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焦桐  拼音:jiāo tóng
东汉蔡邕精通音律,善于制琴,曾从灶下木材爆裂声,听出所烧木材为难得的制琴木料,于是将烧焦的桐木削制为一具名琴。后用以泛指名琴。唐。张祜〈思归引〉:「焦桐弹罢丝自绝,漠漠暗魂愁夜月。」清。孔尚任《桃花扇。小引》:「转思天下大矣,后世远矣。特识焦桐者,岂无中郎乎?」也称为「焦尾琴」。
《國語辭典》:焦尾琴  拼音:jiāo wěi qín
东汉蔡邕以桐木制成的名琴。因桐木尾端有烧焦的痕迹,故称为「焦尾琴」。《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也称为「焦桐」、「焦琴」、「焦尾」、「爨桐」。
分類:焦尾琴
《漢語大詞典》:青琴
(1).传说中的女神名。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若夫 青琴 宓妃 之徒,絶殊离俗,姣冶嫺都。” 司马贞 索隐引 伏俨 曰:“ 青琴 ,古神女也。”
(2).泛指姣美的歌姬舞女。 唐 李贺 《秦王饮酒》诗:“仙人烛树蜡烟轻, 青琴 醉眼泪泓泓。” 元 范子安《竹叶舟》第四折:“自有霓裳羽袖纤腰舞,自有 絳树 青琴 皓齿歌。”
(3).指琴。古代以青桐木制琴最佳,故称。 唐 李峤 《乌》诗:“白首何年改,青琴此夜弹。” 明 杨慎 《綵扇赋》:“瑶琴兮青琴,知音兮赏音。”
《漢語大詞典》:桐棺
桐木做的棺材。因其质地朴素,故表示薄葬。左传·哀公二年:“桐棺三寸,不设属辟。”墨子·节葬下:“﹝ 禹 ﹞葬 会稽 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后汉书·周磐传:“若命终之日,桐棺足以周身。”
《漢語大詞典》:桐帽
以桐木为骨子做成的幞头。幞头,相传始于 北周 ,用软帛垂脚,至 隋 始以桐木为骨子,使顶高起成形, 唐 以后沿用之。 宋 黄庭坚 《次韵子瞻以红带寄王宣义》:“白头不是折腰具,桐帽棕鞵称老夫。” 宋 陆游 《游前山》诗:“平生一桐帽,自惜犯尘埃。”
分類:桐木幞头
《漢語大詞典》:爨桐
(1).谓焚烧桐木为炊。事本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三:“ 吴 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 ( 蔡邕 )闻火烈声,曰:‘此良材也。’因请之,削以为琴,果有美音。”后以“爨桐”指遭毁弃的良材。 唐 顾非熊 《冬日寄蔡先辈校书京》诗:“惟君知我苦,何异爨桐鸣。” 前蜀 韦庄 《同旧韵》:“但埋 酆 狱气,未发爨桐音。”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八》:“世非无爨桐之患而患无 蔡邕 。”
(2).指焦尾琴。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二十:“有絃即弹,有孔即吹,不独柯亭、爨桐也。”
《漢語大詞典》:桐梓
桐木与梓木。两者皆良材。《诗·鄘风·定之方中》:“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朱熹 集传:“椅、桐、梓、漆,四木皆琴瑟之材也。”孟子·告子上:“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 宋 叶适 《科举》:“去四患,得四利,所谓养之於始,自拱把而至於桐梓,古人之言不可忽也。”
《漢語大詞典》:蜀桐
