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31,分76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经年
经营
经纶
六经
经过
经术
经行
曾经
一经
经略
经济
谈经
经旬
经时
传经
《國語辭典》:经年(經年)  拼音:jīng nián
1.经过一年或若干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充卒,李郭女各欲令其母合葬,经年不决。」唐。王维〈送平澹然判官〉诗:「翰海经年别,交河出寒流。」
2.形容时间长久。唐。白居易〈慈乌夜啼〉诗:「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大宋宣和遗事。利集》:「取其汁洒衣服及万木花卉屋宇间,经年香气不歇。」
《國語辭典》:经营(經營)  拼音:jīng yíng
1.往来回旋。《楚辞。刘向。九叹。怨思》:「经营原野,杳冥冥兮。」《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酆、鄗、潦、潏,纡馀委蛇,经营乎其内。」
2.规划、建筑。《书经。召诰》:「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
3.谋划、安排。《战国策。楚策一》:「夫以一诈伪反覆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
4.经办管理经济事业。如:「这家公司因为经营不善,面临倒闭的命运。」
《國語辭典》:经纶(經綸)  拼音:jīng lún
整理蚕丝。引申为规划、治理。《礼记。中庸》:「惟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论曰》:「自后经纶失方,畔服不一。」
《國語辭典》:六经(六經)  拼音:liù jīng
1.《诗》、《书》、《礼》、《乐》、《易》、《春秋》。《庄子。天运》:「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2.中医指三阳经和三阴经的合称。指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经络。
《國語辭典》:六艺(六藝)  拼音:liù yì
1.古代教育学生的六种科目。指礼、乐、射、御、书、数。《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2.儒家的六经。指《诗》、《书》、《易》、《礼》、《乐》、《春秋》。唐。韩愈 师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國語辭典》:经过(經過)  拼音:jīng guò
1.走过、通过。如:「待会儿经过超商,麻烦你顺便带瓶酱油回来好吗?」《后汉书。卷二六。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蔡茂》:「每所经过,吏人指以相示莫不荣之。」《三国演义》第一○回:「知操父经过,遂出境迎接。」
2.经由、透过。如:「经过爸妈的分析,我决定先投入职场历练。」《儒林外史》第四五回:「不瞒大哥说,经过我愚弟兄看的地,一毫也没得辨驳的!」
3.事情发展的过程、经历。如:「目击證人向警方说明车祸的经过。」清。徐珂《清稗类钞。鉴赏类。大内藏万年图宝》:「《万年图宝》册页一大本,绘历代钱币,以金碧色摹画逼肖。原器自伏羲、帝昊以至乾隆制钱,其间经过之币制,悉载无遗,图下皆注明沿革也。」
《國語辭典》:经术(經術)  拼音:jīng shù
1.治理天下之术。《宋史。卷三二七。王安石传》:「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2.以经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汉书。卷八。宣帝纪》:「及故掖庭令张贺辅导朕躬,修文学经术。」
分類:经术经学
《漢語大詞典》:经行(經行)
(1).经术和品行。汉书·师丹传:“ 丹 经行无比,自近世大臣能若 丹 者少。”后汉书·牟融传:“司徒 范迁 荐 融 忠正公方,经行纯备,宜在本朝,并上其理状。” 宋 曾巩 《太学博士制》:“尔以经行选用,往服厥官,盖尊其所闻以诱率学者,汝之守也,惟是懋哉。”
(2).行程中经过。 宋 张炎 《月下笛》词:“寒窗梦里,犹记经行旧时路。” 元 刘致 《山坡羊·西湖醉歌次郭振卿韵》曲:“贵何如,贱何如,六桥都是经行处。”元史·选举志一:“其他先儒过化之地,名贤经行之所,与好事之家出钱粟赡学者,并立为书院。”
