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死乞白赖(死乞白賴)  拼音:sǐ qi bái lài
死命纠缠、拚命耍赖。《醒世姻缘传》第三二回:「这可亏了他三个死乞白赖的拉住我,不叫我打他。」也作「死气白赖」、「死求白赖」。
分類:纠缠不休
《漢語大詞典》:斯缠(斯纏)
相缠,纠缠。《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 伯爵 ,你这狗材,专一歪斯缠人。”
分類:相缠纠缠
《國語辭典》:套头裹脑(套頭裹腦)  拼音:tào tóu guǒ nǎo
没头没尾,不清楚始末。《儿女英雄传》第二三回:「读者请想这桩套头裹脑的事,这段含著骨头露著肉的话,这番扯著耳朵腮颊动的节目。」
《漢語大詞典》:谑嬲(謔嬲)
戏谑纠缠。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辨讹:“殴,以杖击也,律有鬭殴之条。而今人故以言相謔嬲曰殴。”
分類:戏谑纠缠
《漢語大詞典》:淹淹牵牵(淹淹牽牽)
形容疾病纠缠不已。 明 唐顺之 《与胡梅林总督书》之十二:“脾胀之病,非旬日所积,亦非旬日可遣,淹淹牵牵,半死半活人也。”
《國語辭典》:咬文嚼字  拼音:yǎo wén jiáo zì
1.在词句上斟酌推敲。元。乔吉〈小桃红。瓠犀微露玉参差〉曲:「含宫泛徵,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好词,好词。关情之处,令人泪落,真一时名手!怪不得他咬文嚼字,明日元宵佳节,正须好词,不免赦其罪犯,召他转来,为大晟乐正,供应词章。」也作「咬言咂字儿」、「咬文咂字儿」。
2.讥笑士人迂腐而不知变通。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哎!使不的你咬文嚼字。」《隋唐演义》第六回:「如遇患难,此辈咬文嚼字之人,只好坐以待毙,何足为用?」
3.形容卖弄文才、装腔作势。《金瓶梅》第五○回:「见他在人前铺眉苫眼,拿班做势,口里咬文嚼字,一口一声只称呼他薛爷。」《红楼梦》第二七回:「他们必把一句话拉长了,作两三截儿,咬文嚼字,拿著腔儿,哼哼唧唧的,急的我冒火。」
《漢語大詞典》:涎缠(涎纏)
胡缠;死皮赖脸地纠缠。《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我猜老虔婆和淫妇铺谋定计,叫了去,不知怎的撮弄,陪着不是,还要回炉復帐,不知涎缠到多咱时候。”《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谁耐烦和你两个只顾涎缠?”
分類:纠缠
《漢語大詞典》:涎皮涎脸(涎皮涎臉)
亦作“ 涎皮赖脸 ”。亦作“ 涎脸涎皮 ”。 嬉皮笑脸;厚着脸皮跟人纠缠。 明 李开先 《宝剑记》第十四出:“你在这青堂屋舍里坐的,到也自在,你这等涎皮赖脸的,俺管监的喫风!”《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 月娘 看不上,説道:‘你真个恁涎脸涎皮的!’” 茅盾 《子夜》十六:“八个代表简直气破了肚皮。他们的嗓子也叫骂哑了,他们对于这涎皮涎脸的 周仲伟 简直没有办法。”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八段:“一个大嘴的黑人走过来,向 姚长庚 涎皮涎脸伸着手说:‘淡贝!淡贝!’”
《漢語大詞典》:校轸(校軫)
缠绕,纠缠。校,通“ 绞 ”。軫,通“ 紾 ”。 汉 王充 论衡·雷虚:“阴阳分争,则相校軫。校軫则激射。”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虽然,以此讥 长素 ,则为反唇相稽校軫无已。吾曰不可立宪, 长素 犹曰不可革命也。”
分類:缠绕纠缠
《国语辞典》:没皮赖脸(没皮赖脸)  拼音:méi pí lài liǎn
厚颜纠缠。如:「他不该没皮赖脸的去死缠人家。」
分类:厚颜纠缠
《国语辞典》:死缠活缠(死缠活缠)  拼音:sǐ chán huó chán
纠缠不休。如:「这孩子成天在妈妈跟前死缠活缠,就是为了想买架遥控飞机。」
分类:纠缠不休
《国语辞典》:胡厮缠(胡厮缠)  拼音:hú sī chán
胡乱纠缠、无理取闹。《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打这厮出去,胡厮缠来认我们。」
《国语辞典》:丢开手(丢开手)  拼音:diū kāi shǒu
放开手,不加理会或不再纠缠。《红楼梦》第二一回:「从今咱们两个丢开手,省得鸡声鹅斗,叫别人笑。」
《国语辞典》:扳缠不清(扳缠不清)  拼音:bān chán bù qīng
纠缠牵连。如:「莫和他扳缠不清了,快走吧!」
分类:纠缠牵连
《国语辞典》:泡磨菇  拼音:pào mó gu
1.动作缓慢、拖时间。如:「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泡磨菇。」也作「泡蘑菇」。
2.纠缠不休。如:「这傢伙,正事不好好做,就会找人泡磨菇。」也作「泡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