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277,分152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国章
总章
章华
朝章
章程
周章
拜章
印章
章章
郡章
为章
王章
宝章
荐章
银章
《漢語大詞典》:国章(國章)
(1).国法。南齐书·谢超宗传:“﹝ 超宗 ﹞恣嚣毒於京辅之门,扬凶悖於卿守之席。此而不翦,国章何寄?” 唐 沈佺期 《被弹》诗:“尔何按国章,无罪见呵叱。”
(2).国之礼仪典章。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振民隐,修国章。” 吕延济 注:“国章,国之礼仪也。” 唐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国章荣印綬,公服贵貂蝉。”
《國語辭典》:总章(總章)  拼音:zǒng zhāng
1.大寝西堂。《礼记。月令》:「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吕氏春秋。孟秋纪。孟秋》:「天子居总章左个。」汉。高诱。注:「总章,西向堂也。西方总成万物章明之也,故曰总章。」
2.乐官的名称。《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八年冬十月己已,公卿初迎冬于北郊,总章始复备八佾舞。」
3.唐朝高宗的年号(西元668~670)。
《國語辭典》:章华(章華)  拼音:zhāng huá
春秋时代楚灵王所建的高台。用以观测天文。旧址在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北齐。颜之推〈古意〉诗:「楚王赐颜色,出入章华里。」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二折:「俺想世高台:吴有姑苏,楚有章华。」
《漢語大詞典》:章华台(章華臺)
楚 离宫名。故址有四:(1)在今 湖北省 监利县 西北, 晋 杜预 以为 春秋 时 楚灵王 所建者即此。台高十丈,基广十五丈。称“ 华容 之 章华 ”。(2)在今 安徽省 亳州市 东南,一说 楚灵王 所建即此。 清 杨守敬 以为 灵王 可能先建于 华容 ,后因乐 乾溪 风物而筑此,仍袭用旧名。即“ 城父 之 章华 ”。(3)在今 河南 汝南 东, 战国 楚襄王 为 秦 将 白起 所逼,北保于 陈 时所建,并袭用旧名。即“ 汝阳 之 章华 ”。(4)在今 湖北 沙市 ,建者不详。后人附会为 灵王 所筑,即 豫章台 。
《漢語大詞典》:朝章
(1).朝廷的典章。后汉书·胡广传:“﹝ 广 ﹞性温柔谨素,常逊言恭色。达练事体,明解朝章。”南史·到仲举传:“ 仲举 既无学术,朝章非其所长,选举引用,皆出自 袁枢 。”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於朝章掌故也,明於兵刑钱穀也。”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吾乡的 李慈铭 先生,是就以日记为著述的,上自朝章,中至学问,下迄相骂,都记录在那里面。”
(2).指朝庙乐章。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至 成帝 品録,三百餘篇,朝章国采,亦云周备,而辞人遗翰,莫见五言。” 詹鍈 义证引 李白刚 斟诠:“朝章,指文士所作朝庙乐章。”
(3).犹朝服。 宋 王禹偁 《滁州谢上表》:“况臣头有重戴,身被朝章,所守者国之礼容,即不是臣之气势。”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先左丞平居,朝章之外,惟服衫帽。”参见“ 朝服 ”。
《國語辭典》:朝服  拼音:cháo fú
臣子上朝觐见君主时所穿的礼服。《论语。乡党》:「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红楼梦》第一六回:「贾赦贾珍亦换了朝服,带领贾蓉、贾蔷,奉侍贾母大轿前往。」
《國語辭典》:章程  拼音:zhāng chéng
机关或团体条列的办事规则。《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章程明密,品式周备。」《文明小史》第二一回:「也须破费几文,请些人来订订章程,编编教科书。」
《國語辭典》:章程  拼音:zhāng cheng
办法。如:「他连吃饭,都没个准章程。」
《漢語大詞典》:章程书(章程書)
书体的一种。即八分书。 南朝 宋 羊欣 《古来能书人名》:“ 钟 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亦省称“ 章程 ”。 宋 曾慥 类说·书法苑:“ 钟繇 有三体……二曰章程,谓八分书。”
《國語辭典》:周章  拼音:zhōu zhāng
