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昏昧  拼音:hūn mèi
1.光线昏暗不明。《七国春秋平话。卷上》:「贫道见燕、齐、韩、魏,将星昏昧。」
2.神智模糊不清。如:「昨天一整夜没睡,所以现在精神昏昧,错误百出。」
3.昏庸愚昧,不明事理。如:「这位老先生年纪大了,处理事情越来越昏昧独断了。」也作「昏愚」。
4.时代黑暗,政治腐败。晋。潘岳〈萤火赋〉:「犹贤哲之处时,时昏昧而道明。」
《漢語大詞典》:昏愦(昏憒)
(1).头脑昏乱;神志不清。《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荆公 眼中垂泪道:‘适才昏憒之时,恍恍忽忽到一个去处,如大官府之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亭:“方昏憒间,忽闻妇人哭入。视之,则縗絰者 长亭 也。” 许杰 《七十六岁的祥福》:“一时间他又震眩在恐怖的心境中。 平梅 抬起头来,看见 祥福 的半昏愦的情形。”
(2).愚昧;糊涂。《东周列国志》第八七回:“甚矣, 公叔 之病也,乃使我託国於 卫鞅 ,又曰:‘不用则杀之。’夫 鞅 何能为?岂非昏憒之语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老妇昏憒,一时见利取此钱。” 聂绀弩 《论万里长城》:“他就是那时候的,穷乡僻壤的三家村里,昏愦腐朽,愚昧顽固的冬烘学究。”
《漢語大詞典》:忘昏
犹糊涂。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你则是忒现新,忒忘昏,更做道你眼钝。”
分類:糊涂
《漢語大詞典》:昏耄
亦作“ 昏髦 ”。
(1).衰老;老迈。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传:“杀四方蓬蒿以立名于 荆 蛮 ,斯亦大夫之力。今大夫昏耄而不自安,生变起诈,怨恶而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杜亚 言卿昏耄,卿乃如是健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亭:“我家老子昏髦,倘有不悉,郎肯为 长亭 一念老身,为幸多矣。”
(2).昏愦;糊涂。三国志·吴志·甘宁传:“ 祖 今年老昏耄已甚,财穀并乏,左右欺弄,务於货利,侵求吏士。” 宋 欧阳修 《问进士策》之一:“自 秦 之焚书,‘六经’尽矣。至 汉 而出者,皆其残脱颠倒,或传之老师昏耄之説,或取之冢墓屋壁之间,是以学者不明,异説纷起。” 清 唐甄 潜书·善游:“夫二君荒淫昏髦,先自败德矣。”
《漢語大詞典》:狐突
(1).人名。 春秋 晋 大夫,公子 重耳 之外祖。其二子从 重耳 出亡。 怀公 立,执 狐突 ,令其召二子还,不允,遂被杀。事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山西 旧有 狐突祠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 山西 太谷县 西南十五里 白城村 ,有 糊涂神祠 ……亦不知何以得此号。后检通志,乃知为 狐突祠 。 元 中统 三年敕建,本名 利 应狐突庙 。狐、糊同音,北人读入声皆似平声,故突转为涂也。” 清 孙枝蔚 《王陵母墓》诗:“无慙 狐突 能为父,不监 怀公 奈 霸王 。”
(2).糊涂。 明 车任远 《蕉鹿梦》第三折:“想他慌忙间,怕人撞着,藏在此间,一时寻不着,便心中狐突起来,认是梦了。”
《國語辭典》:囫囵(囫圇)  拼音:hú lún
1.完整、整个。元。张可久〈沉醉东风。元气初包混沌〉曲:「元气初包混沌,皮囊自喜囫囵。」《西游记》第四三回:「将这两个和尚囫囵蒸熟,具柬去请二舅爷来,与他暖寿。」
2.笼统含糊。《朱子语类。卷三四。论语。述而篇》:「道理也是一个有条理底物事,不是囫囵一物,如老庄所谓恍惚者。」《二刻拍案惊奇》卷一:「没得解说,只囫囵说一句『救荒无奇策』罢了。」也作「鹘沦」。
《國語辭典》:昏瞆(昏瞶)  拼音:hūn kuì
1.视力不明。如:「他年纪老迈,两眼昏瞆。」
2.糊涂昏乱,不辨是非。《红楼梦》第六九回:「如秋桐辈等人,皆是恨老爷年迈昏瞆。」也作「昏聩」。