蜀 中的桐木。亦代称以此种木材所制的乐器。水经注·渐江水引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 晋武 时 吴郡 临平 岸崩,出一石鼓,打之无声,以问 张华 。 华 曰:‘可取 蜀中 桐材,刻作鱼形,扣之则鸣矣。’於是如言,声闻数十里。 刘道民 诗曰:‘事有远而合, 蜀 桐鸣 吴 石。’” 唐 李贺 《追和柳浑》:“酒盃箬叶露,玉軫 蜀 桐虚。” 王琦 汇解:“古称 益州 白桐宜为琴瑟,所谓 蜀 桐也。” 唐 黄滔 《谢试官启》:“竟於 丰 狱以沉埋,谁以 蜀 桐而激发。”
《漢語大詞典》:桐鱼(桐魚)
(1).桐木刻成的鱼形的祭品,参见“ 桐木鱼 ”。
(2).一种用桐木制成的鱼形击鼓用具。典出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二:“ 晋武帝 时, 吴郡 临平 岸崩,出一石鼓,打之无声,以问 张华 。 华 云:‘可取 蜀 中桐材刻作鱼形,打之,则鸣矣。’於是如言,音闻数十里。” 明 沈谦《石彭亭晚步》诗:“桐鱼焉可问,博物愧 张华 。”
(3).僧寺用的木鱼。 宋 毛滂 《陪曹使君饮郭别乘舍夜归奉寄》诗:“回头一笑堕渺茫,卧听桐鱼唤僧粥。”
《漢語大詞典》:桐木鱼(桐木魚)
以桐木刻成的鱼形祭品。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求雨:“为四通之坛於邑西门之外,方九尺,植白繒九,其神 太昊 。祭之以桐木鱼九。”
《漢語大詞典》:三尺桐
指琴。古琴身多以桐木制成。 宋 苏轼 《戴道士得四字代作》诗:“赖此三尺桐,中有山水意。”
《漢語大詞典》:抚桐(撫桐)
弹琴。古琴多以桐木制成,故云。桐代指琴。 清 钱学纶 《语新》卷上:“少年曰:‘家君久仰先生精于抚桐,适有佳客亦嗜此。’”参见“ 焦尾琴 ”。
《國語辭典》:焦尾琴  拼音:jiāo wěi qín
东汉蔡邕以桐木制成的名琴。因桐木尾端有烧焦的痕迹,故称为「焦尾琴」。《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知音已有新裁句,何用重挑焦尾琴?」也称为「焦桐」、「焦琴」、「焦尾」、「爨桐」。
分類:焦尾琴
《漢語大詞典》:绿桐
绿色梧桐树。桐木佳者可以制琴,因亦借指琴。 唐 李白 《前有一尊酒行》之二:“琴奏 龙门 之緑桐,玉壶美酒清若空。”
《漢語大詞典》:削杖
古代母丧时子服齐衰所执的木杖,用桐木削成。仪礼·丧服:“苴杖,竹也;削杖,桐也。” 胡培翚 正义引《白虎通》云:“父以竹,母以桐。”后因以“削杖”指母丧。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孙氏:“卿当大凶,非苴杖,即削杖。” 清 钱谦益 《毕封君八十寿序》:“府丞公以知兵见推择,衔命募兵 江 淮 ,又未几,以削杖归。”
《國語辭典》:百衲琴  拼音:bǎi nà qín
乐器名。指用桐梓木的精华部分拼接后,上漆胶合而成的琴。《太平广记。卷二○三。李勉》:「唐汧公李勉,好雅琴。尝取桐梓之精者,杂缀为之,谓之百衲琴。」
《漢語大詞典》:鸣桐(鳴桐)
(1).制作鸣琴的桐木。 宋 范仲淹 《润州谢上表》:“茁如行苇,保於勿践之仁;鑑若鸣桐,脱彼在焚之患。”
(2).指琴。 宋 梅尧臣 《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遂使世上人,只曰一艺充,以巧比戏弈,以声喻鸣桐。”
分類:桐木
《漢語大詞典》:桐杖
(1).古时为母送丧时拄的孝杖。 唐 陈元光 《太母魏氏半径题石》诗:“竹符忠介凛,桐杖孝思凄。”埤雅·释木:“父丧杖竹,母丧杖桐,竹有节,父道也,桐能同,母道也,母从子者也。”
(2).桐木作的手杖。 元 李孝光 《和人游雁山家字韵》之一:“笋舆穿树惊霜叶,桐杖敲云损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