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9,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猛不乍
猛地里
猛乍
猛古丁
猛忽
猛可里
冷不防
惊起
霹雳
特地
蓦地
俄而
乍见
事变
一动
《漢語大詞典》:猛不乍
突然。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三回:“都是拿锄把子的手,猛不乍的拿起枪就会打仗啊?这可是‘瘸子担水’--得一步步来么!”
分類:突然
《國語辭典》:猛地里(猛地裡)  拼音:měng dì lǐ
忽然。也作「猛的」。
分類:突然
《漢語大詞典》:猛乍
突然。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猛乍,那位老乡站定了,用胳膊护着孩子,回头看敌人。” 孙景瑞 《红旗插上大门岛》第四章:“猛乍,一道白光从岛上射出来,黑暗的海面,好像忽然被一把利剑斩裂了。”
分類:突然
《漢語大詞典》:猛古丁
突然。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一:“ 李四哥 一个箭步窜过去,钳住了那干瘪老头子就摇、摇、摇,然后猛古丁地向前一搡。”
分類:突然
《漢語大詞典》:猛忽
突然。 清 李渔 《奈何天·闹封》:“家室初宜,咆哮方息,猛忽地有人声沸。” 清 李渔 《风筝误·败象》:“猛忽地任他喜扬扬争先鼓噪,猛忽地现出神狮将象势挠。”
分類:突然
《國語辭典》:猛可里(猛可裡)  拼音:měng kě li
突然、猛然。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一折:「猛可里抬头把他观觑了,将我来险笑倒。」《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左右想了一回,猛可里心中省悟。」也作「猛咕叮」、「猛孤丁」、「猛古丁」、「猛可地」。
分類:突然忽然
《國語辭典》:冷不防  拼音:lěng bù fáng
毫无防备、突然。《红楼梦》第五二回:「晴雯冷不防欠身一把将他的手抓住,向枕边取了一丈青向他手上乱戮。」也作「冷不丁」、「冷丁」、「冷孤丁」。
《漢語大詞典》:惊起
因受惊吓而突然动作。例如:深夜突然听到枪声,大家都从床上惊起。
《國語辭典》:霹雳(霹靂)  拼音:pī lì
急而响的雷。唐。王维〈老将行〉:「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奔腾畏蒺藜。」《红楼梦》第一回:「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也称为「落雷」。
《國語辭典》:霹雳引(霹靂引)  拼音:pī lì yǐn
乐曲名。古琴曲。本是梁代乐府题,描写琴师演奏,如同霹雳顿生。乐曲名见于《琴操》。
《漢語大詞典》:霹雳琴(霹靂琴)
古琴名。琴由被雷击过的桐木制成,故名。《老残游记》第九回:“ 紫阳 属和《翠虚吟》,传响空山霹靂琴。”
《國語辭典》:特地  拼音:tè dì
1.格外的。宋。赵长卿〈虞美人。西风明月临台榭〉词:「素蟾特地暗中图,未改清光容易、到仙源。」
2.专为其事。《文明小史》第三八回:「诸城县知县武强禀见,有紧要公事特地进省面禀。」
《國語辭典》:蓦地(驀地)  拼音:mò dì
忽然。宋。张继先 沁园春。真一长存词:「幽绝处,听龙吟虎啸,蓦地风雷。」宋。张端义《贵耳集。卷上》:「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红。」也作「陌地」、「陌然」、「蓦的」、「蓦忽」、「蓦然」。
《國語辭典》:俄而  拼音:é ér
不久。《公羊传。桓公二年》:「俄而可以为其有矣。」《红楼梦》第一回:「俄而大轿内抬著一个乌纱猩袍的官府过去。」
《國語辭典》:乍见(乍見)  拼音:zhà jiàn
忽然看见。《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國語辭典》:事变(事變)  拼音:shì biàn
1.世事的变化。如:「白云苍狗,事变无常,令人难以预料。」《诗经。大序》:「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汉。扬雄 解嘲:「世异事变,人道不殊,彼我易时,未知何如。」
2.政治或军事上突然发生的重大变故。如:「七七事变」。《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左右走归的来告事变,夫人立斩之;阴召大将约束军士,不得噪动。」《三国演义》第三回:「时卢植弃官未去,见宫中事变,擐甲持戈,立于阁下。」
《漢語大詞典》:一动(一動)
(1).一次举动;一个行动。左传·昭公十五年:“礼,王之大经也;一动而失二礼,无大经矣。”二程遗书卷二四:“圣人一言一动无不合於天理如此。”
(2).一经发动;一有所举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昔 文王 一动,而功显于千世,列为 三代 ,此所谓因天心以动作者也。” 汉 贾谊 《属远》:“上之所得者甚少,而民毒苦之甚深,故 陈胜 一动而天下振。” 宋 罗大经 《鹤林雨露》卷八:“大军一动,万命所悬,乃可置於度外乎?” 明 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陈亮恢复之议:“有所不动,一动而敌自鬭。”
(3).指思想、感情的突然触动。朱子语类卷三一:“心自是仁,然私欲一动,便不仁了。” 明 胡居仁 居业录·心性:“因心与理二,故一动便乱。”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俄延了半晌,忽然灵机一动,心中悟将过来。”《花月痕》第十回:“ 荷生 见了丫鬟説出‘ 吕仙阁 ’三字,心中一动。”
(4).犹动輒。如:他一动就骂人。如:这孩子一动就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