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赏朱虚

相关人物
刘章
 
刘肥(齐悼惠王)
 
刘恒(汉文帝)


《史记》卷五十二《齐悼惠王世家》
城阳景王章,齐悼惠王子,以朱虚侯与大臣共诛诸吕,而章身首先斩相国吕王产于未央宫。孝文帝既立,益封章二千户,赐金千斤。孝文二年,以齐之城阳郡立章为城阳王。立二年卒,子喜立,是为共王。

例句

事殊迎代邸,喜异赏朱虚。 杜甫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

典故
神仙谪
  
谪仙人
 
谪仙春梦
 
谪仙狂
 
谪仙赋
 
谪仙风采
 
谪仙魂

相关人物
李白
 
杨玉环(杨贵妃)
 
贺知章
 
高力士


《全唐诗》卷一百八十二〈对酒忆贺监二首〉
〈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太子宾客贺公。于长安紫极宫一见余。呼余为谪仙人。因解金龟换酒为乐。殁后对酒。怅然有怀。而作是诗。」诗云:「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人亡馀故宅,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梦,凄然伤我情。」
《本事诗·高逸》
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贺又见其〈乌栖曲〉,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
《新唐书》卷二百二〈文艺列传中·李白〉~5762~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典故 
适越


《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3~
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唐·成玄英疏:「章甫,冠名也。故孔子生于鲁,衣缝掖;长于宋,冠章甫。而宋实微子之裔,越乃太伯之苗,二国贸迁往来,乃以章甫为货。且章甫本充首饰,必须云鬟承冠,越人断发文身,资货便成无用。亦如荣华本犹滞著,富贵起自骄矜。尧既体道洞忘,故能无用天下。」

例句

越俗鄙章甫,扪心空自怜。 宋之问 玩郡斋海榴

衣冠迷适越,藻绘忆游睢。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柳宗元 柳州峒氓

不肯资章甫,胜衣被木兰。 皎然 送至洪沙弥赴上元受戒

何人识章甫,而知骏蹄踠。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六首之一

典故
天孙云锦囊
 
手抉天章


《苏轼文集》卷十七〈潮州韩文公庙碑〉
匹夫而为旦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所为。故申吕自岳降,傅说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失其辩,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能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盖公之所能者,天也。所不能者,人也。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步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审矣。」轼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无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独信之深,思之至,焄蒿悽怆,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元丰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韩文公之庙。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其词曰:公昔骑龙白云乡,手抉云汉分天章,天孙为织云锦裳。飘然乘风来帝旁,下与浊世扫秕糠,西游咸池略扶桑。草木衣被昭回光,追逐李、杜参翱翔,汗流籍,湜走且僵。灭没倒景不可望,作书诋佛讥君王,要观南海窥衡湘。历舜九疑吊英皇,祝融先驱海若藏,约束蛟鳄如驱羊。钧天无人帝悲伤,讴吟下招遗巫阳,犦牲鸡卜羞我觞。于粲荔丹与蕉黄,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发下大荒。
典故
相关人物
贺知章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中〈文苑列传中·贺知章〉~5034~
知章性放旷,善谈笑,当时贤达皆倾慕之。工部尚书陆象先,即知章之族姑子也,与知章甚相亲善。象先常谓人曰:「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遨游里巷。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又善草隶书,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
典故
宋玉词章

相关人物
宋玉


《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249~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汉书》卷三十〈艺文志〉~747~
宋玉赋十六篇。楚人,与唐勒并时,在屈原后也。
典故 

《汉书》卷九十六下《西域传下·乌孙国传》
夺金印紫绶,更与铜墨云。
《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上》
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光禄大夫无。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黑绶,大夫、博士、御史、谒者、郎无。其仆射、御史治书尚符玺者,有印绶。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绶。成帝阳朔二年除八百石、五百石秩。绥和元年,长、相皆黑绶。

例句

何时到故乡,归去佩铜章。 方干 送汶上王明府之任

由来弃铜墨,本自重琴尊。 卢照邻 三月曲水宴得尊字

典故
铜章墨绶


《昭明文选》卷三十六〈令教文·文·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五首〉~655~
顷深汰圭符,妙简铜墨。唐·李善注引《汉书》曰:「县令长皆秦官,秩六百石以上,皆铜印墨绶。」
典故
王霸思隐
 
王霸重朝章

相关人物
王霸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王霸〉~2762~
王霸字儒仲,太原广武人也。少有清节。及王莽篡位,弃冠带,绝交宦。建武中,徵到尚书,拜称名,不称臣。有司问其故。霸曰:「天子有所不臣,诸侯有所不友。」司徒侯霸让位于霸。阎阳毁之曰:「太原俗党,儒仲颇有其风。」遂止。以病归。隐居守志,茅屋蓬户。连徵不至,以寿终。