1.仓惶惊恐的样子。《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传》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曰:「贼周章方结陈,不得还船。」《文选。左思。吴都赋》:「轻禽狡兽,周章夷犹。」
2.周遍流行、遍及各地。《楚辞。屈原。九歌。云中君》:「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3.曲折、麻烦。如:「煞费周章」。
《漢語大詞典》:拜章
(1).拜受慰问表彰。国语·鲁语下:“《四牡》,君之所以章使臣之勤也,敢不拜章。”《四牡》诗·小雅篇名,传为劳问使臣之作。
(2).上给皇帝的奏章;上奏章。南史·萧子云传:“﹝ 子云 ﹞年十二, 齐 建武 四年,封 新浦县侯 。自製拜章,便有文采。” 唐 刘禹锡 《贺赦表》:“新岁拜章,遥献 南山 之寿。” 金 元好问 《礼部闲闲赵公秉文》:“每闻一事可便民,一士可擢用,大则拜章,小则为当路者言,殷勤郑重,不能自已。”
(3).对鬼神的祈祷文。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 段氏 母病, 賁 为拜章祈福。”
《國語辭典》:印章  拼音:yìn zhāng
图章。如:「到银行或邮局领钱,必须携带印章。」
《漢語大詞典》:章章
(1).鲜明美好貌。荀子·法行:“故虽有珉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吕氏春秋·本生:“万物章章,以害一生,生无不伤。” 高诱 注:“章章,明美貌。”
(2).昭著貌。史记·货殖列传:“ 关中 富商大贾,大抵尽诸 田 , 田嗇 、 田兰 。 韦家 栗氏 , 安陵 、 杜 杜氏 ,亦巨万。此其章章尤异者也。” 唐 韩愈 《争臣论》:“若 阳子 之秩禄,不为卑且贫,章章明矣。” 宋 范仲淹 《皇储资圣颂》:“天意人事章章乎,岂符讖而后著也。” 明 宋濂 《碧崖亭辞》:“学问富而德行修,践扬中外,其善政盖章章云。”
(3).畏惧不安貌。 汉 扬雄 《法言·寡见》:“ 孔子 用於 鲁 , 齐 人章章,归其侵疆。” 李轨 注:“章章,悚惧也。”
《漢語大詞典》:郡章
郡太守的印玺。借指郡太守。 唐 刘禹锡 《苏州谢上表》:“始从郎署,出领郡章。” 宋 秦观 《代贺皇太后受册表》:“臣谬通属籍,叨假郡章。”
分類:太守印玺
《分类字锦》:为章(为章)
为章于天。
分类:为章天河
《漢語大詞典》:王章
(1).犹王礼。天子的礼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晋侯 ﹞请隧,弗许,曰:‘王章也。’” 孔颖达 疏:“隧为王之葬礼,诸侯皆县柩而下,故不得用隧。 晋侯 请隧者,欲请以王礼葬也。”
(2).犹王法。朝廷的法律。 明 朱鼎《玉镜台记·石勒报败》:“ 江 南餘孽势犹猖,阻声教违我王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席方平:“父如有罪,自有王章,岂汝等死魅所能操耶?”《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回:“这 寳光 恃了自己的才,又倚了 姚少帅 的势……放纵淫荡,絶不怕有甚么僧行佛戒,国法王章。”
(3). 汉 代人名。刚直敢言,后因奏弹 王凤 被诬陷系狱死。事见《汉书·王章传》。后用为为官刚直的典实。 宋 苏辙 《次迟韵》之一:“还家语诸女,素刚非 王章 。”
《國語辭典》:宝章(寶章)  拼音:bǎo zhāng
1.珍贵的书法真迹。如米芾记载晋、唐人墨迹的书即称为「宝章待访录」。
2.皇帝的印玺。《宋史。卷一八三。乐志十三》:「宝章煌煌,导以笙磬。还燕慈宁,邦家徯庆。」
《漢語大詞典》:荐章(薦章)
推荐人材的奏章;举荐文书。 宋 曾巩 《送宣州杜都官》:“荐章交论付丞相,士行如此宜名卿。”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谢倅之临安》词:“圣天子,方侧席,选豪英。日边仍有知己,应剡荐章间。” 清 赵翼 《读方于诗》诗:“处处乞荐章,誓以杀身报。”
《漢語大詞典》:银章(銀章)
银印。其文曰章。 汉 制,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 隋 唐 以后官不佩印,只有随身鱼袋。金银鱼袋等谓之章服,亦简称银章。 唐 陈子昂 《为司刑袁卿让官表》:“復蒙璽誥之荣,骤綰银章之贵。”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诗:“赤管随王命,银章付老翁。”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一:“ 元仁宗 时,詔 云山禪师 以荣禄大夫大司空,佩一品银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