(3).佛教语。谓旋绕往返或径直来回于一定之地。佛教徒作此行动,为防坐禅而欲睡眠,或为养身疗病,或表示敬意。 晋 法显 佛国记:“佛在世时,有翦髮爪作塔,及过去三佛并 释迦文佛 坐处、经行处及作诸佛形像处,尽有塔。”《法华经·序品》:“又见佛子,未尝睡眠,经行林中,勤求佛道。” 唐 义净 南海寄归内法传卷三:“五天之地,道俗多作经行,直去直来,唯遵一路,随时适性,勿居闹处,一则痊痾,二能销食。” 唐 李白 《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幢颂》序:“以天下所立兹幢,多临诸旗亭,喧嚣湫隘,本非经行网绕之所。” 王琦 注:“经行,谓僧众週幢循行,所以致其敬礼之心。” 宋 陆游 《出游》诗:“近世父老远寻僧,病起经行力渐增。”
《國語辭典》:曾经(曾經)  拼音:céng jīng
已经。表示以前有过的行为、情况的副词。如:「他曾经到过日月潭玩。」
《國語辭典》:一经(一經)  拼音:yī jīng
1.一种经书。《文选。江淹。杂体诗。鲍参军》:「坚儒守一经,未足识行藏。」《文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固尝钻厉求学,而一经不治。」
2.经历某种行为或过程。《红楼梦》第四六回:「凡出入银钱事务,一经他手,便剋啬异常。」《文明小史》第二九回:「一经查出,是要重办的。」
《漢語大詞典》:一经程(一經程)
犹一瓶。经程,酒器名。《韩诗外传》卷十:“ 齐桓公 置酒,令诸侯大夫曰:‘后者饮一经程。’ 管仲 后,当饮一经程。饮其一半,而弃其半。” 许维遹 集释:“ 郝懿行 云:经程,酒器名也。侯鯖録云:‘陶人为酒器,有酒经焉, 晋安 人凡餽人酒,书曰酒一经,或二经至五经,他境人有游於此邦,不达其义,闻五经至,束带迎於门,乃知酒五瓶为五经。’案: 张云璈 《四寸学》‘酒经’条亦引侯鯖録云:‘今之量酒言斤,当是经字之譌,古量酒以升以斗以石,未闻斤也。酒瓶名酒经,典雅可用,而人罕知之。’”
分類:一瓶酒器
《國語辭典》:经略(經略)  拼音:jīng lüè
1.经营谋划。《汉书。卷一○○。叙传下》:「自昔黄、唐,经略万国。」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三五出:「下官史可法,日日经略中原,究竟一筹莫展。」
2.职官名。明代于用兵时特置,权任极重,在总督之上。清初亦曾设有此职,中叶以后则废。
《國語辭典》:经济(經濟)  拼音:jīng jì
1.经世济民。《宋史。卷三二七。列传。王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吾负经济之才,为庸人谋事,一死固自甘心。」
2.经济学上指人类利用种种财货,来满足欲望的一切行为及状态。通常指一国国民的生产关系,或指国家、个人的收支状况。《文明小史》第四六回:「专在经济上著力,直要使中国四万万百姓,一个个都贫无立锥之地,然后服服贴贴的做他们的牛马,做他们的奴隶,这样是无形瓜分了。」
3.用较少的人力、物力或时间获得较大的成效。如:「做事合乎经济原则。」
《漢語大詞典》:谈经(談經)
(1).谈论儒家经义。宋史·曾几传:“ 几 独从之,谈经论事,与之合。”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九:“谈经忘却三公贵,只作 先秦 伏胜 看。”
(2).讲说佛经;念经。《北宫词纪·沉醉东风·僧犯奸得马裱褙救》:“对人前敲禪板谈经説法,背地里跳墙头恋酒贪花。”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鸷忍·凶憎》:“僧 慧林 谈经 吴 门。”
(3). 宋 代“说话”的四种家数之一。讲说佛经经义或佛经故事。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小说讲经史:“谈经者,谓演説佛书。”
《韵府拾遗 真韵》:经旬(经旬)
李建勋诗人方为医者断酒已经旬
《漢語大詞典》:经时(經時)
历久。 汉 蔡邕 《述行赋》:“余有行于 京洛 兮,遘淫雨之经时。” 晋 葛洪 抱朴子·省烦:“昼夜修习,废寝与食,经时学之,一日试之。” 唐 权德舆 《玉台体》之九:“莫作经时别,西邻是 宋 家。” 元 赵孟俯 《题〈耕织图〉》诗之十七:“欣欣举家喜,稍慰经时勤。”
分類:经时历久
《國語辭典》:传经(傳經)  拼音:chuán jīng
1.传授经学。唐。杜甫 秋兴诗八首之三:「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2.中医上指伤寒病症没能及时发散出来,循六经的次序而感传。《红楼梦》第六四回:「连忙请了医生来诊脉下药,足足的忙乱了半夜一日。幸而发散的快,未曾传经。」