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笔簪(筆簪)
犹簪笔。谓掌皇帝起居注的侍臣插笔于耳旁以备随时记事。 宋 赵抃 《过铁山铺寄交代吴龙图》诗:“三院笔簪曾对直, 两川 兵印復交承。”
《分类字锦》:设簪(设簪)
见上注。
唐书礼乐志:皇帝加元服,太尉前少左跪,设簪结缨。
分类:
《骈字类编》:铁簪(铁簪)
唐书汉阳公主传:时戚近争为奢诩事,主独以俭,常用铁簪画壁,记田租所入。
《分类字锦》:簪叶(簪叶)
高启 竹枝歌 大艑摊钱卖盐去,短钗簪叶负薪归。
分类:
《漢語大詞典》:簪轩(簪軒)
冠簪和轩车。喻显贵。 宋 范仲淹 《酬滕子京同年》诗:“欲歌兰雪归真隐,敢向簪轩竞急流。”
《骈字类编》:簪裘
《分类字锦》:取簪
淮南子:楚将子发好求伎道之士。楚有善为偷者,往见,子发礼之。后无几何,齐兴兵伐楚,子发将师以当之,兵三却。于是市偷夜解齐将军之帱帐而献之。子发因使人归之。明又复往取其枕,明日,又复往取其簪。齐师大骇,乃还师而去。
分类:
《分类字锦》:加簪
北史周高祖纪:宣政元年三月甲戌,初服常冠,以皂纱为之,加簪而不施缨导,其制若今之折角巾也。
《漢語大詞典》:玉簪记
传奇剧本。明代高濂作。取材于《古今女史》。书生潘必正在女贞观遇道姑陈妙常,互生爱情而私自结合。观主发觉,逼必正赴试。后必正得官,迎娶陈妙常。《琴挑》《偷诗》《秋江》等折子戏均出于此。
《漢語大詞典》:玉簪棒儿(玉簪棒兒)
首饰名。即玉搔头。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 安太太 ﹞彆着一枝大如意头的扁方儿,一对三道线儿的玉簪棒儿。”参见“ 玉簪 ”。
《國語辭典》:玉簪  拼音:yù zān
1.首饰,玉制的发簪。南朝梁。刘孝威〈妾薄命〉诗:「玉簪久落鬓,罗衣长挂屏。」也称为「玉搔头」。
2.植物名。百合科紫萼属,多年生草本。具毒性,高约一公尺。叶大,呈绿色,卵形。六、七月开白或淡紫色花,含蕊如簪头,有香味。其叶可治蛇伤,花可治喉痛。
《分类字锦》:玉笋瑶簪(玉笋瑶簪)
桂海虞衡志:桂之千峰,悉自平地崛然特立,玉笋瑶簪,森列无际,其怪且多如此。
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奕世簪缨
子孙世代都为显宦贵族
《骈字类编》:帻簪(帻簪)
齐书王俭傅,见巾卷下。
《韵府拾遗 覃韵》:云岫如簪(云岫如簪)
辛弃疦词云:岫如簪,野涨挼蓝。向春阑、绿醒红酣。
《國語辭典》:簪笔磬折(簪筆磬折)  拼音:zān bǐ qìng zhé
形容礼仪完备且恭敬。《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西门豹传》:「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唐。张守节。正义:「簪笔,谓以毛装簪头,长五寸,插在冠前,谓之为笔,言插笔备礼也。磬折,谓曲体揖之,若石磬之形曲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