例句

韩康虽复在人间,王霸终思隐岩窦。 李颀 答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

管宁存祭礼,王霸重朝章。 王绩 赠李征君大寿

典故
王章泣恨

相关人物
王章


《汉书》卷七十六《王章传》
王章字仲卿,泰山钜平人也。少以文学为官,稍迁至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元帝初,擢为左曹中郎将,与御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毁中书令石显,为显所陷,咸减死,章免官。成帝立,徵章为谏大夫,迁司隶校尉,大臣贵戚敬惮之。王尊免后,代者不称职,章以选为京兆尹。时帝舅大将军王凤辅政,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不亲附凤。会日有蚀之,章奏封事,召见,言凤不可任用,宜更选忠贤。上初纳受章言,后不忍退凤。章由是见疑,遂为凤所陷,罪至大逆。语在元后传。……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其妻呵怒之曰:「仲卿!京师尊贵在朝廷人谁踰仲卿者?今疾病困,不自激卬,乃反涕泣,何鄙也!」

例句

光逸偷眠稳,王章泣恨长。 李峤

典故
文章扫地

相关人物
任昉(字彦升)


《昭明文选》卷三十六〈令教文·文·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三首〉~660~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三首〉其一:「百王之弊,齐季斯甚,衣冠礼乐,扫地无馀。」唐·李善注:「言衣冠、制度、礼乐、轨仪皆见废弃,故无馀也。班固《汉书·赞》曰:『秦灭六国,而上古遗烈,扫地尽矣。』」

例句

豪俊何人在,文章扫地无。 杜甫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

典故
文章小技


《隋书》卷四十二〈李德林列传〉~94~
任城王湝为定州刺史,重其才,召入州馆。朝夕同游,殆均师友,不为君民礼数。尝语德林云:「窃闻蔽贤蒙显戮。久令君沈滞,吾独得润身,朝廷纵不见尤,亦惧明灵所谴。」于是举秀才入邺,于时天保八年也。王因遗尚书令杨遵彦书云:「燕、赵固多奇士,此言诚不为谬。今岁所贡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学识,固不待言,观其风神器宇,终为栋梁之用。至如经国大体,是贾生、晁错之俦;彫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今虽唐、虞君世,俊乂盈朝,然修大者,岂厌夫良材之积也。吾尝见孔文举荐祢衡表云:『洪水横流,帝思俾乂。』以正平比夫大禹,常谓拟谕非伦。今以德林言之,便觉前言非大。」遵彦即命德林制让尚书令表,援笔立成,不加治点。因大相赏异,以示吏部郎中陆卬。卬云:「已大见其文笔,浩浩如长河东注。比来所见,后生制作,乃涓浍之流耳。」卬仍命其子乂与德林周旋,戒之曰:「汝每事宜师此人,以为模楷。」时遵彦铨衡,深慎选举,秀才擢第,罕有甲科。德林射策五条,考皆为上,授殿中将军。既是西省散员,非其所好,又以天保季世,乃谢病还乡,阖门守道。
典故
相关人物
王章


《汉书》卷七十六〈赵尹韩张两王列传·王章〉~3238~
王章字仲卿,泰山钜平人也。少以文学为官,稍迁至谏大夫,在朝廷名敢直言。元帝初,擢为左曹中郎将,与御史中丞陈咸相善,共毁中书令石显,为显所陷,咸减死髡,章免官。成帝立,徵章为谏大夫,迁司隶校尉,大臣贵戚敬惮之。王尊免后,代者不称职,章以选为京兆尹。时帝舅大将军王凤辅政,章虽为凤所举,非凤专权,不亲附凤。会日有蚀之,章奏封事,召见,言凤不可任用,宜更选忠贤。上初纳受章言,后不忍退凤。章由是见疑,遂为凤所陷,罪至大逆。语在元后传。

例句

虽有衣衾藏李固,终无表疏雪王章。 李玖 四丈夫同赋

典故 

《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上》
太初元年更名中大夫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有丞,边郡又有长史,掌兵马,秩皆六百石。景帝中二年更名太守。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秩比二千石。……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光禄大夫无。

例句

我叹黑头白,君看银印青。 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赠

赤管随王命,银章付老翁。 杜甫 春日江村五首之三

典故

《庄子》外篇·卷七上《山木》
「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楠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羿、蓬蒙不能眄睨也。」唐·成玄英疏:「楠梓豫章,皆端直好木也。」
《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
《上林赋》「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楠豫章。」唐·张守节《史记正义》:「(温)活人云『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