《漢語大詞典》:不了事
不懂事;糊涂。南史·蔡撙传:“﹝ 武帝 ﹞曰:‘卿殊不了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初,斩 全 ( 施全 )於市,观者甚众,中有一人,朗言曰:‘此不了事汉,不斩何为!’闻者皆笑。”
《漢語大詞典》:迷痴(迷癡)
(1).谄媚。 宋 洪迈 容斋四笔·迷痴厥拨:“柔词諂笑,专取容悦,世俗谓之迷痴。”
(2).犹痴迷。 清 蒋士铨 临川梦·谱梦:“是生来觉与知,共迷痴,认不出鬼做人身人做鬼。”
(3).糊涂。《中国谚语资料·一般谚语》:“铜匠迷痴铁匠蛮,再不到铁匠店里去交攀。”
《國語辭典》:糊突  拼音:hú tú
混乱、不清楚。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一个价糊突了胸中锦绣,一个价泪揾湿了脸上胭脂。」《金瓶梅》第一三回:「哥也糊突,嫂子又青年,惹大家室,如何便丢了去,成夜不在家,是何道理?」也作「糊涂」。
分類:糊涂混淆
《國語辭典》:糊涂(糊塗)  拼音:hú tú
混乱、不清楚。《宋史。卷二八一。吕端传》:「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红楼梦》第二五回:「你这个明白人,怎么糊涂起来了?」也作「胡突」、「胡涂」、「糊突」、「鹘突」。
《國語辭典》:懞懂  拼音:méng dǒng
糊涂、不明事理。也作「懵懂」。
《漢語大詞典》:昏懵
(1).糊涂;愚昧。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少聪慧,长昏懵者,十常八九。” 清 唐孙华 《酬徐薲洲侍郎》诗:“偶然驻锡到敝邑,微言坐对开昏懵。” 清 昭梿 啸亭续录·考据之难:“至 赵甌北 簷曝杂记,以 汤若望 、 南怀仁 至 乾隆 中犹存,其言直同囈语,未审老叟何以昏懵若此。”
(2).昏迷;迷糊。 清 赵翼 簷曝杂记·三界庙:“途次三儿 廷俊 甫周晬,忽患异证,连日昏懵,不乳不哭,医莫能愈也。”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子疾渐剧,昏懵中,忽作西语索逋声,努目向人。”
《漢語大詞典》:忽突
(1).糊涂。 明 汤显祖 《邯郸记·生寤》:“忽突帐,六十年光景,熟不的半箸黄粱。”
(2).豁脱;舍弃。 明 沈自徵 《鞭歌妓》:“老尚书忽突了一船金和帛,叫 张千 两脚赶驴蹄。”
(3).突然。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一章:“ 阿艾 忽突想起了 李阿虎 ,好像她受到很大的感触似的,抑郁地长长叹了一口气。”
《國語辭典》:胡突  拼音:hú tú
混乱、不清楚。元。睢景臣〈哨遍。社长排门告示套。一煞〉:「有甚胡突处?明标著册历,见放著文书。」《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连小人心里也胡突。两下多疑,两下多有辨,说不得是那一个?」也作「糊涂」。
分類:糊涂
《漢語大詞典》:狼疾
(1).昏乱;糊涂。孟子·告子上:“养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则为狼疾人也。” 赵岐 注:“谓医养人疾,治其一指而不知其肩背之有疾,以至於害之,此为狼藉乱不知治疾之人也。” 宋 叶适 《〈龙川集〉序》:“使 同甫 晚不登进士第,则世终以为狼疾人矣。” 清 黄遵宪 《自治》诗:“汝非狼疾人,奈何不自治?”
(2).指致命的疾病。 宋 王安石 《上时政书》:“《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臣愿陛下以终身之狼疾为忧,而不以一日之瞑眩为苦。” 宋 王安石 《上凌屯田书》:“ 俞拊 ,疾毉之良者也。其足之所经,耳目之所接,有人於此,狼疾焉而不治,则必欿然以为己病也。”
(3).指残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英:“扶女入室,面如尘土,血淋衿袖;验其手,则右拇断矣……女曰:‘狼疾之人,不能操箕帚矣。当别为贤仲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