少果足,未免将一口宝刀出市货卖。」
《國語辭典》:穷鬼(窮鬼)  拼音:qióng guǐ
1.较没有钱的神鬼。唐。韩愈 送穷文:「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问所涂。』」
2.骂穷人的刻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