例句

小小豫章甲,纤纤玉树姿。 孟郊 子庆诗

豫樟深出地,沧海阔无津。 杜甫 上韦左相二十韵

豫章翻风白日动,鲸鱼跋浪沧溟开。 杜甫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國語辭典》:谪仙(謫仙)  拼音:zhé xiān
称人才情高超,清越脱俗,有如自天上被谪居人世的仙人。如汉朝东方朔、唐朝李白、宋朝苏轼等都曾被称誉为「谪仙」。《新唐书。卷二○二。文艺传中。李白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唐。李白〈玉壶吟〉:「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四。才识》:「苏子瞻文章议论,独出当世,风格高远,真谪仙人也。」
《國語辭典》:章甫  拼音:zhāng fǔ
一种古代的礼冠,以黑布制成。始于殷代,殷亡后存于宋国,为读书人所戴的帽子。《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庄子。逍遥游》:「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分類:仕宦儒者
《漢語大詞典》:四明狂客
唐 贺知章 (字 季真 ), 会稽 永兴 人,性放旷,善谈说。 开元 中迁太子宾客,兼秘书监。晚年尤加纵诞,自号 四明狂客 ,又称秘书外监。 天宝 初 ,还乡为道士,不久即寿终。见旧唐书·文苑传中·贺知章
《漢語大詞典》:铜墨(銅墨)
(1).铜印黑绶。汉书·西域传下:“责大禄、大吏、大监以 雌栗靡 见杀状,夺金印紫綬,更与铜墨云。”北史·魏纪五:“刺史二千石铜墨已上,有讜言嘉谋,勿有所讳。” 宋 欧阳修 《送馀姚陈寺丞》诗:“铜墨佩腰间,中流望若仙。”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俱綰铜墨,各有遗爱。”
(2).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令、长,皆 秦 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又:“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黑綬。”因亦以“铜墨”借指县令。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二:“顷深汰珪符,妙简铜墨。” 吕延济 注:“铜墨,谓县令。” 唐玄宗 《戒县令敕》:“朕稽古前哲,寤寐全才,委之銓衡,慎择铜墨。” 清 冯桂芬 《赠资政大夫有庚吴公暨配邱太夫人合葬墓志铭》:“公之职十年铜墨,驥坂中息。”
分類:铜印县令
《漢語大詞典》:铜章(銅章)
古代铜制的官印。 唐 以来称郡县长官或指相应的官职。 汉 应劭 汉官仪:“千石至三百石铜印。六百石铜章墨綬。” 唐 岑参 《送宇文舍人出宰元城》诗:“县花迎墨綬,关柳拂铜章。” 明 宋濂 《处州季君墓铭》:“手麾义旌,从者如水,左捕右攘,朱衣铜章。”
《漢語大詞典》:无表雪王章(無表雪王章)
汉成帝 时,帝舅大将军 王凤 专权。京兆尹 王章 上表谏帝疏远 王凤 ,不听,后 章 为 凤 构陷致死。见汉书·王章传。后以“无表雪王章”为诤臣直谏冤死之出典。 唐 李玖 《四丈夫同赋》之二:“虽有衣衾藏 李固 ,终无表疏雪 王章 。”
《漢語大詞典》:银印(銀印)
银质的官印。史记·南越列传:“於是天子许之,赐其丞相 吕嘉 银印。” 唐 杜甫 《酬薛判官见赠》诗:“我嘆黑头白,君看银印青。”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军机大臣:“所掌银印龟纽、藏於内府。”参见“ 银印青綬 ”。
分類:银印官印
《漢語大詞典》:银印青绶(銀印青綬)
白银印章和系印的青色绶带。 秦 汉 制,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以后用作高级阶官名号。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 秦 官,位上卿,银印青綬,掌副丞相。”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茂陵书》:御史大夫秩中二千石。”亦省作“ 银青 ”。 唐 高适 《遇冲和先生》:“三命謁金殿,一言拜银青。”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今官制:光禄大夫转银青,银青转金紫,金紫转特进。”
《漢語大詞典》:银章(銀章)
银印。其文曰章。 汉 制,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 隋 唐 以后官不佩印,只有随身鱼袋。金银鱼袋等谓之章服,亦简称银章。 唐 陈子昂 《为司刑袁卿让官表》:“復蒙璽誥之荣,骤綰银章之贵。”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诗:“赤管随王命,银章付老翁。”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一:“ 元仁宗 时,詔 云山禪师 以荣禄大夫大司空,佩一品银章。”
《國語辭典》:豫章  拼音:yù zhāng
1.神话传说中的树木。汉。东方朔《神异经。东荒经》:「东方荒外有豫章焉。此树主九州,其高千丈,围百尺。本上三百杖,本如有条枝,敷张如帐,上有玄狐黑猿。枝主一州,南北并列,面向西南。有九力士操斧伐之,以占九州吉凶。」
2.位于昆明池中的亭台。《文选。张衡。西京赋》:「豫章珍馆揭焉中峙,牵牛立其左,织女处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